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曲江县博物馆藏的清代端砚



  吴孝斌(吴孝斌,曲江县博物馆。)

  【中文摘要】砚台是文房四宝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端砚因唐德年间始产于端州境内而得名。其石质坚实细腻,色泽莹润,具有发墨快、不损毫、“贮水不耗”、“呵之即泽”等良好性能和特点而居四大名砚之首。曲江县博物馆收藏有十数方清代端砚,虽说不属上乘佳品但也颇具特色,现择其数砚以供鉴赏。

  Abstract:The inkstone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four treasures of study. The Duan inkstone was named after Duanzhou County-the place where they were manufactured starting from Tangde Period. The Duan inkstone is the top among four famous types of inkstones, because it is solid, fine, glossy, and with good qualities and characters such as rapid ink-releasing, brush-friendly, water-retaining and easily-moistened, etc. Museum of Qujiang County has collected tens of Duan instones of Qing Dynasty, which are quite characteristic although they were not the top ones. Some of them are chosen here for appreciation.

  

  砚在文房用具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它既是书画的工具,也是精致的工艺品。一方砚石,从开采到雕琢成砚,不仅体现出卓絶的艺术匠心和功力,也凝聚着工匠们的辛苦和血汗。苏轼曾在《砚铭》中感慨地说:“千夫挽练,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端砚因唐时(武德年间)始产于端州(治所在今肇庆市)境内而得名。其石质坚实细腻,色泽莹润,具有发墨快、不损毫、“贮水不耗”、“呵之即泽”等良好性能和特点,因而位居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之首。唐时即为时人所重,被列为朝廷贡品。唐诗人刘禹锡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诗句。端砚以紫色为佳,若是紫中透出红润,或者夹有青气,都被视为珍品。与徽墨、湖笔、宣纸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文房四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而长盛不衰,一直倍受文人学者的珍爱,成为收藏家的宠儿。

  端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风格。总的说来,唐至宋初的端砚普遍较为质檏无华。自苏东坡、黄山谷作砚屏及勒铭于砚以来,选石琢砚与镌刻文字之风气才趋于流行,因而宋代是雕砚工艺大发展的时期,从此砚的工艺鉴赏价值大为提高。明代端砚使用极广,在文人墨客中倍受推崇。端砚的雕琢更加精致,即使是不及手掌大小的一块端石,工匠们也舍不得丢弃,就随形巧饰,雕刻出小巧玲珑、精美别致的端砚。清代除了京城的内廷别设了制砚作坊外,南方如安徽、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也逐渐形成多处制砚中心,它们自成流派,风格各异。端砚的雕造更趋华美繁缛,同时具备了实用性、装饰性、欣赏性等特点。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亦极广泛,可谓大胆取材,精雕细琢,与唐宋时期的檏素拘谨风格相去甚远。

  曲江县博物馆收藏有十数方清代端砚,它们虽说不属上乘佳品,但在造型和雕刻风格上却颇具特色,足以反映出当时端砚雕琢工艺的多姿多彩。现择其数砚以供鉴赏。

  一、荷叶砚长18、宽20、高3.3厘米,重2500克。石质细密呈黑紫色。砚面略近桃形,其2/5部分雕刻成两张翻展有致、脉络清晰的荷叶。墨堂宽浅平滑,其近荷叶处被挖成长8、宽3、深1厘米的墨池。砚底平。该砚整体造型生动巧妙,线条准确流畅,极富田园情趣,体现了作者的清雅风致(图一)。

  二、日月砚  长20.5、宽14.5、高2.8厘米,重2150克。黑褐色砚石,砚面呈长方形,边框制作规整。砚的主体部分为一内切于正方形的大圆,圆内渐凹成墨堂;其上有两个同心圆,内圆深1.5厘米作储墨用;墨池两侧刻有“日月催升”4个规整篆体。砚底为长方框形底。该砚造型工整,线条方中有圆,体现了作者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图二)。

  三、瓶形砚长16、宽11、高1.3厘米,重457克。该砚石质细腻莹润呈黑色。砚身呈一花瓶形。瓶口雕有一朵灵芝草,其空处被深挖成墨池;瓶颈两侧雕两象形耳,取“太平景象”之吉意;瓶身渐凹成墨堂。因砚身较为轻薄、除了采用透雕、浮雕手法外,主要以线刻为主,更能体现出砚的轻巧别致(图三)。

  四、龙戏珠砚长22.6、宽13.8、高3.1厘米,重1650克。砚石略近青黑色,为长方形抄手砚。砚面下半部有一扇贝形砚堂,其顶部深挖成墨池;四周刻有山石水波纹。砚面上方则采用深浅浮雕和线刻技法,生动雕琢出双龙戏珠图案;其下侧另雕有一猫仰首观望。砚背向下凿空呈斜坡状,以便抄手持拿。该砚雕造纹饰繁缛,线条细腻,表现手法多样,极具清代砚雕风格(图四)。

  五、兰石砚长19.5  宽12.4、高2.9厘米,重1100克。砚大部分呈黑色并间杂有月白色。砚近长方形,砚面中央墨堂微凸,四周留有宽边;左边利用砚石的月白色杂纹巧妙雕刻成一丛兰花和山石图案;近兰花处为月牙形墨池,深1.5厘米。砚底为长方框形底。该砚因材布局,独具匠心,兰石图案繁简适中,搭配得宜,颇见飘逸洒脱之趣(图五)。

  六、云纹砚长14.3  宽11.1、高2厘米,重587克。石质细腻呈紫黑色。砚面为不规则四边形,大部分作为研墨之墨堂;上端雕刻彩云遮月和梧桐树图案,并巧妙将一朵云挖成l厘米深的墨池;砚底略凹。该砚轻巧可爱,雕工以浅刀为主,适当穿插深刀雕刻,所刻图案突出了“静”的主题,颇得书斋之趣(图六)。

  七、凤纹砚长25.5、宽20.5、高4厘米,重2900克。砚呈不规则椭圆形,深紫色砚石。砚面上方和右方雕琢有一只展翅扬尾的风凰图案,墨池由凤凰头部与尾身构成;砚面下半部分则为中部略为凸起的墨堂;砚底平直。该砚雕工熟练,刻画精细,体现了清代端砚制作精美别致的风格(图七)。

  

  (原载《广东文物》2001年1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