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越做得到 中日难做到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越南访问,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正在推向新的高度,分析中越关系的顺利发展过程,可知两国的北部湾划界是重要的关键的步骤之一。 

  2005年6月30日,中越互换了《中越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批准书,至此,中越北部湾划界协议正式生效,一个长期困扰中越关系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北部湾是中越之间一个半封闭的海湾,面积约12?郾8万平方公里,长期来中越两国在北部湾的渔业纠纷不断。加之按照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整个北部湾成了中越权益主张的重迭区,不通过划界,问题无法解决。对此,中越两国通力合作,互谅互让,终于达成协议,中越双方所得海域面积大致相当。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北部湾划界过程中,中越双方都作出了舍弃。其中重要一个方面是越南放弃了1887年清政府和法国商定的分界线,接受中方主张分划北部湾。而且还要看到,北部湾的划界谈判不是一磋而就的,1974年8月15日,中越双方在北京开始了第一轮谈判,至今已达31年了,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 

  北部湾划界是中国与邻国谈判划定的第一条海上边界,意义十分深远,显示了中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海域划界问题的诚意,也为中国今后与邻国划分海上界线积累了丰富经验,更是中国适应新的海洋法秩序,公平解决海洋划界的成功实践。 

  那么,北部湾划界的经验可否运用在中日关于东海问题的争端上呢?按道理来说,尽管北部湾与东海问题完全不一样,但是划界的精神应该是一样的,一是要遵照国际海洋法律。二是要符合双方国家利益,达到双赢目的。三是要互谅互让,真诚合作。 

  但是,我们深知,东海问题絶对无法套用北部湾模式。原因在哪呢? 

  一、北部湾是单纯的海洋划界,不涉及更加复杂的南沙群岛主权争端问题。而东海划界问题涉及到了钓鱼岛等等一系列的海岛主权争端问题。在日本铁了心要占领钓鱼群岛的形势下,中国不可能会做任何让步。 

  二、北部湾划界,中越双方均以获得相同的海洋面积为目标。而日本目前在东海的战略目标,是要占取絶对优势的海洋面积,要通过扩大海洋面积,争夺比日本要大近两倍的领土。所以,中日两国,是难于坐到这样的谈判桌旁的。 

  三、北部湾划界后,中越更将着眼于共同开发北部湾的经济利益,中越合作开发石油资源势在必行。而中日之间关于东海油气田的开发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两国的资源、能源战略对抗的政治高度,日本拒絶与中国共同开发的任何计划,所以,中日之间絶对的战略矛盾,难于调和。 

  尽管在东南亚,还有多个国家与中国有海上边界的争议,但是情况不容易恶化,北部湾划界的成功,有一定的指道意义,对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唯独中日之间的东海问题,北部湾经验是很难用得上的。

  

  2005年11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