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好一些吗,大陆如何看待谢长廷?



  谢长廷在民进党初选中出线,将代表民进党参加2008年大选,这一结果,当然也是出乎大陆意料的,这就如出乎民进党内部意料、出乎国民党意料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如是,谢长廷出线,当受大陆高度关注,成为焦点人物。在2008年选举尘埃落定之前,大陆如何看待谢长廷,值得分析。 

  与对陈水扁看法的最大不同,大陆对谢长廷的看法是有成见,无定见。大陆对陈水扁的看法众所周知,有成见、有定见,基本上已经把陈水扁看作极端的对立面了。而对谢长廷,也不可避免有成见,谢长廷毕竟是民进党中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核心人物之一,民进党路线的演进,与谢不能完全脱离干系。谢长廷也是台独路线的驾驭者之一。要大陆对谢长廷完全没有成见,怎么可能? 

  所以,大陆对谢长廷的成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谢长廷始终代表民进党的基本利益,在现阶段支持的是走向分裂的台独政策。二,谢长廷是以稳固民进党的执政地位为最大的政治追求。三,在极端的意识形态及深緑势力的压迫下,谢长廷未必不会步陈水扁的后尘,制造各种紧张对峙关系。其实,这不仅仅是成见,这是一种政治判断,大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那么,大陆为何对谢长廷不抱定见呢?所谓定见,在此主要的意思是结论。大陆当前不可能会对谢长廷下结论。原因是: 

  一,谢长廷过去一直与陈水扁不和,互斗达20年之久,有所谓「长扁之争」的说法。在一些具体的理念、政策、思路上,谢与扁都有区别,这就决定了对谢的评估要与扁区别开来,要客观,不能把谢与扁完全捆绑在一起。 

  二,谢长廷虽然也担任过各种要职,但是一直未能掌握民进党的主道权,所以,谢的思想论述、政治主张是比较缺乏的,附和性强、独立性缺,缺少完整的体系,至少是不完整的。在不能基本看清实质的情况下,大陆是不会随便下结论的。 

  三,大陆对谢长廷真正的观察及下初步判断的时间段,从现在起至2008年大选期间是最关键时期。因为这是谢长廷最密集、最系统地抛出自己的主张、思想、政策的时期,是优是劣,是极端是温和,是值得打交道还是不值得打交道,大陆将一目了然。 

  联合报昨天的社论说,无论从政治理念及政治操作上来看,扁谢皆不属同一「型」;因此,遂有「转型正义」的问题。谢长廷的「台湾前途决议文」立场,及「循宪定修宪程式修宪」,与急欲操弄正名制宪的陈水扁颇有差异,亦与主张废除「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游锡堃显有区隔;再者,谢长廷的「和解共生」理念与陈水扁擅长的割喉手段亦大异其趣。最重要的差别是,陈水扁的政治目标在「用台独漂染贪腐」,俾在卸任后继续操纵政局;谢长廷的政治目标,却是成为「全民总统」,创造「族群共生,两岸和平」的憧憬。陈水扁现在必须部署在离任后「垂帘听政」的条件,谢长廷则自今日始就应防范陈水扁未来成为「太上总统」的风险。陈水扁希望民进党内「挺独挺扁挺贪」的「正义」继续维持,不可「转型」;但谢长廷则必须创造「转型正义」,否则即不可能由「陈水扁时代」转轨至「谢长廷时代」。总而言之,扁谢二人的一切矛盾,皆在是否实现「党内转型正义」。或许可以这么说,谢长廷是20年来民进党内有意识地提倡「党内转型正义」、且竟能赢得体制背书及信任投票的第一人。 

  联合报这篇社论的重要之处,是完全剥开了谢与扁之间的矛盾实质。也指出了谢长廷是否能够转变理念,还有巨大的阻力。大陆有理由继续全面深入观察谢长廷思想的发展变化,也来一个「听其言、观其行」,谢长廷何时与陈水扁的极端路线真正分道扬镳,何时就是大陆做出结论的时候,有定见的时候。 

  大陆过去对谢长廷是有好感的,因为他能比较理性地关注两岸关系,提出比较务实的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意见。本评论员在2006年1月23日撰写的题为《谢长廷,民进党的孤独思想者》的中评社社评中,总结了谢长廷的两岸观:一,两岸共生合作;二,两岸和平发展;三,两岸直航有利;四,两岸政策要务实。谢长廷在2005年2月送达「立法院」的施政报告中,首度提出两岸关系将以「和平与发展」为主轴,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互动架构,循序推动「直航」、「三通」协商,渐进扩大人货交流的主张,民进党阵营莫不大跌眼镜! 

  所以,大陆很多人都认为,谢长廷比陈水扁好。这与谢长廷的两岸观得到大陆比较中肯的认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相信,如果未来谢长廷能够主道民进党,他必然会在两岸关系方面作一些务实的开放动作,营造新的气氛。 

  但是,谢长廷是善变的。人们对他的「宪法一中」津津乐道,特别有意思的是,在民进党初选中,所谓的「宪法一中」被苏贞昌拿来做靶子打,变成了谢长廷的「统派标识」。谢长廷又是怎样来解释他的观点的呢? 

  谢长廷说,「宪法一中」不是主张,是改革的对象,是要打破「宪法一中」,大家有所误会,他是历任「阁揆」中,第一个在「立法院」公开讲要修改「宪法一中」条文的人,「我不是主张宪法一中,是改革宪法一中」。16年来,去过联合国两次,要求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也和国民党籍立委蒋孝严辩论过,并曾发起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大游行,「(我)怎么可能赞成『宪法一中』?党员、支持者都知道,现在也许有误解,也许因为选举的关系,没有关系,讲清楚就好了」。 

  这段话说明什么? 

  一,谢长廷目前提出的一切主张,一旦与强硬的台独民意踫撞,妨碍了自己的发展,他就有可能随时变更本意,为形势所用,做新的解释。 

  二,谢长廷的一切政策主张,都有投机性,具有圆滑的政治特质,都是多面压宝的,但是,他最主要政策思考仍然是为台独发展为定位的。 

  谢长廷在胜选后宣称,他是一位从现实出发的理想主义者,他不会放弃台湾成为「正常国家」的理想,他也有信心,让台湾以自己的名义走向世界,建立台湾成为尊严、幸福和公义的「国家」,让人民、企业、友邦安心,他相信会完成理想,但将从现实出发,要让政局安定、维持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的地位,在这样的现实中,继续向前迈进。 

  由此可知,谢长廷的未来思想走向是不确定的。有三大制约关系:第一,谢长廷与陈水扁的制约与反制约关系。第二,谢长廷竞选策略与台独势力理念的松与紧的制约关系。第三,谢长廷与马英九在竞选中气势消涨的制约关系。可以猜测,如果在这三个方面,谢长廷都能过关,谢必将推出更加理性和缓的政策。反之,则可能也趋紧缩,逃不脱陈水扁的宿命。 

  尽管未来难于预测,大陆不会完全拒絶对谢长廷的期待。其实这是大陆对民进党的一贯政策。中共是给民进党留了门的,只要做到三大点就可以开门:一,承认九二共识。二,放弃台独党纲。三,开展党员交流。这18个字,是中共对民进党政策的方针,是打开中共与民进党关系僵局的钥匙,是两党之间的通途。陈水扁絶对没有机会拿这把钥匙了,谢长廷会动一动拿起这把钥匙的念头吗?

  

  2007年5月1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