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华寺藏历代圣旨和法旨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南华寺已有1500余年历史,虽几经兴衰变迁,但从寺内珍藏的圣旨、法旨中,仍可窥见它昔时兴盛之一斑。这些圣旨和法旨计有武则天圣旨、元代八思巴文圣旨、明代正统十年圣旨和元代帝师法旨,这批文物对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之价值。

  Abstract:Nanhua Temple has a history of 1500 years during which there were rises, declines and changes. However, its prosperity could still be observed through the treasured imperial edicts and Buddhism edicts. These edicts are as following: the imperial edict by Wu Zetian, the Phags-pa imperial edict of Yuan Dynasty, the imperial edict dating back to the 10th year of Zhengtong period in Ming Dynasty and the Buddhism edict by Didai in Yuan Dynasty. These relics are essentially valuable to the researches in the fields of history, linguistics and ethnology.

  

  南华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因唐时禅宗六祖惠能曾在此演法36载而闻名,素有禅宗“祖庭”誉称,成为禅宗的主要道场。自唐以来历代朝廷都对它礼敬有加,先后赐名“宝林寺”、“中兴寺”、“法泉寺”等,北宋时宋太祖特赐名“南华禅寺”并沿用至今。千余年来,南华寺虽几经兴衰变迁,但我们从寺内珍藏的历代圣旨、法旨中,仍可窥见它昔时兴盛之一斑。

  这些圣旨和法旨,由于得到寺僧的精心保护,虽历时久远而仍基本完好。它们的存在不但证明瞭南华寺曾有过的鼎盛繁荣,同时也间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对佛教的态度和政策;尤其是元代的八思巴文圣旨和古藏文帝师法旨,它们在汉族地区过去只发现有碑刻而不见有纸质原件,因而愈显珍贵,对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之价值。现就这几道圣旨、法旨逐一介绍如下:

  一、唐代武则天圣旨

  该圣旨为唐代女皇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696)颁赐给南华寺六祖惠能。为纸质墨书长卷,纸色已发黄。圣旨全长139、宽42厘米,共分为25行,竖写,采用黄绫装裱,上钤有印鉴,但未盖玺印。左端卷尾裱纸上有清代湖广总督张之洞龢民国时南华寺住持虚云和尚题记:“大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十日,慈圣万寿祝厘礼毕,还署展读此卷题记,南皮张之洞书于广州节署之无忘庚春夏秋戌堂。”和“佛历二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入院礼祖时拜观,虚云”。圣旨全文如下: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赐赉  六祖大师宣诏  师以道契无为德光先圣  入大乘之顿教  表无相之真宗  既而名振十方  声誉四海  
万机无恼  八识俱安  功超解脱之门  心证菩提之序  朕以身居极位  事继繁煎  空披顶戴之诚  仲想醍醐之味  恨不趋陪下位 
 侧奉聆音  倾求出离之源  高步妙峰之顶  师以宏扬之内大济群生  横舟楫于苦海之中  究沉溺于爱河之岸今遣中书舍人昊存颖  
专持水晶钵孟一付  水磨衲一条  毛毡两端  香茶五角  钱三百贯  前件物微少伸供养  以表朕之精诚  仍委韶州节加宣慰  安恤僧徒  勿使喧繁寺宇万岁通天元年勅(图一)

   二、元代八思巴文圣旨

  八思巴文圣旨共有两件,它们分别为元朝仁宗皇帝普颜笃于皇庆元年(1312)和延佑四年(1317)所赐。圣旨全文用八思巴文书写,两道圣旨的规格和格式一致,俱为宣纸墨书,纸色灰黄,一些字迹已脱落,尾部俱有缺漏。后人由于不认识八思巴文,在重新装裱时将它们错裱成一件圣旨(图二)。现通长为358、宽55厘米,共有58行文字。上面盖有朱红御宝五方,印文为汉篆体“御前之宝”四字。在圣旨尾部留有张之洞的题跋和印记:“署南韶连道林君贺峒自韶州南华寺向主僧索观此四卷,邮寄广府见示,题岁月而归之,光绪己丑十月无执居士张之洞记。”这两道圣旨的内容相同,都是元朝官方为维护寺庙田产权益而特别颁发给南华寺作为凭证的。现将其中一件八思巴文圣旨的现代译文(民族语言专家照那斯图译)钞録如下:

   

  靠长生天之气力,托大福荫之护助,皇帝圣旨,向军官们、军人们、城市达鲁花赤们、官人们、来往的使臣们宣谕的圣旨:‘成吉思汗、窝阔台皇帝、薛禅皇帝、完者笃皇帝、曲律皇帝圣旨里说道:‘和尚们、也里可温们、先生们不承担任何差发,祷告上天保佑。’今依已往的圣旨,不承担任何差发,祷告上天保佑。向广东道韶州路六祖大鉴真空普觉圆明广照禅师在世时所建曹溪宝林山南华禅寺、广州路枣树乡南华戒院、杭州路南华禅寺等寺庙的福心、弘辩、慈济大师赐予圣旨。在他们的寺院、房舍里,使臣不要住宿,不要向他们索取铺马供应,不要向他们征收地税、商税,不要抢夺寺院的土地、河流、人口、园林、碾磨、店舍……(以后缺失)

  三、明代正统十年圣旨

  明代圣旨是明英宗于正统十年(1445)特颁《大藏经》给南华寺时所赐。该圣旨为宣纸墨书长卷,用云纹黄绫裱装,纸色微黄,保存较好。长177、宽47厘米。卷尾有“大清光绪十有五年冬十月张之洞观于广州督署”题记。圣旨内容为:

  皇帝圣旨 朕体天地保民之心 恭成皇曾祖考之志刊印大藏经典颁赐天下 用广流传 兹以一藏安置广东韶州府南华禅寺永充供养听所在僧官僧徒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厘  下与生民祈福 务须敬奉守护 不许纵容闲杂之人私借观翫轻慢亵读 致有损坏遗失  敢有违者必究治之  谕 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

  
四、元代帝师法旨

  该法旨为元朝帝师公哥罗竹坚参巴藏卜于延祜五年(1318)颁给南华寺。其内容乃重申皇帝圣旨,继续维护寺院权益。该法旨采用古藏文(当时官方文件的书写体)书写,上钤有朱红色八思巴文帝师印一方和法宝印一方。帝师印约10厘米见方,汉译为:“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与《元史·释老传》的记载相同。法旨中间位置还有一方四行十六字的阳文篆印:“天元帝师统领诸关僧尼中兴释教之印”。卷首右侧裱纸上有墨书题记:“佛历二九六一年岁次甲戌八月二十二日,进院住持礼祖后观此,虚云拜识”(图三)。

  大明天顺八年(1464)大隆寺净觉慈济大国师锁南领占巴藏卜来南华寺,将这件法旨用藏文和汉文分别译出。因而后人便将这三件文书合裱成一长328、宽4l厘米的横幅长卷。第一部分是法旨原件,规格为41×104厘米;第二部分是锁南领占巴藏卜的藏文钞文,为41×90厘米,另有藏文题记三行,41×18厘米;最后一部分为汉译文。在第二部分卷后端有“光绪十五年十月十九日南皮张之洞观”题记。

  

  (原载《广东文物》2002年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