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建立节约型社会难度大



  近来中国知识界讨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最主要的动因是在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23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面临着资源能源瓶颈的拦路虎,资源能源的紧缺严重阻碍着中国今后的发展。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量约占世界11%。 如何才能打虎上山,让中国迈过资源能源难关,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简而言之,只有两个办法:开源与节流。在开源方面,中国做了很大的努力,包括到国际上获取能源,其中阻力之大,世人所见。 

  而节流方面,中国则迟迟没有提上日程,没有重视起来。目前举国上下,对资源能源的浪费极其惊人。就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而言,相当程度上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在钢铁、电力、化工等8个行业中,能源消耗比世界先进水准平均高40%以上。这是多么惊人的浪费! 

  刚刚走入小康社会的国人,也过早地学会了浪费。比如全国盛行的一次性筷子,就浪费了不知多少木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多么严重呀!城市中追求居住大面积住宅已经成为风潮,浪费的不仅是大量的水泥、钢铁、木材等,还包括电、煤、天然气等大量能源。方方面面,中国都处在浪费巨大的状况。 

  建立节约型社会,一经提出,即成为社会共识。因为继续地挥霍浪费下去的话,中国的发展动力将难于维继,中国迟早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但是,要真正建立节约型的社会,仅有共识不成,还要有可靠的、可行的措施。特别需要处理好几对矛盾。 

  第一对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的矛盾。现在所形成的为了经济发展,应该大量使用资源的观念、体制必须抛弃,节约能源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这对矛盾不解决好,节约型社会不易建立。 

  第二对矛盾:循环经济与现行国民经济的矛盾。现行的国民经济,并没有把循环经济作为发展动力,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排斥循环经济的。而节约型社会的基础,离不开循环经济。这对矛盾不解决好,节约型社会也不易建立。 

  第三对矛盾:以人类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的矛盾。过去中国一直是节约型社会,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严格地说,节约的精神还深深根植于国民思想之中。但是,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非节约的思想已经开始泛滥,开始成为主流社会的思潮。现在及时加以制约,还来得及,因此,这对矛盾不解决,节约型社会仍然不易建立。 

  中国下决心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既是形势所迫,更是走在趋势前面的重大战略。即使前路艰难异常,中国也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2005年8月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