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共论坛成果越大 民进党反弹越猛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必然带来成果,但是,台湾执政党的反弹之大,也是可以想见的,相信在日后将逐步呈现出来。国民党与民进党确实是势不两立的政党,各踞政党政治的跷跷板的一端,你起我必伏,你沉我必升,永远不可能维持平衡,更难有交集。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昨天与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继去年4月和10月,国共两党在北京和博鳌先后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和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之后,第三度以国共两党名义举办的两岸论坛。胡锦涛与连战也已会面。出席代表除国民党外,亲民党、新党、无党联盟的代表,以及两岸航空、海运、教育、旅游等有关领域的人士也出席。而论坛主要就两岸直航、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议题广泛交流意见,凝聚共识,以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至此,第三次国共论坛的基本框架、实质意义、重要作用,都已经一览无遗,没有悬念了。有如此几个基本判断是可以肯定的:一,国共论坛最主要的目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二,国共论坛的最重大的意义是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三,国共论坛最有效的作用是帮助台湾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从维护海峡两岸的和平现状,维护台湾的现状,都具有十分利好的因素。 

  但是,作为高踞在政治跷跷板另一端的民进党当局,完全不可能认同国共论坛的意义与作用。根据中央社报导,针对第三次国共经贸论坛即将登场,陈水扁日前与德国政治人物视讯会谈时说,「国民党主要领道人宁可千里迢迢跑去北京『磕头』,不愿与执政党对话」;「国民党籍『立委』有时间去北京开论坛会议,却躭搁总预算,令人匪夷所思」。 

  陈水扁这样的态度,就是民进党当局的心态。有舆论比喻为这是吃不到葡萄的酸心态,其实不是如此简单,因为陈水扁根本就不愿意吃葡萄,甚至把葡萄看作是毒果。其心态是雠视、雠恨的心态。从陈水扁寥寥数语中可见:一,什么「磕头」,这是充满鄙视和雠视之语。二,指国民党立委利用假期去北京开短短两天的会就「躭搁总预算」,完全是运用诬蔑之词。三,无视台湾政治经济的实际需求,以阴闇的心态来描绘国共论坛。这些都是民进党当局在今后对付国共论坛成果的政策心态,这是没有阳光的心态。 

  可以推测民进党当局下一步对付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成果的手段,大致有三个方面共九个「完全不」:一,完全不予承认,完全不予理睬,完全不予落实;二,完全不为所动,完全不为大局,完全不为民生;三,完全不愿维护两岸关系,完全不愿维护安全现状,完全不愿促进两岸共同发展。 

  这些不是凭空的猜测。从前两次国共论坛举办之后,民进党当局的具体态度和措施来看,不就是如此吗?不仅不支持、不落实,还采取封锁打击的手段。至今仍不同意国共论坛在台湾举行,民进党当局有什么可能会认同和理解国共论坛的作用和意义? 

  国共论坛只举行了三次,但是对两岸关系的极大的促进作用则是两岸有目共睹的。演变至今,国共论坛已经成了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重要的平台。对大陆而言,稳定了党心,稳定了民心。对台湾而言,稳定了反独力量,稳定了经济民生。两岸关系受到台独势力如此严峻的挑衅,仍然能够稳得住,因素很多,其中国共论坛的作用尤为突出。这是无可否认的。 

  更加重要的是,两岸关系毕竟是两岸的事。虽然民进党当局对国共论坛的结果与共识置之不理,但是中共在大陆一方落实推动的力量十足,堪称为轰轰烈烈,成果斐然。比如,由于大陆不断为台湾水果的通关、物流等出台便利措施,台湾水果进口量两年来大幅增加,仅今年一季度,福建省进口台湾水果就达783.5吨,同比增长6.9倍。又比如,大陆的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厦门农行等两年来先后推出了总额8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解决台商在大陆的融资难题。两岸当局,谁为人民、谁为两岸、谁为和平、谁讲道理,岂不一目了然? 

  民进党与国民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个以极端的理念先行,无顾台湾现实,唯恐两岸关系不乱。一个从理性的观念出发,为台湾的未来打拼,勇敢突破两岸僵局。于是,两极的冲撞不可避免。这是台湾民众的悲哀。本来,三次国共论坛的成果与共识如果能够得到两岸共同的落实,台湾经济的重新腾飞,指日可待。但是,在民进党当局的高度反弹之下,台湾将日益失去良机、先机,日益陷在边缘化的泥潭,难于动弹。 

  民进党当局对国民党参与国共论坛恨之入骨,但是,国民党一直表示抱持开放的心态。国民党政策会副执行长张荣恭表示,陈水扁执政以来,无法进行两岸协商,而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国民党基于民意的需求与大陆执政党进行沟通,反映民意,促进两岸互惠互利,是在尽政党的责任,完全无意取代政府的功能,陈水扁无须惶恐。张荣恭又说,如果民进党政府能够立即恢复两岸协商,或者能和中国共产党建立平台,国民党都会鼓掌赞赏。国民党的这种豁达的阳光的心态,值得高度赞赏。 

  连战在昨天的论坛上发言十分精彩,他的超越台湾政党恶斗的思维令人敬佩。他指出:什么是我们新的思维?简单地来讲,我们为什么不能以人民的福祉来取代意识形态的格局,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和平发展来取代军事竞赛?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功能上的整合,来取代政治上的对立?尤其我们为什么不能够以历史的眼光,来取代任何私人的野心和企图?我的答案是可以,因此我今天特别提出来,我们要快速、全面推动两岸更快、更广的交流。  

  我们相信,最终的事实将表明,以人民的福祉来取代意识形态的格局的政党,将会是最终的赢家!

  

  2007年4月2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