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刚不烂身”与防腐葬



  ——特种文物禅宗六祖真身像

  杨鹤书(杨鹤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中文摘要】南华寺供奉的禅宗六祖惠能和明代憨山等三位佛教知名人物的真身坐像确是其人的真身。这是用防腐葬来处理而达到目的的。我国佛教徒的“真身”则是一种有异于木乃伊的防腐葬,通过“出龛”和“坐缸”等方法来保存尸体,最后再加上防腐香料,上漆布,反复几层后,“真身”像便大功告成。

  Abstract:Three true body statues including Huineng and Kanshan of Ming Dynasty, etc, are worshiped in Nanhua Temple, and are indeed their true bodies. These statues were obtained by anticorrosion burial. The “true body” of Chinese Buddhists is a kind of anticorrosion burial different from mummy. The body was preserved by methods like “out of the nich” and “seated in the cylinder”. Finally, the anticorrosion flavor and linoleum were applied repeatedly until the “true body” statue was successfully molded.

  

  曲江南华寺的大雄宝殿,供着唐代禅宗六祖惠能、明代憨山等三位佛教知名人物的真身坐像。他们身披袈裟,两手合十,双腿屈盘,神态安详,宛如刚刚打坐入定。这几尊真身坐像,是用佛教特有的防腐葬法制成的,的的确确是其人的真身。

  大家知道,解放后,我国发现了不少古尸,这些古代尸体之所以能保留到今天,主要是通过自然条件的作用或人为的方法,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人为的防腐方法就叫防腐葬。

  世界上最有名的防腐葬,是古埃及的木乃伊。我国佛教徒的“真身”,则是一种有异于木乃伊的防腐葬。这里不妨以六祖惠能的真身来作说明。据《六祖法宝坛经》和《曹溪通志》记载,惠能逝世于公元713年,第二年即“出龛”装饰成今天所见的六祖真身像。

  什么叫“出龛”呢?这就得从和尚的葬法谈起。和尚下葬的方法很特别,叫“坐缸”。就是使用两口大缸殓尸,先在一口大缸的缸底放上生石灰和木炭,再将尸体取坐式放置其中,然后再在尸体周围戴盆铺上催干子(中药,又名无名异)和大量木炭等乾燥剂,最后两缸对口相合密封。这种防潮、催干措施,给尸体的保存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我们知道,和尚是素食的,一般体内脂肪较少。特别是一些老和尚(能保存真身的和尚都是寿命较长的),临死前往往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准备“涅盘”坐化,这样就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养料——脂肪、蛋白、水份等消耗殆尽,身体非常乾瘦,这样也使尸体易于保存。

  据记载,惠能死于农历八月初三日,正是金风送爽,天清物干的季节。他死后,除用上述方法“坐缸”外,还在南华寺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木塔(即今灵照塔前身)贮放葬缸。尸体本身已比较乾燥,再加上密封、气候、地势等良好条件,所以六祖的尸体得以不腐。

  和尚的尸体在缸内经过一、两年后,即取出处理,谓之“出龛”,这时如发现尸体保存完好,就请佛教徒中有名的佛像雕塑师敷上防腐香料,敷剂干后,再上漆布,即裹上一层苎麻布,上一层朱漆,即用夹贮法制作如此返复几层后,“真身”像便告完成了。可见,佛教徒真身的得以保存,是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而不是他们炼就了什么“金刚不烂身”。

  

  (原载《羊城晚报》1981年7月1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