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



  在当前的中国,各种思潮兴起,百家争鸣,气象万千。在经济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贫富问题始终是焦点之一,更是敏感话题之一。各种相关见解层出不穷,是大好事,认识越深,对国家越有利。但是,对于社会中泛滥的焦急情绪,不能不重视。 

  可以见到,社会舆论中,对解决贫富悬殊的现状多有期盼,各种建议都是从积极的角度提出的,是有利的。如果不正视贫富悬殊问题,后果不堪设想,社会矛盾终将有一天会激化。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更非可以一步到位的。 

  对共同富裕的最权威的解释,在于伟人邓小平。他阐述得非常清楚:第一,要分时间实现,即三步走概念,本世纪要用30到50年翻两番;第二,要分阶层实现,首先要实现解决农民、农村贫困问题;第三,要分区域实现,就是东部地区先富起来,再带动发展中西部地区。至今,中国的富裕之路仍然必须按照邓小平的设计进行,才有实现的可能。 

  纵观中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可以得知,正在邓小平设计的共同富裕道路上努力前行。第一,已经走到第三步了,正在向翻番努力。第二,通过减免税赋、加速建设小城镇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民、农村乃至农业问题。第三,已经开始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开发力度。当然,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中国还不断遭遇着困难。 

  最近温家宝总理视察深圳,为深圳今后的发展定下调子,非常耐人寻味。其调有两点,一是继续特,二是要支持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开发振兴。这正是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中的区域富裕论的具体体现。至少,深圳的鼓励人民致富、先富、大富的政策得以继续落实,当然,带动其他比较落后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也是重要责任。 

  由此可知,共同富裕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人民的极大期盼,但是,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平均富裕、不分先后,那就会犯极左的错误,误国误民。 

  贫富悬殊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即使将来基本达到共同富裕,也会存在贫富差距,但是务必采取措施去缩小,絶对不能使社会两极分化,才是根本。当前,号称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与之差距尚有几十年的美国,还有3600万穷人吃不饱,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者达3700万人。可见,贫穷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在的一些社会舆论中,用新的平均主义理论代替共同富裕理论,用平均富裕概念来偷换共同富裕概念,这是非科学观念,是要不得的。

  

  2005年10月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