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美对话,美玩政治 中国要舍得



  中国有句俗话: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在中美经济贸易关系中,美国一直扮演着狼的角色。其对华贸易关系政治化,就是狼的凶悍。中国当前的策略,是要与狼共舞,但是又要扎住狼的嘴巴,势必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日前指出,由于美国总统大选在即,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承受到压力,必须有所进展。保尔森的话,有两重意思:一,善意的一方面,有所进展就能化解政治压力,促进两国经贸关系。二,不善意的一方面,大选到来,一切以政治为重心,两国经贸关系会僵持倒退,中国不大幅度让步,会趋往政治化。当前,中美关系性质具有双重性,正负混杂,什么问题都有好与不好的两个方面。 

  的确,当前还不是美国对华贸易关系政治化最高涨的时候,但一直在向政治化演进。美国时代周刊认为,到目前为止,对华贸易关系一直是政治画面上的次要问题,这很大部分是由于美国的失业率非常低。但经济在放缓,而且选举年将至。如果美国经济失足,中国将是遭谴责的最大目标。该刊什么意思?一,政治化具有不可预测性。二,中国仍未脱离是美国经济的威胁者的囿局。三,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压力,要迁怒于中国。 

  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说:「按照两国元首当时的商定,中美战略对话是就两国经贸关系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交换意见,这是初衷。这是一个对话,不是一个谈判,大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当然对话应当解决一些问题,我们也是这么看的,中美双方都在做努力。解决问题应当是『双行道』,美方对中方的关切也应当采取同样积极的态度。」周文重表示:「应避免把这些问题政治化,经贸问题就是经贸问题,如果将之与美国国内政治联系起来,那就走入歧途了。」 

  美国方面,似有故意走入歧途的意思。事实上,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未开始就已经被放置在浓烈的政治气氛中。5月17日,42名众议员联名致信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要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以《1974年贸易法》为依据发起调查,最终结束人民币的低估和汇率操纵」。附在信件后的文件长达251页。次日,也就是18日,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全体成员联名致信吴仪,特别提出五项其高度关注的议题,包括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进口美国牛肉及引进美国环保技术。美国参众两院政治势力的卷入,已使得中美经济对话完全变了味。 

  中国要求避免政治化,美国企图借重政治化。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专家张岸元分析得非常清楚:如果未来美在对华政治关系上维持现状,则经济交往的格局将延续,直至发生两个重要的拐点:一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取得实质性效果,与美国的主道产业展开竞争。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资金回流美国的资金链断裂,不再为美国的贸易赤字提供低成本融资。以上两个事件将分别从产业和金融层面触及美国的核心利益。届时,美国对华政治将服务于经济利益的要求,而不是像目前这样,经济利益服从于政治格局。 

  我们认为,张岸元指出的两个拐点迟早要到来,所以,对美国在今后过分炒作政治的可能性,要保持高度警惕。 

  中国怎么办?正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国副总理吴仪就更有效地发挥对话机制的作用,推动中美经贸关系乃至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从中美长期战略合作的高度来认识中美经贸关系。双方应从维护两国国家利益的高度来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妥善解决经贸合作中的各种问题,为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对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要冷静应对,妥善处理。经贸问题只有依据经济规律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絶对不能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经贸问题政治化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将使问题复杂化,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甚至对中美整体关系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双方应该首先从各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应该首先着眼于国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积极探求双方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而不是动辄就其国内问题指责对方,甚至试图通过施压和对抗的手段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 

  吴仪的思路非常清晰,三点建议也是最好的解决中美贸易关系政治化的方案。如非这样,即使中国继续扩大进口美国商品,大买特买美国大宗商品,但是,解决不了日趋政治化问题,熄灭不了美国民众的政治怒意。 

  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将可能继续重复利用它巨额的外汇储备,大购物可能让它自己成为一个更大的目标,类似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日本买下好莱坞!日本买下卵石滩(Pebble Beach)!日本买下洛克菲勒中心!请记得,日本是一个盟友;美国选民不大可能容忍一个传统上的对立国家(而且是名义上的共产主义)购买美国资产的想法。2005年,中国一家石油公司意图收购能源公司优尼科(UNOCAL),美国政治哗然,收购遭禁止。中国下次会试图抢购什么呢?

  看看,美国对于中国积极的花大钱平衡双方的贸易关系,实质上是无动于衷的。一,买得越多,越成为政治话题。二,不会动摇把中国当作受攻击政治目标的定位。三,美国有很大的敌对情绪。 

  所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避免不了火药味。吴仪直截了当地提出絶不要政治化,已是态度严厉的表示,是不客气地提醒美国人。「经贸问题政治化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将使问题复杂化,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甚至对中美整体关系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吴仪这句话,说得够重的了。 

  在同一场合,保尔森也不甘示弱,他说,美中双方都存在国内保护主义,对贸易和全球化存有疑虑,各自对对方的意图存在越来越多的怀疑。随着中国成为实际的和想像中的全球竞争所带来的不利因素的象征,这种怀疑不幸地体现为反华情绪。因此,持续对话的目的是进行坦率的讨论,幷且找到缓解而不是增加这些紧张关系的途径。不过,他表示,美国人对中国改革的缓慢步伐正在失去耐心。他说:「我如此希望(对话)取得进展的原因是,随着总统选举临近,我不想让美国老百姓认为,『对话没有用,我们需要更严厉的立法,或将中国作为选举中的一个话题』。」 

  保尔森讲这样的话,已经有威胁口吻了。一,把责任全部推卸到中国身上。二,把贸易关系与反华情绪挂钩。三,用失去耐心来暗示美国将采取政治行动的意图。 

  作为中国来说,清楚知道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的政治化将是突出的障碍,完全化解是没有可能的,但是不要被政治化所吓倒。美国,其实也害怕中国政治化,政治化是中美双方都将蒙受重大利益损失的因素,政治化是双刃剑,损人也害己,美国也不能不忌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认为,作为顺差国,中国在中美经济交锋中的被动地位不言而喻。谈判就是妥协的艺术,妥协和让步是必然的。但是,在哪些方面妥协,如何妥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中美经济关系走势,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当然,在「舍」的同时,也要考虑「得」,尤其是长远的「得」。中国长远的「得」就是,从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应对,抓住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机遇,以中美经济交锋和国际政策协调为契机,确立与自身实力相对应的地位,争取应有的发言权。中美经济交锋把中国推到世界瞩目的中心,并给了中国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言,让美国和世界瞭解中国,减少误会,增进互信。这是值得利用的。 

  丁志杰的舍得观,确能启发中国深入思考。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甚至有时候,舍就是得,得就是舍。舍掉眼前利益,获得长远利益。舍掉局部利益,获得全面利益。舍掉低层次利益,获得高度利益。如何舍、如何得,考验着中国。

  

  2007年5月2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