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非合作 西方认定五宗罪



  中国与非洲的交流合作已进入历史来罕见的紧密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非洲八国的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是一大明证。对此,西方的神经发生了更加严重的阵痛,更多的非议在生发。 

  在西方的眼中,中国与非洲的来往犯下了「五宗罪」,哪五宗? 

  第一宗「罪」,就是西方舆论长期来攻击中国在非洲实施「新殖民主义」策略的「大罪」。「新殖民主义」是西方已经确定的中非关系的「原罪」。不管中非关系的实质如何,中国就是非洲「新殖民主义者」,想推都推不掉。 

  对此,中国是相当恼火的,认为西方无视中非关系中的平等合作、互利双赢本质,恶意挑拨中非关系,企图阻止中非建立和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宗「罪」,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关系就是为了夺取石油,为了攫取非洲的能源。石油是西方社会百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西方深信不疑,中国如果不设法垄断非洲石油资源,很难获得经济的长足发展。 

  对此,中国的温家宝总理都不得不出来批驳道:中国同非洲几个国家有石油贸易,这些合作是公开的、透明的,也是正常的、互利的。去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石油不及某些大国的三分之一。 

  第三宗「罪」,中国的非洲战略挤占了欧洲的空间,使欧洲处于被动地位。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负责人迪克 ·麦斯纳教授认为,欧洲在非洲问题上犯了疏忽大意的错误:「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都被视为重要的全球活动家。该政府领道人与几乎所有非洲政府首脑举行会晤,这显示出,中国将非洲视为一个战略地区,一个战略伙伴。而我们工业国家通常把非洲国家视为政治、经济不稳定的摇篮。两者之间区别很大。这道致了中国在非洲非常受欢迎,中国被非洲视为新的可以共同发展的伙伴。」 

  这一观点是不用批驳就难于立足的,各自有各自的政策,成果如何,无须哀怨。

  第四宗「罪」,中国包庇非洲国家违反人权的政治体系。如麦斯纳说:「其中根本的一点是,中国与苏丹等政权进行合作。那些政权的人权政策以及政治体系对西方而言无法接受。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合作也是一个例子。津巴布韦的政治体系受到了欧盟的谴责。」(麦斯纳提到的苏丹是胡锦涛主席此次非洲之行的第二站。西方国家要求北京向苏丹政府施压,最终解决达尔福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危机。西方指责说,迄今为止,所有试图通过国际化解决达尔福尔危机的努力都因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干预而以失败告终。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重点在于帮助发展,而非干涉内政。仅以苏丹一国为例,中国援苏医疗队,是中国在苏丹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援助项目。从1971年第一批医疗队扺达苏丹至今,中国已经向苏丹派遣了27批次共1000多名医护人员。这些医疗队的医生、护士克服当地长期战乱、气候环境恶劣和传染病严重流行的艰苦条件,在当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西方有哪个国家这样帮助过非洲? 

  第五宗「罪」,非洲人从中非合作中赚不到钱。西方舆论说,中国的廉价消费品不仅损害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本国工业,例如纺织业。而且也给当地的小商贩造成了负担,因为越来越多的进口要通过中国的贸易商进行。在德国为非洲提供贷款,帮助他们修建太阳能设备的同时,中国则在非洲修建公路、发电站、港口以及大坝。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中国人自己来干。据说有大约8万中国工人在非洲工作。但是非洲人却从这些项目中赚不到钱,中国也没有向非洲转让技术。 

  西方国家明显对以下事实视而不见:截至2005年,中国同非洲53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经贸关系,与其中41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25国签订了政府间贴息优惠贷款协定,与28国签订了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与8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提供的长期无息贷款,使不少非洲国家从中受益。到2005年底,中国向非洲48个建交国中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政府长期无息贷款总额达100多亿美元。 

  由此可知,西方对中国的非洲政策,是抱着这样的态度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中国在非洲大地上出现了身影,中国就已经有罪。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深入合作,互利互助,就是大罪。对此,中国根本不会买账。西方罪声停不住,中非合作之舟已过万重山!

  

  2007年2月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