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木乃伊”



  ——揭开南华寺六祖真身造像之谜

  陈广腾(陈广腾,韶关市市志办。)

  【中文摘要】本文报导的是南华寺六祖真身的形造过程,首先肯定这是“木乃伊”。是慧能弟子方辩和尚创造的一种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而成的方法塑成的,这方法称苎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true body statue of Huineng in Nanhua Temple. Above all, this true body statue is confirmed to be a mummy. It was molded with a method called Zhu method created by Huinengs disciplemonk Fangbian. With this method, the body was enwrapped firstly with flavoring mud and then with cloth, and the neck of the body was fixed with iron leaves and linoleum.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代慧能和尚因在湖北黄梅县东山寺作了一偈,得到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赏识,于深夜秘密把衣钵传给他,遂继位为禅宗六祖。并在曲江县南华寺设坛讲经,创立了禅宗南派。如今,到南华寺参观的人仍然可以看到一座珍贵的六祖真身像。这座南华寺的镇山之宝,自唐代以来一直受到佛教徒的尊崇和文人学者的赞颂。佛教徒更把它神化,认为六祖是传说中的“肉身菩萨”,是修出的“金刚不烂”之身。因而,给人以神秘之感。但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六祖真身产生怀疑:究竟这尊造像是否六祖肉身?广东气候炎热多雨,尸体能长期保存吗?

  八月底,广州地区几家新闻单位近十名记者组成粤北文物采访团,在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考古学家徐恒彬先生的率领下,来到了南华寺。很巧,徐先生对六祖真身造像研究颇深,并作有《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的著名论文,引起海内外考古学界、佛学界的轰动。于是,笔者与他聊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

  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徐恒彬,过去也不相信六祖造像是真人的乾尸制成的,直到1966年“文革”期间,韶关市一些青少年学生,在六祖造像背后打开了洞,发现里面有人的骨架,及后自己又亲自跑到南华寺查验,亦从破洞里看到了人的骨架,从而意识到其重要价值,并引起研究的兴趣。

  据徐先生研究调查所得,六祖造像确是以其肉身为基础的独特的夹苎造像,是中国式的“木乃伊”,是经过入定、密封、乾燥等程序而形成的。其方法是:在圆寂前,身披袈裟,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把尸体放在两个对盖密封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内脏和尸体上的有机物质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份被吸干,遂变成坐式肉身乾尸。

  六祖慧能对禅宗的变革不但反映在教义的中国化上,还创造了这种真身保留安放在龛内供养的全身葬法,一反传统上佛教徒圆寂后进行火葬,从中取舍利的天竺葬法。这种中国佛教徒特有的葬法,直到今天仍有沿用。如今所见到的六祖真身像,是经过精心加工塑造的。塑造者就是慧能弟子方辩和尚。他的塑造方法是先“以香泥上之”,然后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师颈”。这种夹苎法,是中国创造的特有造型方法。

  六祖真身像之所以能保存至今达一千二百多年,原因就是唐代以后禅宗南派独尊天下,六祖真身像受到上自皇帝、士大夫,下至佛教徒、庶民百姓的重视和悉心保护,加上塑像外表裹麻布涂油漆,有防潮作用。但是,由于历代非常重视六祖真身造像,经常进行油饰修整,油漆越来越厚,使塑像失真,没有初塑时那样“曲尽其妙”。

  神聊中,徐先生要求笔者提上一笔:六祖真身像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被诏勒为“国宝”,然而,这件珍宝如今却困于香火缭绕之中,好不危险,盼有关单位能善加爱护。

  

  (原载《南方日报》1990年9月2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