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王金平翻脸,李扁是力量?



  王金平不仅与马英九翻脸,如果继续闹下去,与国民党翻脸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王金平这样做,一定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动作,背后必有支持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何方? 

  王金平日前抛出的族群议题,已在台湾政坛掀起巨浪,台湾联合报的社评所言极是:这项判决若译成白话,王金平是在说:「马英九是外省人,外省人不可以做台湾人的『总统』。」社评说,台湾的族群政治闹了几十年,迄未见有头有脸的政治人物说出这种大白话,甚至从未出自民进党及「台独」的台面人士之口。如今,王金平语出惊人,确实令人侧目,难怪连游锡堃亦指其「失言」。 

  游锡堃是一直在打族群牌的緑营「天王」,连他对王金平的直白都瞠目结舌,可见王金平的话是多么出格,对台湾社会是多么大的伤害。问题的严峻在于,王金平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有备而来。要这样做,必须具有足够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王金平作为台湾政坛老谋深算者,永远不可能盲动。他必将视背后的力量而动。 

  中国时报昨天刊载读者文章分析:该讯息之释出,某程度亦透露出了王金平与李登辉等第三势力合作之可能空间;李对王此番言论可能解读为王金平对其之暗示,故此,李登辉可能已经开始着手布局以王金平为核心的另一组「正副总统」候选人了。 

  这样的担心不是无凭无据的。李登辉是王金平背后的一股强大支持力量,一直是台湾政界以及社会的猜疑之点。李登辉与王金平关系密切,理念接近,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连吕秀莲在2006年11月1日也调侃王金平说,每当李登辉有动作,王金平都有份,李登辉跟王金平还「旧情绵绵」。 

  是否叫做「旧情绵绵」,有待商榷。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一,李登辉一直以来都有拉拢王金平之意,而且表现得非常耐心、宽容。二,王金平一直以来都公开表示不会与李登辉走到一起,表现得非常坚决、果断。三,奇怪的是,李王总是互动有序、唱和有方。 

  至少,李王之间,观念接近,可以沟通。王金平关于国民党是外来政权的说法,与李登辉如出一辙。不久前,李登辉表示,「我不是台独,也从来没有主张台独」。王金平立即呼应表示,李登辉从头到尾没有说过追求「台湾独立」,他的理念清楚,前后没有矛盾,从头到尾都是一致的,李登辉一向认为「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外界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仅此寥寥数语,可以看出王金平是认同李登辉的基本观点的,两人之间是有共识的,有默契的。惺惺惜惺惺,此之谓也。 

  事实如此,李登辉对王金平有重大期待,而且一直不放弃,紧紧拽住王金平的衣襟不放,因素极其复杂,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李登辉势力、或者说李登辉的台联党要防止泡沫化,继续发挥政党作用,就必须开拓一条非蓝非緑的第三势力空间来,李王不结合,这条路走不通。二,彻底把中国国民党改造为台湾的国民党,是李登辉未竟事业,李期盼王金平能够代替他实现这一目标。三,拉住王金平,分裂国民党,最主要是为了彻底毁掉马英九的胜选的可能。因为李登辉始终认为,马英九是台湾的最大威胁,务必除之而后快。 

  2005年的一则报导,很能说明李登辉死拉王金平的原因,当时尚未关闭的《中时晚报》引述接近李登辉人士透露,在4月间「国大代表」选举结束后,李登辉曾与友人深谈国民党主席选举后的台湾情势。李认为如果马英九胜出,国民党变成外省党,势必分裂,本土派出走,到时萎缩后的国民党便没有足够力量与民进党抗衡,民进党极可能成为「万年执政党」,反而走回国民党腐化的老路。如果王金平当选,国民党外省势力离开,可能有更多本土派人士投靠国民党,脱胎换骨之后的国民党有足够席位可以制衡民进党。届时支持本土政权的政党有国民党、民进党及台联;即使子弟兵台联丧失吸收本土势力的机会,李登辉认为从维持台湾政党轮替、民主化的角度看,王金平出任党魁较有利。这则报导,直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李登辉近期言论大变,根源何在?于中难道找不到影子吗? 

  当然,王金平当时一如既往立即和李登辉划清界线,重申他完全不赞同李登辉路线。他强调「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没有李登辉路线问题」。 

  是要清楚地认知到,仅仅凭李登辉一股力量,尚不足以拉走王金平的。王金平敢与马英九、国民党翻脸,应该是感受到了更多的力量在支持他。王金平至少感受得到三种力量在背后顶着:一,李登辉的力量。二,国民党本土派的力量。三,泛緑阵营的部分力量。 

  有舆论猜测陈水扁可能也是一股重要支持力量。陈水扁与王金平的关系确实有拉的一面,但是打的一面也有,又拉又打。陈水扁最大的目的是驯服龢利用王金平。 

  拉的方面:2002年1月29日,王金平表示,陈水扁支持他续任,并告知他会「努力协调」民进党。2005年6月20日,当时参选国民党主席的王金平透露陈水扁主动询问乘舰出海护渔的事,陈水扁还承诺「国防部长」李杰一定会陪同。台湾军方龢民进党内传出,台湾「总统府」交代国防部尽量配合王金平要求,希望能借此拉抬王金平竞选国民党主席的声势,乐见王金平上垒。总而言之,关键时刻,王金平背后总是有陈水扁的影子。

  打的方面:2006年1月,王金平透露了2004年陈水扁曾拿出一迭资料,向王金平「展示」,包括新瑞都案与王身边人士等司法资料,甚至包含王的家族企业借贷案等,共13件资料。扁没有明说什么,但警示意味不言而喻。据指出,一向好脾气的王金平当场大怒,拍桌痛斥,愤而拂袖而去。 

  陈水扁与王金平之间,拉比打多。完全可以猜测,陈水扁近来一直在拉王金平参加2008年大选。只要陈水扁明确告诉王金平,马英九会失去参选资格,王金平必然上钩。 

  作为选举政治的所谓力量,无非三种表现形式罢了:一,民意高涨,直接支持。二,政党资源,直接配给。三,大老撑腰,直接运作。王金平可能在不停地核算:一,中南部民意会支持自己。二,蓝緑政党都能粘边。三,李扁与己可以互动。如果真如这般估计,王金平会大大的打错算盘的。 

  联合报的一篇社评已经为王金平的未来败局做出了点评:王金平说「中南部人不会投给外省人马英九」,但是,「中南部人就会投给台湾人王金平」吗?马英九是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外省人?王金平又是不是政治流行语汇中的「台湾人」?其实,台湾政治的族群地域因素极其复杂,连施明德都成了「中国人」,萧美琴亦成了「中国琴」;否则为何国民党在中南部推出的「台湾人」,往往选不赢民进党推出的「台湾人」?王金平将马英九贴上「外省人原罪」的标签,固然太过粗暴;他自封为「台湾人的代表」,恐怕也有点托大。王金平的论述是「违宪」的,因为「宪法」规定不可有族群歧视。王金平的论述是扭曲的,王金平的论述也是反文明的。 

  王金平与国民党翻脸之时,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政治生涯翻船之日!

  

  2007年4月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