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锦涛看出问题 一国两制拒割裂



  香港回归10年之后,「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国际舆论咸认为,「一国两制」大为成功。事实也是如此,没有「一国两制」的成功,就不可能有香港今天的繁荣。昨天,在高度肯定「一国两制」成功的同时,胡锦涛重点论述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向香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堪称语重心长。 

  在昨天庆祝回归10周年大会暨第三届特区政府就职典礼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致辞表示:坚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回归祖国后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行高度自治。 

  胡锦涛指出,「一国两制」是完整的概念。「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一国」和「两制」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相互对立。「一国」就是要维护中央依法享有的权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安全。「两制」就是要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只有把以上两个方面都落到实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给香港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一国与两制的关系,的确是长期困扰着香港人,香港人幷且吃到了将两者对立起来的大苦头。回归伊始,香港更大更多的舆论认为,一国已经没有问题,两制格外需要保护,甚至有人不惜把两制凌驾于一国之上,认为香港最重要的是要与内地保持距离。结果一度道致两地的关系不和谐,妨碍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更有甚者,有些人采取逢中必反、逢中央必反的过激态度。事实说明,这样错误地把一国与两制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结果是失大于得的。 

  我们知道,「一国两制」是处在发展之中的,今天的成功,不能代表今后的成熟。回归10年,只不过是「一国两制」的诞生与起步阶段,远远未及最高的最成熟的水平,还有待继续推进。要推进到什么样的阶段?一,在世界政治文明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二,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胡锦涛说得很清楚:「一国两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一国两制」事业是祖国内地和香港共同发展繁荣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需要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同胞共同努力。 

  在继续推动「一国两制」的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障碍仍然可能是对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从而产生很多的问题。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不能得到全面理解与执行,「一国两制」的发展可能会面对严峻问题。 

  问题之一,一国与两制割裂,会妨碍「一国两制」的创造性。在未来,「一国两制」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创造性是其生命力。在保持不变的内容方面外,「一国两制」的前景是极其宽阔的,是具有动力的,不是拘泥不变的,更不是僵化的。 

  问题之二,一国与两制对立,最终对香港政治体制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极为不利,因为一国与两制对立,其实就是香港与内地、与中央政府的相互对立,这样的对立,不仅不能帮助香港尽快走向政治体制的变革,反而有碍其正常的发展速度。 

  问题之三,一国与两制失衡,影响最大的是香港的民心民意。「一国两制」给予了香港市民巨大的信心,香港市民的信心又是「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如果一国与两制失衡,直接打击的将是民心民意,有碍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当然,目前的形势是好的,这样的问题未必会恶化。但是,需要防患于未然,这些问题是胡锦涛必须看到,必须指出的。胡锦涛用一定的篇幅来论述一国与两制的关系,用意很深,既是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明确指道,也是对香港市民的清晰提醒。这对香港在未来的10年、20年继续实践和发展「一国两制」,具有极大的指道意义。 

  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78%的香港市民对「一国两制」有信心,81%对香港前途有信心,89%对祖国前途有信心。香港文汇报的社论也指出,从过去不少港人将「一国两制」看成是隔离香港与内地的「屏障」,到现在普遍认同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强有力的合作与支持;越来越多人改变过去对人大释法的抗拒态度,并认同中央对香港政制发展拥有宪制主道权等,都显示出港人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认识进一步提升。 

  在伟大的历史实践中,「一国两制」这个完整的概念,必将日益为香港市民所认识、所接受、所维护、所支持。

  

  2007年7月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