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洪水猛兽



  在中国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了。全球化不等于全面西化,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对全球化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2007年的第一天,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今后的每一年,都是中国越来越开放,也是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价值的新一年。 

  之所以如此感慨一番,是因为近来阅读到不少西方传媒的评论文章,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抱有严重的疑虑心态。西方评论界人士有一个简单的思维公式:中国在迅速崛起+中国人会产生大国心态+意识形态会失衡+民族主义思潮会抬头+传统文化复兴=洪水猛兽。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就与上述公式很吻合。 

  该文章认为:政治、经济的崛起,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人的心理。一些重要的迹象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受到重视,「国学复兴」渐成潮流。中国传统的周制婚礼,也渐渐地在年轻人中流行,爵弁玄端、玄色纁袡,开始替代西服婚纱,而在婚庆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承办这种婚礼的婚庆公司。20年前登堂入室的西式婚纱婚礼虽然仍是年轻人选择婚礼的主流,但中国传统婚礼也逐渐在回归。更微妙的是,2006年,「汉服」在中国也渐有升温之势,湖北、北京上千名学生身穿汉服在编钟声中完成「成人礼」。 

  根据这样的文化现象,该文章下结论说: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逐渐觉醒的大国心态,有可能使中国长期抑制的民族主义抬头。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给中国人刻下了无法抹平的伤疤,一旦中国在国际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扬眉吐气的自豪感极易道致心理的失衡。 

  仅从文章的写作角度来看,如此微弱的论据显然是无法支持如此宏大的结论的。但是,从西方的心态来分析,这样的推理恰恰是正常的。为什么呢?一,西方鼓励中国走向世界,但是要符合西方文化的规矩,要玩西方的游戏。二,西方主流社会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排斥的。三,西方的单边思维道致排斥一切异己文化,并把东方文化当作对手。所以,如果传统文化在中国蓬勃复兴,西方岂不恍如面临洪水猛兽? 

  如果各用一个字来形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那么,「和」字对中国再合适不过了。「霸」字对西方最为形象。「和」取中庸,「霸」走极端。所以,「和」与「霸」是很难拢到一起的。于是乎,中国与西方的思维就老是合不到一起。以「和」的心态对待世界,期盼的是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和乐融融。以「霸」的心态对待世界,就必须分个三六九等,自己务必站在上风,主宰权力,号令天下诸侯。以「和」心看「霸」心,可以容忍。以「霸」心看「和」心,无法忍受。所以,中西方的对视角度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以「和」为文化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视为洪水猛兽,是不奇怪的。 

  当前的中国,不是太过于飙扬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漠视得太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放眼世界,对西方建设现代化的经验非常佩服,大力借鉴。相对而言,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的重新认识,就少得可怜。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是生生不息的,过去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立下功劳,今天不仅能为中华民族,还能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动力。近年来中国在世界宣扬的「和谐」理念,是解决国际现存的尖鋭矛盾的唯一文化精神的「药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洪水猛兽,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2007年1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