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去统之争,国民党本土化需要什么?



  国民党进行史上最大幅度、也最重要的「去统加台湾」党章修正,引爆党内路线之争。不但深蓝系统受震荡,连党中央内部也出现口径不一致情况。相信今次的路线之争影响很大,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对国民党的前途都有不可忽视、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国民党修改党章的动作,当然有其合理性:一,党章已有许多过时的内容,或者未能适应新潮流的内容,是需要修改的。二,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加新内容,增强党的战斗力,也是无可厚非的。三,2008年大选,需要国民党以新的面貌出现,修改党章,是重要的一步。 

  国民党当前的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就是打赢2008年的选战,2008年赢,什么都好办,2008年输,什么都完蛋。2008年是国民党的生死线。但是,事实已经说明,2008年国民党没有必赢的可能,选举将是残酷的。因此,国民党必需反思、必须奋起、必须洗面革心,必须采取一切有可能打赢的合理合法手段。 

  国民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如何才能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团结民众,获得多数民意的支持。对此,国民党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努力。比如:一,做一个负责任的在野党,在台湾政党政治格局中发挥重要制衡作用。二,做一个维护两岸和平的政党,为台湾民众谋取利益。三,做一个理性的政党,努力遏制分裂、动乱,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是,这些作为似乎仍然不够,仍然没有得到更加广泛的民意的支持。问题何在?国民党因此产生了重大的心理障碍,党内一股力量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走向本土化的问题。国民党思考的本土化究竟是什么? 

  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在2001年7月5日首度提出,国民党主张的是「建设性本土化路线」,就是「坚持民主、理性中道、立足台湾、深入基层、建设『国家』、厚植实力」;政坛若干人士企图做出本土与非本土区隔,以争取选举利益,将会对台湾造成永久伤害,国民党絶不容许这种情形发生。2006年,连战又指出:「本土化」和「台湾意识」这些提法,我都同意,不过,「本土化」并不代表「台独」,「台湾意识」也不是分离和分隔的思想。 

  被称为国民党本土化领袖的王金平在2005年5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论述了本土化的内涵。他指出:国民党要团结,本土化是必然的趋势,本土化等于基层化,国民党要和基层民意结合、走到群众之中,就要落实本土化。本土化也就是居住在台湾的民众不分族群,只要心在台湾,就是新台湾人;只要一心追求台湾利益,就是本土化。本土化不能带着族群的观念,这样的本土化才正确,国民党要走这样的路线,才能够在路线上跟泛緑竞争,维持既有优势,争取更多的支持,顺利在2008年重新取回「政权」。 

  如果从字面意义来看,连战、王金平提倡的本土化有合理性。一,广泛团结人民。二,不等同台独。三,反对族群对峙。四,追求台湾利益。本土化不等于台独,有这样的精神存在,本土化就不会误入歧途。 

  但是,事实不是如此天真简单,有两大因素制约着国民党的本土化趋向。 

  第一大因素,民进党的本土化路线不断干扰着国民党、时时引诱着国民党,对国民党的所谓本土化路向起到误道的作用。 

  民进党的本土化实质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台独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一,刻意将「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分开,且并列对等起来,去中国化成为本土化运动的内容。二,强化本省人的「被统治、被剥削、被迫害」的「悲情」,使「省籍矛盾」与「本土化」捆绑,以本土化主道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方向。三,把本土化等同于一种「狭隘的福佬主义」,具有排他性质,在社会上营造不认同「福佬主义」就是不认同台湾、不爱台湾认知。 

  面对民进党这样的极端的本土化,国民党能用本土化来作斗争吗?正如国民党人士指出:国民党以本土化对民进党的本土化,永远是被动捱打的。也就是说,国民党的改良型的本土化根本不可能与民进党的抗衡。如果国民党一门心思地以为,只有抢占民进党的本土化空间才能赢,恐怕就掉入了民进党早已挖好的陷阱,不可动弹。联合晚报说得好:若真的只从外在籍贯来定位,那国民党即使改党章、修路线,也别想赢。连战不是本省籍吗,不照样被民进党打成不爱台湾?所以籍贯不是问题,爱不爱台湾又成为「民进党专利」,如此一来,国民党岂不陷入改也尴尬、不改也尴尬的新困境吗?目前党中央的「去统加台湾」改党章争议,处境正是如此。 

  第二大因素,李登辉通过所谓的本土化路线毁掉国民党的阴影至今未散,仍有可能道致国民党迷失方向。 

  2002年4月,李登辉说,在国民党主席任内时,原要带领国民党走向一个认同台湾的「本土化」政党,并在认同台湾后能在台湾安心。他说,「本土化」的台湾系统政党,目前以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为主,「中国论」的政党为国民党和亲民党,中长期来看,能推动台湾「脱胎换骨」、建立台湾主体观念的政党是民进党和「台联党」。 

  李登辉的话有三层意思:一,原本要用本土化方式带国民党走台独的路。二,如果国民党实现了本土化,民进党没有今天。三,如今只有民进党、台联党是本土化的。事实上,最能代表李登辉所谓的本土化的理论是「独台」思想。「独台」与台独的结合,最终道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最早倡议改名为「台湾国民党」的台南县「立委」洪玉钦日前表示,党在台湾扎根那么久,大战略本就该走本土化并强化论述,国民党愈往本土路线走愈好。可见,李登辉的「独台」思想,在国民党内仍有市场。 

  有鉴于此,再回过头来看今次国民党修改党章的动作,就知道危险性很大。

  昨天,中国时报报导,国民党史113年来,党章首度出现与台湾紧密结合的重大修正。「中山会报」高层会议周二通过党章修正草案,不但首次将「台湾」写入党章,宣示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作为党的信念,并在党员目标条次中删除「统一」字眼,改以「和平发展」代替。 

  报导一出,国民党内人仰马翻,一片争吵。而且真假莫测。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25日说,台湾现在没有统一或独立的条件,因此,党的最高策略就是「统独争议放两边、人民福祉放中间」,修改党章加入台湾,就是先爱台湾,才能捍卫「中华民国」,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吴敦义这一番话明显是肯定了有这一回事的。但是,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26日又表示,国民党将在十七全大会修正党章,但是目前都只是交换意见、寻求共识,并没有做成结论。他说,国民党会有务实的做法,但没有更改目标。吴伯雄的话又是不肯定的。 

  如此可知,国民党内部有人的确是在做修改的研究,但是尚未成为定论,不过,基本上有了结论。据知,这次国民党党章重大修正,不但将让国民党往本土政党转型,也意在厚实马英九参选「总统」的本土论述。马英九本人的意志强烈,党主席吴伯雄、副主席关中、秘书长吴敦义,「双吴一关」则是背后的重要推手。仍据媒体透露,国民党这些高层人士之所以有此动作,道火索是他们认为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出线后,谢长廷与马英九同有两岸和解、温和理性的政治风格,两人区隔容易模糊,这场仗并不好打。马英九必须加强本土论述,才能正面迎战谢长廷。 

  如果国民党真的在修改后的党章中去统,原来的连战、王金平定义的比较积极的比较正确的本土化可能就变味道了,非常严峻的问题就将发生:一,国民党的本土化论述不是以反独为核心价值的了。二,国民党的本土化论述有回到李登辉当年的以「独台」为核心的本土化路线的危险。三,国民党的本土化论述引起深蓝以及广大泛蓝支持者的排斥,道致发生严重的分裂。四,国民党的本土化路线排除逐步与民进党的趋同的基本区隔。 

  很多的国民党人都在批评。国民党「立委」洪秀柱批评说,「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去做这样无意义、文字上的修正吗?」她质疑国民党中央,「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国民党「立委」雷倩也批评说,「国民党中央也是任意而为,作为它长期的支持者也好,或是新加入的支持者,会觉得无言以对。」这些批评言论,其实道出了国民党内部的高度焦虑。 

  我们认为,国民党在对待本土化方面,要高度慎重,要在把握大方向不动摇的情况下,与民进党的反理性的极端的本土化路线严格区分。否则,同沦酱缸,全身臭味,本土化不仅救不了国民党,还会使得本来日趋明朗的国民党的前途毁于一旦。

  

  2007年5月2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