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华寺明代木雕四天王像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四大天王也称为四大金刚,佛教的护法神,均雕造于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每尊通高近90厘米,栩栩如生;原料为整块樟木,雕工精细,是寺内保存的珍贵文物之一。

  Abstract:The four heavenly kings, also known as the four vajras, are worriers protecting the Buddhism. All these sculptures were made in the 17th year  of Chenghua Period(1481), with vividness and an average height around 90 centimeters. The sculptures were exquisitely carved from whole pieces of camphor wood, and they are among the precious relics kept in Nanhua Temple.

  

  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的南华寺,位于广东省曲江县境内的曹溪河畔,因禅宗六祖惠能曾在此演法36载而名闻遐迩,素有“南宗祖庭”之誉称,成为禅宗的主要道场。寺内至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的文物,除六祖真身、唐代金丝刺绣千佛袈裟外,雕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木雕四大天王像亦是寺藏的珍贵文物。

  四大天王又称为四大金刚,乃佛教的护法神,据《佛话》中记载:“弥山腰有一山名曰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守护。”故曰“四大天王”。传说唐时六祖从湖北黄梅五祖处得法后南来,初住南华寺时,因寺院窄小难容僧众,便思欲扩建。即偈地主陈亚仙,求施一袈裟之地。得到许诺后,只见六祖将手中袈裟向空一展,“尽罩曹溪四境,四天王现身坐镇四隅。”[1]因而寺后之山又称“天王岭”。

  南华寺现藏的这4尊木雕天王像,均雕造于明代成化十七年(1481)。每尊通高近90厘米,其中像身高约70厘米,座高约20厘米。四天王均戴冠披甲、身缠飘带、脚穿云靴而立于云头上。外涂金饰,显得庄严耀目。其中南方增长天王(如照片)竖眉睁眼,形象威武,手持宝剑,谓“风”;东方持国天王表情似喜还嗔,手弹琵琶,谓“调”;北方多闻天王面部丰满,侧身瞪视,一手握一鸟,一手持一宝伞,谓“雨”;西方广目天王,怒目右视,手缠大蜃,谓“顺”,合称“风调雨顺”四天王。

  这4尊天王造像系采用整块樟木雕造而成,雕刻手法集圆雕、透雕、高浮雕、浅雕和线于一体,雕工精细,比例适度,形象威武生动,体现明代南方木雕工艺手法的如火纯真,是当时造像木雕杰作。省文物鉴定组于1995年8月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这4尊木雕天王像,原供奉于寺内罗汉楼底层的天王殿内[2]。民国二十六年虚云和尚移建该殿时,将这4尊木雕天王像收藏于藏经阁楼上,而另塑4尊泥身彩塑代替。从而使这4尊明代造像免遭战乱和“文革”破四旧的冲击,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注释:

  [1]明代德清和尚撰《曹溪通志》卷一“山川形势第一”和《曲江县文物志》第66页  198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2]明代德清和尚撰《曹溪通志》1932年重刊本第一卷之“建制规模第二”。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