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最值得纪念的是中秋精神



  又是一度中秋。今年的中秋节,对中国而言,是同样的热闹、同样的祥和。月饼还是那么圆,人心还是那么欢。中国人对中秋节是非常重视的,中秋节仅次于春节,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年年,人们都要欢庆中秋、纪念中秋。 

  中秋节是值得纪念的,然而,中秋文化更是值得欣赏的。中秋节形成于唐代初年,盛行于宋朝,到明清时期与元旦齐名。每逢中秋,赏月、祭月、吃月饼,阖家团圆,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中秋文化了。年年中秋,带来千家万户的欢乐,带来社会的和谐乐趣,中秋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看到中国历代来藉助中秋而诞生的大量歌颂月亮的诗作,也就知道全世界也难找到一个这样的歌赞月亮的国度。所以,中秋文化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据说,有某个国家要与中国争中秋节,要把这个节日划归到自己国家,那真是笑死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个国家,有李白这样伟大的诗人所描绘的中秋月亮吗?「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个国家,有月兔捣药这样久远的中秋文化中的神话吗?    中秋节是哪个国家的,不需要去争论。但是,中秋精神是需要探寻的。 

  何谓中秋精神?应该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和合,一是和谐。简称「二和」可也。中秋的圆,是和合的一大标志,月是最圆时,月饼也是最圆的,团圆是最重要的中秋标志,中秋无处不透露出中国人的和合精神境界。而和谐,也是中秋精神的重要内涵。中秋的标志,圆月,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温和的、吉祥的、圆融的中国人伦精神。 

  和合、和谐的中秋精神,对现在的中国非常有用。发展中的中国,在经历了排除万难、不破不立、雷霆万钧的阶段之后,现在,需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团结的社会。先进与落后的差距要拉近,富裕与贫穷的鸿沟要填补,速度与环保的对峙要消除,一切都需要和合、和谐的精神。 

  放眼国际关系,也同样需要中秋精神。无论中国的发展速度快或慢,中国都需要以和平为指道思想。这些年来,中国努力参与国际游戏规则,不争霸,不当头,韬光养晦,这就是和合、和谐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深信,假以时日,中国的和合、和谐精神,一定能像中秋月亮那样,在全世界发光。

  

  2005年9月1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