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国睦邻外交进入收获季节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朝鲜、越南之行,说明瞭一个事实: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后,中国进入了睦邻外交的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 

  自90年代初开始,借着国际冷战结束的好时机,中国的领道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正式发起了睦邻外交战役,全方位出击,与俄罗斯、印度、东南亚国家展开了化雠恨、去紧张、求共识、促和解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成绩斐然。 

  在中俄关系方面,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签署了《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中俄关系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在中印关系方面,1988年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结束了中印长期敌对的局面,1991年中国总理李鹏访问印度,中印关系得到了全面改善,1993年,中印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等文件;在中国与东盟关系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改善得比较早,在80年代已有很大成效,但真正的改善期还是在90年代初,1990年中国与印尼关系正常化,与新加坡建交,1991年,中国与文莱建交,与越南关系正常化,至此,完成了与所有东盟国家的建交及关系正常化。 

  90年代初的旗开得胜,为整个90年代的睦邻外交开了好头,中国从此辛勤耕耘睦邻外交,克服了许多的困难,用真诚去开拓、去维护睦邻关系。更加重要的是,中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竭尽全力去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把很多算是「死扣」的矛盾解开了。 

  中俄之间的「死扣」主要是边界纠纷问题,4374公里的漫长的边界线,一直困扰中俄关系。1991年,中苏签订了《中国和苏联关于国界东段的协定》,1994年再签订了《中俄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确定了98%的边界走向。边界的主要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中印之间的「死扣」也是边界问题,虽然解决进程比较慢,但是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越来越露出曙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最大的「死扣」是南海岛屿的领土争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多次发生军事摩擦,东南亚国家之间也发生摩擦。1997年,中国和东盟领道人发表联合声明,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使得南海问题得到阶段性的妥善解决。 

  在睦邻外交的具体实践中,中国总结了16字方针:「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这算得上是16字真言,指道着中国妥善处理好与邻国关系。 

  胡锦涛主政之后,仍然遵循着这个16字方针,而且明显加大了力度,取得的收获极大。如在2004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签署了《中俄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边界的补充协定》,标志着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2004年11月30日,中国与印度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意味着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将进入重大的利好的转折时期。可以肯定,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即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今次胡锦涛访问朝鲜,得到最高的礼遇,获取许多实际成果,可见中朝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中国的睦邻外交,不仅稳定、发展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关系,也稳定了亚洲各国的关系,对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事实面前,那些不断制造中国威胁论者,不知如何才敢正视之? 

  

  2005年10月3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