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埃塞中国工人溅血 无关非洲政策



  中国工人在埃塞俄比亚遭受武装袭击,溅血异国他乡。在令人悲痛的时刻,西方及海外舆论掀起了一股以此非议中国非洲政策的浪潮,其势汹汹。在中国的非洲政策一直不见容于西方的时候,又发生了这样重大的流血事件,国际舆论当然对中国是十分不利的。的确,中国需要深思,但是,中国的非洲政策不可能发生任何动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证实:4月24日,一家中资石油公司设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地区的项目组遭200多名不明身份武装分子袭击并抢劫。袭击造成中方9人死亡,1人轻伤,7人被绑架。项目组驻地的一些埃塞人员也在袭击中伤亡。 

  现在事件真相越来越清晰。在几个方面都足以证明该事件的非中国性特征很突出: 

  第一,该袭击事件的主要打击目标不是中国,不是中国的非洲政策。是埃塞俄比亚的内部政治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埃塞俄比亚指责索马里教派武装同从事分裂活动的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和奥罗莫解放阵线有联系,称教派武装为这两大反政府武装提供庇护,帮助其向埃塞俄比亚境内渗透。而这次认责袭击的正是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并表明袭击的目的就是打击埃塞政府。该组织早在去年就曾警告说,任何在欧加登地区将会给埃塞政府带来收益的投资项目都「不会被容忍」。 

  第二,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之所以刻意袭击中国营地,幷且杀害中国工人,目的是造成巨大的国际政治震动。中国专家分析说:此次中方投资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很惹眼,中国营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可以帮助其达到轰动效应。 

  第三,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采用的是恐怖分子及恐怖组织手段,是非常不人道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中国援建工人受到袭击,不外有如下几种原因:一,经济利益的企图,常用绑架勒索手段。二,政治斗争的需求,多是直接制造伤亡。三,是恐怖主义组织为吸引国际关注、显示自身利益诉求,发动针对任何外国公民的袭击活动,并非仅针对中国。 

  如此看来,中国工人今次在埃塞俄比亚遭受武装袭击,既有埃塞俄比亚内部政治斗争的原因,也有恐怖组织的打击意图。 

  据知,这是继2004年援助阿富汗工人遇袭、驻巴基斯坦工程师绑架案、2005年驻伊拉克工人绑架案、2006年驻巴工程师遭枪杀以及今年1月尼日利亚中国工人绑架案以来,发生的第6起中国工人海外遇袭事件。 

  对上述六个重大事件作分析,可以知道,作为大量向海外尤其是非洲派送援建工人的中国,总的来说,是受到所在国人民的欢迎的,所以呈现如下特点:一,事故量总的来说是比较少的。二,都能得到所在国的全力合作,挽救人质、处理事故。三,没有影响中国与所在国的关系。 

  再从今次遇到重大麻烦的中原油田来看,该公司在过去开拓海外市场10多年中,没有发生过一次生产事故和绑架事件。尤其在外部风险的防范上,该公司一方面通过积极推动本土化战略密切与当地的关系,降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慈善投入、加强沟通、完善制度等办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原油田在苏丹、也门、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都与政府军队保持合作。 

  今次事件发生后,中国的外交部、商务部、中国驻埃塞使馆和有关企业等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向埃塞方面提出紧急交涉,要求全力搜救遇袭中方人员,确保其安全获释,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在埃塞的中资机构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协助做好有关善后工作。埃塞政府迅速增派军队赶赴事发地点。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在伦敦的发言人迈赫迪说,被他们抓获的中国工人将「受到人道对待」,而且强调他们不会把这些人扣为人质,而会把他们移交给「适当的机构」。 

  所以,我们可以推出几个结论:一,中国政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及处理危机的机制。二,相关援建公司企业也有自己的独特的防范机制。三,中国的非洲政策总的来说是受到非洲人民欢迎的,以雠视中国人为主要袭击原因的事件几乎没有。 

  当然,并不是说以不变应万变是对的。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发现新的问题,及早做出新的应对措施,防范和处理更加严峻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不可以掉以轻心的。我们认为,在非洲的政治因素更趋复杂的情况下,中国学者的有关建议值得考虑: 

  一,在安全形势严峻的重点区域,中国不仅应该同当地政府建立更加有效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商定有关人员安全的应对政策、机制和具体方案,而且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同其他所在地外国组织(包括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的合作交流,形成协作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可能突发的安全事件。 

  二,有关部门应该摒弃「是否会干涉别国内政」、「是否会引起所在国反感」等顾虑,大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通过外交途径同有海外军事势力的国家建立起安全合作关系,以有效防控各种安全风险。 

  综上分析,中国的非洲政策不可能受到今次事件的任何冲击,但是,中国在对非洲国家的援建过程中,如何更加妥当地做好保护派出人员的工作,需要新的对策和思路。中国工人在埃塞俄比亚流血,令国人悲痛。但是,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不会动摇。吸取血的教训,做好严密防范,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发展更加有利。

  

  2007年4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