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谢李紧密握手 扼住阿扁咽喉



  一年前,谢长廷与李登辉的关系突然热络起来,两人明的暗的来往不断,互动格外频密。逐渐地,一个非公开方式的谢李同盟浮现出来了。谢站在面上,李沉在底下。谢一连打两个选战,竟然把自己从炒熟的田螺变成了会飞的大鵰,堪称为罕见的民进党的政治奇迹。李登辉在此中起到的特殊作用,不可以低估。 

  谢李结盟,是有厚实的政治基础的,两人一拍即合。 

  一,谢李二人都是陈水扁的政治对头,与扁矛盾很大,无可挽回。李扁早已反目,互相指责,水火不容。长扁之争20年,心结万千,无法化解。联手对付陈水扁,谢李是利益共同体。谢一直采取尊李立场,放低身段到最低点,更得李的欢心。 

  二,李登辉不管如何变,其挟持的独派大老实力一直跟随左右,威力很大,对民进党的制约能力、对深緑民意的影响力,就像是两把大刀,无可阻挡。谢长廷要翻身,要出头,务必借刀、借力,务必赢得李的力挺。 

  三,李登辉絶对不甘于退出历史舞台,在今后继续影响台湾政治,稳固自己的地位,是最大的心愿。在陈水扁反目,甚至煮豆燃豆箕、相逼太甚的情况下,另立人选是李的最大决心。在所谓的「四大天王」中,各人对扁态度是:游死忠,苏愚忠,吕求忠,只有谢不忠,所以,李登辉选择谢长廷是必然的结果。 

  考验谢李二人联盟的真正的实验性一仗,是谢长廷参选台北市长。如今回顾,可知他们合作紧密、前后呼应、进退有方。 

  一,密谋,谢主动争取李的支持。2006年5月2日下午,谢长廷前去拜访李登辉,但对于是否谈参选台北市长的问题,谢长廷对传媒记者拒絶透露。据TVBS报导,谢长廷只承认向李登辉「传达一些心声」。 

  二,起事,谢公开打出李为后台的旗帜。2006年6月6日,跟谢长廷友好的立委王世坚放风,谢长廷会拜访一名緑营的「重要人士」,告知他参选台北市长的决定。TVBS报导说,这名重要人士,就是李登辉。 

  三,拒扁,谢长廷力拒陈水扁染指选举,拒絶扁来沾光。2006年11月21日,谢长廷被媒体问到是否邀请陈水扁站台辅选,他立即说「不」,强调「不需要」,不需要陈水扁这样的政治人物来背书。 

  四,刃扁,李登辉出头操刀,专刃陈水扁。2006年11月13日,中国时报报导,李登辉日前与谢长廷沟通时曾指出,如果扁下台后接受审判,一审判决后就放弃上诉,则继位的吕秀莲应该来得及在任内特赦陈水扁。

  最后选举结果,虽然谢长廷没有夺得台北市长的位子,但是化腐朽为神奇,获得了大量的选票资源,声名隆起,在民进党内风头一时无两,完全可以拥票自重了。这时,谢李联盟立即展开了第二阶段的攻击战,就是夺取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大位。老谋深算的李登辉采取了这些策略: 

  一,制造舆论挺谢:台联立委罗志明去年底就透露,李登辉私下说过,代表民进党角逐2008年大位的应该不出苏谢两人,而谢长廷的心胸比较宽大,「不会打压台联」,支持谢长廷比较好。国际上美日两大国,对于苏谢两人,也是对谢的印象比较好。 

  二,指使大老否苏:多位独派大老曾连袂游说李登辉,商请李登辉出面替苏贞昌背书,以便及早让緑营2008人选浮现。但李登辉并未答应,还对独派大老们说「再看看吧。」独派一致拱苏的声音才被压了下来。独派核心不讳言,后来苏贞昌的表现果然「辜负了大家的期待」,并强调,他们对苏贞昌,「是从寄望到失望,再到现在的近乎絶望」。 

  三,布置力量护谢:2006年12月19日,李登辉约见台联中执委,台联「立委」廖本烟转述,李登辉表示支持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至于谁会代表民进党参选?李认为应不脱是前后任「行政院长」谢长廷与苏贞昌,李属意谢,认为谢「很有希望」。廖本烟说,这意味台联在2008年将不推出「总统」候选人。 

  在民进党进入初选的时段,李登辉异常的低调,但是,万事都已准备就绪,可以稳坐钓鱼船了。至今,完全可以这样下结论:一,没有李登辉全力支持,谢长廷凭一己之力是夺不到位子的。二,谢李合作具有时间长、力道深的特点,不会动摇。三,李登辉的影响力仍不可低估。 

  苏贞昌在初选过程中,没有得到李登辉的善待,成了李的眼中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苏唯陈水扁马首是瞻,没有顾及李及大老们的感受。苏与李交恶最典型的例子是赖国洲事件。 

  2000年政党轮替,陈水扁为感谢李登辉知遇之恩,在争议声中安排赖国洲为台视董事长。2007年,扁李交恶,苏贞昌政府以赖国洲结合日资为由撤换其董事长宝座,此一发展令台北政坛震撼,赖国洲也成了扁李关系的「试温剂」。联合报冷眼集文章说,更值得观察的是,在此敏感时刻,「苏内阁」公开撤换李登辉女婿赖国洲的台视公股代表身份,李苏、台联党与「苏内阁」未来的互动,也引人注目。

  说穿了,苏贞昌甘为陈水扁的打手,亲自切割赖国洲的利益,等于与李登辉彻底决裂。 

  结合台湾各界舆论,我们认为长扁之争将进入新的阶段,具有更加尖鋭、更加激烈、更加无法调和的特质。陈水扁必然会动用一切力量来牵制谢长廷,谢长廷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制约陈水扁。制约与反制约,钳制与反钳制,争夺最高领道权,是长扁之争的新动向。于是,我们可知,李登辉是谢长廷手中扼制陈水扁的一张王牌,也是与扁一搏的后盾。 

  前天,台联抗议朝野迟不审议总预算案静坐进入第9天,86岁的李登辉也顶着太阳加入「立法院」前静坐,他批苏贞昌和陈水扁说,「行政院不要只关心谁要当『总统』!」李登辉又说,「看下届『总统』会不会能干点,较会处理事情,不然台湾很可怜,未来不知会变如何?」李登辉这个动作具有不惜一切护谢、伐扁、打苏的象征意义。 

  至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李登辉在1月29日突然出言说他不是「台独教父」,「我不是台独,也从来没有主张过台独」,引发了台湾政坛的大地震。这样做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不是在为谢长廷铺路,做政治后援? 

  李登辉批评陈水扁的修宪行为,他强调,「新宪法」根本骗百姓,「民进党说是一套,做是一套,用修宪,门槛太高,公投又困难重重,还在喊什么『新宪法』,根本就是在骗老百姓」。他说,「追求台独是退步的,而且是危险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不但把台湾降格成未独立的『国家』,伤害台湾的主体性,也会引起美国、大陆方面很多问题。」 

  李登辉这样说自有深意。一,抢先一步设下防堵陈水扁用极端台独意识来裹挟谢长廷的障碍。二,揭露陈水扁的政治欺骗性,激发民进党内部理性思维的扺抗力。三,以退为进,帮助台联及谢长廷挖掘新的资源,开拓新的政治空间。 

  谢长廷又是怎样应和的呢?他表示很喜欢与李登辉对话,因为李登辉不只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更是一位大量阅读的「宗教家」。他跟李登辉见面时,李登辉讲到政治领袖应该有宗教信仰与宽广世界观,这样才能坚持一贯的主张,两人还对「脑内革命」和「右脑革命」这两本书,交换许多意见。谢长廷说:「以台湾这块土地为主体所撰写的历史、建立的价值与利害的抉择就是『台湾主体性』,这可以是超越统独、蓝緑以及族群的一种思想与行动。」 

  抛开这些冠冕堂皇的大话,看得到本来面目:谢李联手,势在必然。谢借李手而有大力,李凭谢掌则有大用,新手与老手、辣手与强手,谢李紧密握手,才能扼住陈水扁的政治咽喉。

  

  2007年5月1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