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东盟整合倒退是反华情绪作怪吗?



  东盟自贸区的整合可能遇到一些麻烦,整合速度受到影响。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有海外舆论指称,东盟整合倒退乃东南亚的反华情绪在作怪。真相是否如此? 

  首先要看做出这种结论的海外评论者主要的论据是什么?是根据最近新加坡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闹矛盾而得出的。 

  近来,泰国与新加坡之间就电信领域投资闹矛盾,幷卷入了泰国迟迟未决的政治危机。泰国军方领道人公开指责说,新加坡投资于包括卫星在内的泰国电信基础设施领域,是侵犯泰国国家主权之举。另一方面,印尼和马来西亚当前对新加坡采取了比较激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 

  评论者认为,新加坡面临的问题,其实隐含反华情绪的因素,因为华人占有新加坡总人口的80%。华人是东南亚的少数民族,历来在他们移居的国家保持低调,尤其是在印尼。随着中国在区内影响力不断提高,华人最近开始以更自信的姿态突显自己的民族身份,地区内的民族主义政客无疑也注意到这种社会趋势。 

  如果这是一种危机预测,那么不无道理,提醒东南亚华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认真把握好与所在国民众的关系。这是有益处的提醒。 

  但是,如果仅仅以新加坡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在经济领域发生摩擦,就作出东南亚反华情绪作怪,甚至影响了东盟自贸区的构建速度的结论,未免过于草率,是过度的猜测,被局部现象遮罩了双眼。而且,这样的论据,是无法支撑论点的。 

  首先,新加坡与其他东盟国家发生经济摩擦,主要矛盾仍然局限在东盟国家内部,并非产生在中国与东盟之间。所以,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对新加坡采取的措施,不可能与反中国划等号,两者之间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新加坡华人再多,也不可能与中国混同。 

  其次,新加坡与其他东盟国家发生经济摩擦,是东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然。东盟国家要由原来俱乐部形式的清谈关系,发展到实现东盟经济一体化,打造一个紧密团结、遵守规则的经济集团,还有许多的障碍需要克服,絶对不会一帆风顺。所以,东盟国家之间闹矛盾,实为正常不过,未必会影响东盟自贸区的进程。 

  第三,东盟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体制差异极大,必然有障碍。设在东京的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所长河合正弘说,与欧盟不同的是,东盟「各国之间发展水准差距是巨大的,比如新加坡与老挝或柬埔寨的差别。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制度方面的差异很大,各国的政体当然各不相同。从欧洲来看,那些核心国家即使在50年前也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新加坡是东盟最富的国家之一,去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6千美元,而东盟最贫穷的成员国缅甸还不到200美元,老挝和柬埔寨也只是稍稍强于缅甸。 

  第四,东盟成员国之间有激烈的经济竞争。设在悉尼的国际政策研究机构罗伊研究所的专案主任库克说,东盟实现一体化的一个主要障碍是成员国之间存在经济竞争,大多数东盟成员国出口类似的产品,比如纺织品和自然资源,而且是面向相同的市场。他说:「除了新加坡之外,几乎所有东南亚经济体都在相互竞争。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互补的,这一点与欧洲不同,尤其是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加入欧盟之后,情况更不同了。所以,东南亚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不多,而是在世界市场上相互竞争,这就使得一体化的益处比较少,而且更难以实现。」 

  第五,中国大力投资东盟国家,构造双赢,不可能构成威胁。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官方统计资料,中国在东盟的总投资去年达到13亿美元,其中包括2006年新注入的2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贸易额去年打破历史记録,高达1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预计今年将增至1700亿美元。到今年底,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因为中国投资太多,对所在国家太好,而产生反华情绪,这样的逻辑说不通。 

  有评论者的观点认为:中国对东盟一些转型中的经济体,仍然代表着潜在的威胁。中国吸走了大量原本会流向东南亚的外国资金;这过程尽管缓慢,但肯定会把东盟在全球生产供应链中的地位滑落,中国在供应链扮演主道的角色,而东盟却沦为纯粹中国的原料和商品供应者。 

  这样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中国最吸引国际资金这是定局,但是中国积极与东盟国家建立自贸区,正是要开拓更大更好更通畅的管道,要把更多的资金引向东盟国家,以达到共同繁荣的目标。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合作构建,其中一个重大益处,就是有效防止东盟沦为纯粹中国的原料和商品供应者。 

  东盟的整合正在进行,中国正在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富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会好上加好,中国人在东盟国家会受到更加热烈的欢迎。

  2007年2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