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扁要开放两岸关系,谁敢当真?



  陈水扁日前宣布新任「行政院」院长由海基会董事长张俊雄接任时,强调张俊雄将是最瞭解两岸事务的「行政院」院长,盼借重张俊雄,早日完成大陆观光客来台及货运包机直航协商。陈水扁的这番话,在台湾引起争议,在一片怀疑声中,也有舆论对扁开放两岸关系抱有期待。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张荣恭立即做出反应说,陈水扁上周曾表达,他下台前两岸不会直航。而在2003年10月,他曾宣称如获连任,2004年底将实现两岸直航,可见他只是在骗选票,骗到票后,就翻脸反对直航,陈水扁今次提货运包机时,仍避谈客运包机。 

  张荣恭的厉害之处,是把陈水扁的言行一一摆开,事实说明,陈水扁的话根本不可以当真。谁当真,谁上当。 

  中国时报的文章则分析,陈水扁推崇张俊雄,未来将成为最瞭解两岸事务的「行政院」院长。事实上,张俊雄加上长期担任政府两岸政策操盘手的邱义仁担任副院长,「张内阁」俨然也是「两岸内阁」的布局。近扁人士表示,2008年奥运是中国的大事,最近从表面看起来,中国已不想跟任期只剩下一年的陈水扁打交道,两岸协商大门关起来了;但未来一年的发展很难说,门要打开就是一瞬间的事。近扁人士认为,张俊雄加上邱义仁的组合,可以在未来的时间,为未来的两岸开放做好准备工作,只要时机一到,台方就可以很顺利的让政策上路。 

  这是善良的期待吗?陈水扁任用张俊雄与邱义仁是为了部署两岸开放政策,听起来怎么会有天方夜谭的感觉?张在海基会董事长位置上并无建树,与大陆更没有打开任何关系。邱义仁一直是两岸关系的锁关者、守门人,根本得不到大陆任何的信任,为什么这两人成了主道两岸政策开放的操盘手?从怀疑论的角度来看,张、邱二人更像是利用两岸关系、为民进党继续执政铺路的人。 

  但是,谢系「立委」昨天又透露,陈水扁与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日前会面,在两岸关系、国际及未来「总统」竞选团队基调上达成共识,谢长廷接受陈水扁所提「在维护主权尊严框架下,两岸可采务实开放态度和接触」大原则。看来,雷声很大。 

  我们认为,陈水扁要开放两岸关系,是不可能从内心发出驱动力的,也就是说,没有个人内心的积极因素,因为扁对两岸开放没有感情、没有善念、没有心意。退一万步来说,陈水扁如果真的要在两岸关系方面做一些开放的动作,一定是外因起了变化,为外部的压力所逼使的。又有什么外部压力,可以迫使陈水扁转向的呢?试举三种压力。 

  第一种外部压力,就是民意的压力。如果台湾的民意的确高涨到谁不开放两岸关系、就要谁下台的时候,陈水扁对打开两岸关系的大门,将比任何人都积极。形势比人强,民意比形势更强。说穿了,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最大利益,不是实现台独主张,而是继续把握政权。民进党下台,一切利益都将消失。所以,完全逆民意而行,有可能丢失政权,陈水扁惊惧。 

  第二种外部压力,就是党意的压力。民进党内的党员意愿,也非铁板一块。特别是为了继续执政,党意对陈水扁的严重挑衅两岸关系的一贯过激做法,可能会高度不满。民进党的初选中,把台独调子提到云霄的游锡堃惨败,追随陈水扁的极端政策的苏贞昌也阴沟翻船,陈水扁是否悟到了什么?谢长廷参加选举,必然会在两岸关系上采取与扁不同的手法,扁不变可能不行,不如早变早主动。 

  第三种外部压力,就是美意的压力。什么是美意?这是为了对仗而减缩的词,就是美国的意思、美国的意愿、美国的意志。美国对华政策在做大的调整,美中的国家利益关系互相契合紧密,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这样的变化,影响了美台关系。要看到,对陈水扁及民进党政府很多的、大大小小的破坏两岸关系的策略,美国都无情地说不。如果谢长廷出线,行将替代扁,美国的支持力度将全部转移到谢的身上,扁在美国人眼中将逐步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扁受到的压力巨大。 

  当然,还有更多的外部压力如盘如山,压得陈水扁透不过气来,但是,对陈水扁直接威胁最大的外部压力,应该是上面所述的三大种。过去陈水扁是如何化解类似的压力的?招数是:一,分裂民意,扭转民意,欺凌民意。二,捆绑党意,打压党意,误道党意。三,对抗美意,逥避美意,欺骗美意。直白的说,陈水扁的招数是起到了作用的。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势转形移,现在这些招数可能不灵了,不能不改变了。 

  但是,陈水扁受到外部压力,就会改变自己的策略,来一个反己道而行之吗?悬!陈水扁想转弯,可能来不及了。陈水扁畏惧的是: 

  一,如果采取大幅度的两岸开放政策,会否演变为自己否定自己的政治风潮,把自己将近8年的所作所为完全否定掉,不仅跛脚,更是瘫痪。 

  二,如果采取大幅度的两岸开放政策,会不会立即被深緑大老、深緑民意抛弃,道致自己失去威信,失去号召力,失去日后的政治影响力。 

  三,如果采取大幅度的两岸开放政策,大陆仍然戒心重重,不予回应,自己会不会跌入两头落空、两面夹攻的政治陷阱。

  总之,今日之陈水扁,在两岸关系政策方面,通比阻难,开比闭难,顺比乱难,好比坏难。陈水扁有什么必要刻意去求难?所以,如果真的要做一些动作出来,陈水扁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借此交换政治利益。一,用口惠而实不至的所谓开放政策,换取民意、党意、美意的期待与支持。二,用口惠而实不至的所谓开放政策,来化解国民党带来的压力、最大效果地虚化马英九两岸政策的效应。三,用口惠而实不至的所谓开放政策,来确保自己未来的政治定位。 

  说实话,我们作出上述的评估,可能对陈水扁寄予太善良的期待了。 

  台湾联合报昨天的社论尖鋭地指出:当陈水扁说出希望张俊雄早日协商「大陆观光客来台」、「货运包机直航」乃至「奥运圣火来台」事宜时,相信许多民众又被勾起美好的憧憬;但稍一回神,人们能不忆起他多年来对两岸翻云覆雨的操作吗?就算张俊雄真如陈水扁形容的那么熟悉两岸事务,他在海基会两年交出的白卷,要记在谁的帐上?他在海基会推不动的事,何以换到「阁揆」任上就行得通?民进党有人说张俊雄重出江湖是为了「救火」,如果这个形容准确的话,扁政府的作风,不就像「自己放火给自己救吗」?为了党内初选,可以不顾人民渴望拒絶圣火来台;为了下一场选举,又说可以考虑圣火来台。 

  台湾经济日报的社论也叹息说:谎话终归要被拆穿,而翻来覆去不断重播的谎话最后只成了笑柄。因而当他高谈观光客、直航、圣火时,整个社会鸦雀无声,毫无反应,股市名嘴甚至提前警告,赶快出脱手中股票,「五二零」的演说还不知会捅到哪个马蜂窝。如果这些灌满了蜂蜜的话语如同没说,就不如封住金口,不到非说不可、言必信行必果时,絶不高谈阔论。果能如此,我们的梦境必会少了许多高潮起伏、喧闹批斗,但那正是从地狱走上天堂的开端。 

  一语道破:玩弄两岸政策,用左手打右手,用右手摸左手,毫无作为,毫无诚信,是陈水扁用了7年多的惯招,这一招,今天会被废弃吗?谁都在怀疑。 

  苹果日报分析说:对于一向不听话的谢长廷,扁抓紧党、政权力,虽能在明年「总统」选举时与谢讨价还价,但并不能高枕无忧。谁能担保,一旦选情告急,谢会否牺牲扁以换取中间选民支持?因此,陈水扁要确保身家性命,还可能另外出招,诉诸緑营民意支持,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做文章,对北京和华府表现得更为强硬,在推动台独问题上走得更快。陈水扁目前能打的牌有三张:一是民进党重回台独党纲;二是统独公投;三是制订新宪法,完成法理台独。这三张牌,无异于三枚炸弹,阿扁引爆任何一枚,都可能炸烂台湾政局。 

  陈水扁的三张牌还会出吗?一切都有可能。因为7年来,陈水扁的政治性格已经定型。一,多疑多变。二,极端意识。三,雠视大陆。四,唯权是逐。多少次来,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中某个方面,一下子没有沟通好、或者一下子没有做到,立即翻脸,勃然大怒,采取极端的完全相反的措施进行报复。如是,谁敢期望陈水扁会诚心诚意地推动两岸开放政策?无论陈水扁说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谁无狐疑?谁敢当真?

  

  2007年5月1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