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曲江古塔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文摘要】本文介绍的是建在广东曲江境内的现在还保存得不错的古塔及其细部。如南华寺的降龙铁塔及其细部,在大塘镇杨尾村正南方的蛇岭山山脚的仙人塔;南华寺藏经阁后的灵照塔;还有座落在曲江县风田镇方田管理区的文武阁塔。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ell-preserved ancient pagodas and their details in Qu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y are as following: the Xianglong Pagoda and its details in Nanhua Temple, the Immortal Pagoda at the foot of Sheling Mountain in Yangwei Village of Datang Town, the Lingzhao Pagoda behind the sutra library in Nanhua Temple, and the Wenwuge Pagoda located at Fangtian precinct in Fengtian Town of Qujiang County.

  

  降龙铁塔

  在曲江县南华寺鼓楼的底层,又名千佛铁塔,是一座四角五层楼阁式铁塔。总高5.10米。塔座为南汉(907-960年)年间遗物,是原南华寺降龙铁塔的塔座,塔身早年已毁。现塔座上的塔身为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在佛山重新铸造。

  塔座高1.2米,分两部分。下半部为方形须弥座,边宽1.6l米,四角均铸有一托塔力士,各面正中铸有一圆形狮子脸头像,狮子脸头像两边各有一尊善跏趺座佛像;底边缘有铭文,但锈蚀严重,字不可识。上半部为圆柱形莲花座,16片厚实的莲花瓣大小相间,紧贴在座的边缘。座上面外围有两圈弦纹,弦纹之间有一圈铭文,均已锈蚀严重不可辨认。塔身为方形,二至五层铸满佛像。

  塔刹为葫芦形。该塔分段铸造,然后拼装连接,共分13段,铸造工艺细,形式美观。

  [BT2-*2]仙人塔

  在曲江县大塘镇新桥管理区杨屋村正南方的蛇岭山山脚。197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始建于宋代,确切年代待考。为八角形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现存六层,七层以上及塔刹已毁,残高22.76米。塔首层边长2.75米,墙厚2.35米。每层每面均有圭形门或假门。每层每面均有砖砌倚柱,将每面间作三间。柱上方用砖砌成普柏枋。一、二、三层当心间上方的普柏枋上置一朵一斗三升斗拱;四、五、六层在当心间的倚柱上方的普柏枋上置一丁头拱;每层每面转角倚柱上方置一朵一斗五升斗拱。斗拱上用挑檐砖相间叠涩出檐,檐上再用砖砌出腰檐及平座。

  全塔均用青砖构筑,黄泥浆填缝,各层用砖厚薄相间,无规律性。第一层高4.51米,第二层高3.76米,层层稍有收分。该塔体量较大,结构严谨,外观圆浑美观,历经l000年仍不斜不裂,当年雄姿由此可见一斑。

  灵照塔

  在曲江县城东南的南华寺内,坐落于藏经阁后,六祖殿前,总高29.30米,是南华寺内最高最古老的建筑。

  灵照塔始建于唐先天年间(712—713年),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赐塔名“元和灵照塔”。宋太祖开宝元年(968年),毁于兵火。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重建,赐额日“太平兴国之塔”。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再毁,三十二年(1162年)鼎新建造。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造。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重修。

  该塔初为木结构,至明成化年间才改为砖塔。《曹溪通志》第六卷载:“故六祖入灭所存肉身,初建木塔于墓前,以安供养,后建信具楼以藏衣钵。至明成化间,有僧某者,去木塔,易之以砖……。”现塔为八角五层楼阁式砖塔,每层内空为正方形。首层边长4.27米,墙厚3.08米,塔心室内供地藏王菩萨,不通上层。首层北门不通心室,在塔壁内置盘旋梯级登上各层。塔各层角柱为砂岩,圆形,首层角柱有石柱础。各层每面均开有真拱形门或假门,二至五层每面真门或假门两侧设小形佛龛各一,供奉瓷佛像。各层门框、柱、枋涂红色。以拱形砖和菱角牙砖及挑檐砖叠砌出腰檐及平座。塔外墙均抹白灰。塔顶用生铁、铜铸成“率堵坡”式。铜铸净瓶塔刹,生铁覆钵上有铭文。东、南、西、北方均铸有四大天王护法神的名字,南边一端铸有“大明成化七年辛卯造”铭文。

  灵照塔形体稳重端庄,外墙色彩红、白相间,十分夺目。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武阁塔

  在曲江县凤田镇方田管理区。始建于清代。塔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砖石塔,残高15.56米,内外表面均用石灰浆抹面。塔基石砌,首层塔门西向,拱形,石灰岩石砖砌筑,门楣有阳刻“文武阁”三字,每字0.15米见方。

  塔首层边长3.6米,高3.9米;门高1.8米,宽1.06米;墙厚0.78米。每层用挑檐砖和菱角牙砖交替叠涩出檐。塔身从第二层开始逐层递减。塔内原有楼梯、楼板,层层可登。塔身第二层正西面开一圆形窗,西南、西北两面各开一拱形门。第三和第五层塔身正西面开一拱形门,正东面相同,余各面设拱形假门。第四层正西面为假拱形门,东南、东北面各开一拱形门,余为假拱形门。塔顶在1947年毁于国民党军队炮火,结构不明。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