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必须走向海洋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成了中国振奋海洋大国、航海大国精神的重要时机。观察中国所开展的一系列的纪念郑和活动,可以发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非常明确,值得国际社会欢迎。更重要的是,纪念活动成了重振中国人海洋意识的新开篇,是激励中华民族再向海洋进军的号角。 

  前天我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参观了纪念郑和的专题展览,深深感到郑和的历史功绩,在于向全世界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同时还在于,他把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精神,形象言之,也就是当代的和平与发展思想带到了世界各国。 

  当然,参观之余,也不禁为中国在郑和之后,航海业一落千丈而唏嘘。晚清以来,因为中国丧失了海洋意识、放弃了海洋权益,终于被帝国主义列强开除出了海洋。中国的陆地国土被分割,海洋国土被霸占。 

  近半个世纪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经过努力,重新返回了海洋,中国已经是一个海洋大国、航海大国了。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1400多个港口,21万艘船舶,世界第三大造船国,系列数字足以证明中国的海洋实力已经发展壮大。 

  但是,中国不能满足。想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中国航海业称雄世界,所向无敌。但是中国的朝廷可能非常满足了,没有继续努力的想法了。加之国内的动乱,无暇顾及海洋,明末的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发展,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中。内外限制,中国的海洋地位终于衰落了,一蹶不振数百年。 

  中国还未有真正走进海洋。首先,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对海洋的认识不深刻,对海洋的重要性不理解,对海防的使命感不强烈。尤其是对今后的海洋战略缺乏规划。这一切,将直接危害到中华民族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硬设备固然重要,但是人民的思想意识更加重要。只有整整一个民族认识到了海洋的重要性,整整几代中国人为发展海洋事业奋斗,中国才能真正走进海洋。 

  所以,纪念郑和,发扬郑和精神,不是昙花一现的事,应该是持久深入的工作。让郑和精神陪同中国人,走过21世纪吧!走进海洋吧!

  

  2005年7月1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