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东乐昌市梅花头山晋至唐代墓葬的考古收获



  丘卫平(丘卫平,乐昌市博物馆。)

  【中文摘要】乐昌市乐城西南武江南岸的梅花山,高约30米。1987-1992年因进行基建工程发现一批晋至唐代墓葬,为研究粤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Abstract:The Meihua hill with a height of 30 meters lies on the southern bank of Wujiang River in Lecheng of Lechang City. During 1987-1992, several tombs of Tang Dynasty were discovered during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se discoveries provide important archeological materials for th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economy in North Guangdong Province. 


  乐昌市乐城西南2公里武江西南岸的河南乡梅花头山,高约30米。1987年~1992年,因进行基建及砖厂推土时发现一批晋至唐代墓葬,乐昌市博物馆对此进行抢救性清理,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一、晋 墓

  2座。编号为LMM24、M44(M44原始编号为87LDM190)。前者位于梅花头山东坡近山顶处,后者位于东坡山脚。

  (一)墓葬形制

  LMM24为竖穴土坑墓,墓室右后角被LMM25唐代砖室墓叠压打破;M25底部与M24底部相距0.5米。M24残存长2.5、宽1、高0.25米,方向110度。随葬品均置于墓室前端。部分器物碎片因墓葬被扰乱混于填土中。M44为长方形单券顶砖室墓,墓壁平砖错缝顺砌,左、右、后壁中部各伸出半截砖与土坑结合起加固作用。墓底两纵两横平砖铺作。墓封门采用斜向“人”字形侧砖封砌。墓室长4.14、宽1.74、残高0.9米。方向座东朝西。墓因早年已遭破坏,仅在墓室前端发现一件青瓷碗。墓砖红、灰色,长方形砖的长、宽、厚分别为30、14.5、5厘米,刀形砖的长、宽、厚分别为30、14.5、3~4厘米,砖的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绳纹,侧面为叶脉纹。其中一长方形砖侧面有“□□□□日庚子大吉”铭文。

  (二)随葬品

  11件。分青瓷器和褐色陶衣罐。

  1. 青瓷器 10件。有四耳罐、两耳罐、钵、洗、碗、杯等。灰白色胎,器物施青黄色釉,多数已脱落。个别罐的器表点彩黑色釉构成“M”形图案。

  四耳罐3件。分二型。

  A型:大小各1件。口略敞,圆肩,鼓腹,平底。最大腹径靠上,口下一周弦纹,肩部四个对称三角形横耳,由一周细弦纹串连。LMM24:1,大罐,口径9.5、底径10.8、高15.6厘米。LMM24:6小罐,口径8.5、底径8.1、高11.4厘米。

  B型:1件(LMM24:5)。圆唇,直口,圆肩,鼓腹,平底。口下一周弦纹,肩部四半环形横耳,由一周弦纹串连。器表留有“”形点彩图案。口径7.9、底径8、高11.6厘米。

  两耳罐 1件(LMM24:3)。圆唇,口略敞,鼓腹,平底内凹。圆肩对称两竖半环形耳,耳下两周弦纹。器表内外大部施青釉,罐腹下部和底部露灰胎。口径7.2、底径5.5、高8厘米。

  钵 1件(LMM24:7)。尖唇,斜直壁,矮饼足略内凹。腹内底部呈大小两窝状凸弦层。口部外侧两周弦纹,饼足内一周细弦纹。口径22.6、底径15.2、高22.6厘米。

  洗 1件(LMM24:4)。尖唇,口内敛,扁鼓腹,平底。口径13.6、底径7.5、高7.6厘米。

  碗 4件。分三式。

  Ⅰ式 1件(LMM24:8)圆唇,口略敞,弧壁,平底。口沿下一周弦纹,口径9、底径5.5、高3.9厘米。

  Ⅱ式 1件(LMM24:9)。尖唇,直口,弧壁,平底。口沿下一周弦纹。口径8.4、底径5、高3.2厘米。

  Ⅲ式 2件。圆唇,弧壁,矮饼足。口沿下一周弦纹。LMM24:10,口径7.6、足径4.2、高2.9厘米。LMM44:1,口径14.5、底径5.9、高7.5厘米。

  2. 陶器 1件。

  四耳罐 1件(LMM24:2)。器壁内外大部分涂褐色陶衣,内壁部分露灰胎。卷沿,矮颈,圆肩,鼓腹,底内凹,最大腹径靠上。肩部四半环形横耳,由一周弦纹串连。口径13.7、底径16.9、高19.1厘米。

  (三)年代推侧

  LMM24出土的B型四耳罐大小、耳下饰弦纹的形制,尤其是青釉下点黑釉的做法,与广州狮子岗发现的“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墓所出同类器物相同〔1〕,而点黑釉的图案和涂褐色釉衣的四耳罐以及LMM44所出的碗,与广东和平县附城镇丰道村龙子山89HLM2出土的同类器物较相似〔2〕。据此,LMM24和LMM44的时代应为西晋末,东晋初。

  二、南朝墓

  4座。编号为LMM20、M28、M31,位于梅花头山西坡近山顶处。编号为LMM22位于东坡山腰。

  (一)墓葬形制

  均为长方形单券顶砖室墓。M20为双室墓,M28、M31为单室墓。M22因筑路大部分已毁。

  LMM20长方形单券顶双室墓,分左、右室,左、中、右后壁平砖顺放错缝叠砌,后壁中部各留一壁龛置一碗作灯,前端有叠涩顶门洞连通左右室,紧接5格直棂窗。墓底铺“人”字形砖。墓门平、侧砖间隔封砌。墓室长4.9、宽2.16、高1.52米。方向240度。墓砖分灰色和红色,有两种规格,长方形砖的长、宽、厚分别为32、16、5.5厘米,刀形砖的长、宽、厚分别为32、16、3~4厘米,砖的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绳纹,侧面为叶脉纹。随葬品大部分置于前端。

  LMM28长方形单券顶砖室墓。墓壁平砖顺放错缝叠砌,墓底砖两纵两横平铺,墓门平侧砖间隔封砌。墓室长4.28、宽0.98、残高0.8米,方向250度。墓砖分灰色和红色,长方形砖的长、宽、厚分别为33、16、5厘米。砖的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绳纹,侧面为叶脉纹,随葬品置于前端和中部。

  LMM31长方形单券顶砖室墓。墓壁封门均为平砖错缝叠砌。墓底铺“人”字形砖,墓室长4.34、宽1.02、残高0.6米。方向270度。该墓早年被破坏,随葬品仅存黑釉罐一件,青釉四耳罐碎片一件和残铁器一件。墓砖灰色和红色,长方形砖长、宽、厚分别为30、14、6厘米。砖的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绳纹,侧面为叶脉纹。LMM22因筑路大部分已毁。 

  (二)随葬品

  29件。有青瓷器、黑釉器、褐色陶器、铁器、银器、滑石器等。

  1. 青瓷器 14件。有四耳罐、砚、碗、杯、盘等。灰白色胎,青黄色釉,开片,胎釉结合不紧密,部份器物已脱釉。

  四耳罐 3件。LMM20:5,圆唇,口略敞,圆肩,上腹圆鼓,下腹急收,底略内凹,口沿下两周弦纹,肩部四半环形横耳。口径10.6、底径11.8、高16.1厘米。LMM22:4、M31:3仅存四耳罐碎片。

  砚1件(LMM20:2)。浅盘,圆唇,底上拱,五矮足,五足均呈断折口。下底靠外二周弦纹,靠内有21粒方形垫块排列成圆周。

  碗4件,分二式。

  Ⅰ式 2件。尖唇,口略敞,弧壁,深腹,小饼足略内凹。上底有1周旋痕。LMM20:3,口径12.8、足径5.1、高6.4厘米。LMM20:14,口径13、足径5.3、高6.6厘米。

  Ⅱ式 2件。圆唇,直口,弧壁,深腹,小饼足略内凹,中部一圈深痕。唇外一周细弦纹。LMM20:4,口径8.4、足径3、高4.4厘米。

  杯 2件。分二式。

  Ⅰ式 1件(LMM20:2)。圆唇,直口,弧壁,浅腹,饼足略内凹。唇外一周宽凹痕。外表下腹、足露灰胎。口径6.7、足径3.2、高3.1厘米。

  Ⅱ式 1件(LMM28:5)。圆唇,口略敛,弧壁,浅腹,饼足略凹。口径5.6、足径2.8、高3.1厘米。

  碟 3件。分二式。

  Ⅰ式 2件。尖唇,弧壁,浅盘,圜底近平。内口沿下一周细弦纹,圜底一周细弦纹。LMM20:6,口径14.4、底径6.8、高1.9厘米。

  Ⅱ式 1件。尖唇近平沿,弧壁,浅盘,圜底近平,内口沿下及内底各二周细弦纹。圜底一周粗弦纹。LMM28:2,口径11.9、底径5.5、高2.1厘米。

  2. 黑釉器

  罐 1件(LMM31:1)。碎片。

  3. 陶器

  釜 1件(LMM28:1)。尖唇,敞口,束颈,圆肩,鼓腹,圜底。外口沿中部有2~3道不工整粗旋纹,腹部大半周细弦纹。器表涂褐色釉衣,部分露黄胎。口径12.7、高8.8厘米。

  4. 铁器 3件。锈蚀严重,有剪。余器形难辨。

  剪 1件(LMM28:3)。残长12厘米。

  5. 银器3件。有耳垂、手镯、指环。

  耳垂 1件(LMM20:10)。已残碎。

  手镯 1件(LMM20:11)。已残碎。

  指环 1件(LMM28:4)。已残碎。

  6. 滑石器 7件。均为滑石猪。LMM20:12、13、15、16,LMM22:2、3,LMM28:6。形制大致相同,长度4.8~6.1厘米。

  (三)年代推测

  LMM28出土陶釜的大小,褐色陶衣,腹部弦纹的特点和器物碟内口沿下双弦纹,圜底凹旋纹的特点与广东乳源泽桥山六朝隋唐墓第一时期第四期南朝晚期墓葬IM47出土的陶釜、青瓷碟等器物的形制相同〔3〕。其余墓葬出土器物的形制亦相近。据此,这些墓葬的年代亦应同为南朝晚期。

  三、唐 墓

  3座。LMM25、M40位于梅花头山东坡近山顶处。LMM43(原始编号乐教M1)位于东南坡山腰。

  (一)墓葬形制

  均为长方形砖室墓。因三座墓早年遭到破坏,墓顶情况不详。

  LMM25长方形砖室墓,墓壁平砖顺放错缝叠砌,墓底砖两横一纵两横两纵平铺,墓门横顺侧砖组合封砌。墓室长3.2、宽1.25、残高0.32米。方向75度。墓砖灰色,长方形砖的长、宽、厚为27、13、4厘米。砖的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绳纹。随葬品置于前端。

  LMM43长方形砖室墓,墓壁平砖错缝顺砌,墓底砖两纵两横平铺,墓门单层平砖错缝封砌。墓室长3、宽1、残高0.2米。方向345度。墓砖灰色,长方形砖的长、宽、厚为27、12.5、3厘米。砖的一面为素面,一面为绳纹。随葬品置于前端。LMM40情况相似。

  (二)随葬品

  11件,均为青瓷器,有四耳罐和碗,器表施青黄釉,部分器物施半釉,露灰胎。

  四耳罐 8件。分三型。

  A型:大小各1件。方唇外斜,敞口,圆肩,鼓腹,平底。器壁内外有旋痕。颈部一周弦纹,肩部四半环形横耳。LMM25:2,大罐,口径13.2、底径14、高19.1厘米。LMM25:4,小罐,口径11.6、底径11.5、高18.6厘米。

  B型:4件。尖唇,敞口,束颈,矮身扁鼓腹,平底,肩部四半环形横耳。LMM40:1、2、4、5口径12.4~14.3、底径12.8~15.5、高11.2~12.5厘米。

  C型:大小各1件,口沿已残碎,圆肩,鼓腹平底。

  碗 3件。分二式。

  Ⅰ式 2件。圆唇外翻,斜弧腹,足略内凹,足壁外撇。LMM25:3,口径18、底径6.2、高6.2厘米。

  Ⅱ式 1件。碎片。

  (三)年代推测 
LMM25出土四耳罐的大小,斜方唇,宽耳以及敞口碗的特点与广东乳源泽桥山第二时期第七期墓葬M13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形制相同〔4〕。而LMM40出土四耳罐的宽耳矮身形制则和上述第七期墓葬M24的形制相似。据此,LMM25、M40的时代应同属盛唐至中唐。 

  

  附记:参加发掘人员有刘钦迟、吴永忠、邓贱生、吴红卫、丘卫平等,以上同志亦参加了资料整理和线图绘制。

  注释:

  〔1〕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沙河镇狮子岗晋墓》,《考古》1996年5期。

  〔2〕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县博物馆:《广东和平县晋至五代墓葬的清理》,《考古》2000年6期。

  〔3〕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乳源泽桥山六朝隋唐墓》,文物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4〕同〔3〕。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