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华寺苏轼题“斋堂”匾考证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北宋大文豪苏轼与南华寺结缘不浅,为南华寺写的墨宝也不少,但留存至今者并不太多,所以现留的“斋堂”匾额愈显珍贵。但关于此匾的来历无多少文字的记叙,唯有从旁追踪下去始得知来龙去脉。

  Abstract:Sushi, a great litterateur in Song Dynasty, had profound connections with Nanhua Temple and had left there much calligraphy of which not much remains. Therefore, the inscription board “Vegetarian Canteen” is very preciou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cord of this inscription board, and its history could only be revealed by peripheral evidences.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其后半生与南华寺结缘不小,其在绍圣元年(1094年)南贬惠州和元符三年(1100年)由海南岛儋州北还中原时,曾先后两次进南华寺瞻拜六祖真身,并与住持重辩长老和明长老结下深谊。其间苏轼为南华寺作有《苏程庵铭》、《卓锡泉铭》、《南华长老题名记》、《六祖功德塔铭》、《南华长老辩公逸事》等诗文铭记,令南华不朽。然随着岁月变迁,当年苏轼留下的墨迹碑刻现多已无存,使得寺内苏轼手书的“斋堂”匾额愈珍贵。

  “斋堂”一匾现悬挂于寺内斋堂门楣之上,为红底黑字木刻,匾正中右书“斋堂”两个斗大的苍劲行楷大字,右款小字书“东坡居士书”,左款为“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十月朔旦虚云重镌”。查佛历二千九百六十二年即公元1935年,为虚云和尚从福建移锡南华之次年。据说此匾乃苏轼当年在寺内乘酒兴用小扫帚之类工具挥就,并被传为美谈佳话。然查《曹溪通志》、《苏轼文集》、《苏轼年谱》等有关南华寺史实和苏轼生平活动的资料。却未见与此相关的片言记载。

  关于这块“斋堂”匾额的来历,《曲江县文物志》和吕良棣《苏轼三进南华考证》没有盲目沿袭传说,均认为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虚云和尚从云南祝圣寺携来的,其所依据的是虚云和尚弟子福果和尚的回忆録。然查《虚云年谱》,发现其住持云南鸡足山祝圣寺乃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民国九年(1920年)期间事;民国九年虚云应云南督军唐继尧之聘出任昆明西山云栖寺住持;民国十八年(1929年)正月,福建省主席杨幼京、前主席方声涛率官绅到云栖寺礼请虚云到福州鼓山涌泉寺主持寺务。5年后即(1934年),经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谋及粤僧的再三恳请,虚云方决定移锡曹溪,前往南华重兴六祖道场。虚云离开云南祝圣寺至驻锡南华,前后历经14年之久,其间还往持过云栖、涌泉二寺。因而若言虚云从云南祝圣寺携“斋堂”匾至南华,则显与年谱不合,亦不合常理;再者无论祝圣、云栖抑或涌泉,均为苏轼平生未到之处。但可以肯定的是,“斋堂”匾额并非南华旧物,应为虚云从外寺携到南华的。

  近读南华住持传正和尚《南华史略》,内中言及在虚云住持福建鼓山时,鼓山涌泉寺与镇江金山寺关系颇蜜,“一切规模取法金山寺”。“鼓山经板当中,多有海内外所无者,如苏东坡为金山寺所写《樱伽经》,书写精美,鼓山后重铸枣梨,与金山寺本莫辨矣。”至此始悟南华寺“斋堂”匾极可能原为苏轼为金山寺所书,因了金山与鼓山的关系而传至涌泉寺,后又由虚云从涌泉传至南华的。

  金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东晋时创建,原名译心寺,自唐时起通称金山寺,殿字楼台倚山而建,传统戏剧《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即指此。苏轼曾先后多次游金山寺,并与金山寺僧宝觉、圆通、佛印等深交已久,相互间常有诗信唱和。

  南华寺“斋堂”二大字,写得苍劲老辣,如枯木似苍龙,与人们一向熟悉的苏体丰腴扁平、欹侧偃卧的特点相去甚运,以致有人怀疑此二字是否真为苏轼笔迹。其实,古人对苏轼早晚时期的书法风格早有评论。《苏轼年谱》卷三十九《晚香堂苏贴》有元代郭畀跋云:“东坡先生中年爱用宣城诸葛丰鸡毛笔,故字画稍加肥壮,晚岁自儋州回,挟大海风涛之笔,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龙喷浪,奇鬼搏人,书家不可及也。”“斋堂”二字正合此时风格,可见应为苏轼晚岁自儋州归来后所作。又《苏氏年谱》卷四十《周益国文忠公集·奏事録》干道庚寅闰五月辛巳纪事:“至金山龙游寺”以下言:“寺有雄跨堂,会饭于方丈,”故疑此“斋堂”二字或为苏轼建中靖国元年五月那次游金山寺,在寺内斋堂食斋时所作。后因与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关系,此匾被复镌至涌泉寺。民国二十三年,虚云和尚从涌泉寺移锡南华寺时又将此匾拓片携至南华,并于次年重镌。现悬于南华寺斋堂上“斋堂”匾,其前后流传经过,大扺如此。

  

  (原载《广东文物》2004年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