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两岸没有互信基础如何对话?



  台湾的领道人陈水扁在日前选择过境美国的敏感时候,说出:不设时间地点,不设前提条件和大陆领道人对话。一时间,轰动了台湾。究竟应该怎样评估这段话? 

  众所周知,在不适当的地方和不适当的时候说出的话,可能更加不适当。陈水扁这些建议,选择在美国提出,那么,是讲给美国人听更加重要吧?是不是要讨好美国的政客呢?是不是为了塑造自己在美国的形象呢?如果是,这样的高空喊话,对大陆、对两岸又有什么意义呢?又有多大诚意呢? 

  应该看到,近期以来陈水扁在不断地要求与大陆领道人对话,尽管条件一变再变,见面的主诉求则不变。还有一个絶对不变的,就是拒絶一个中国原则,拒絶九二共识。今次也是一样的,陈水扁刚刚在美国呼吁不设前提条件,陆委会负责人在台北立即补充,要求大陆放弃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两岸领道人才能见面。要对岸放弃原则,即能对话,不是条件是什么? 

  两岸领道人见面有何难哉,但是首先得有互信的基础。所以,每次大陆回应台湾之时,均是重申,在一中原则、九二共识上可以见面、可以谈。但是,大陆开出的条件,民进党认为是置于死地而不生的条件,絶对不可能接受。所以,至今两岸关系的胶着,问题尽在此中。这样就道致两岸之间没有互信的基础,高层次的互动就不可能。 

  两岸领道人在没有互信、又没有共识的前提下,如何见面,见面谈些什么?既不可能谈分离,又不可能谈反独,打哈哈有何必要?陈水扁应该非常清楚其中的奥秘,作为台湾的政治人物,他谙熟造势之道。但是,在两岸关系方面,更需要的是务实的推进以及长期的经营,这样才能担负起两岸关系的安全、稳定的重任。利用两岸关系造一己之势、一党之势,对台湾人民、大陆人民都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陈水扁发自内心地要与大陆领道人对话,首先必须要参与共构互信基础。两岸交往越卡越紧,分离道路越走越远,对抗情绪越来越大,如何有互信呢?又如何可以夸口有诚意呢?中国的老祖宗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岸关系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是走不出困境的,是走不到光明的。 

  陈水扁的喊话,是颇费苦心的,很不容易的。但是大陆很难为之所动,因为大陆也在不断喊话,同样颇费苦心,陈水扁及民进党人士同样不为所动。离开一中原则、九二共识,两岸可以互喊,可以听得见,但是谁也听不进去。既然如此,不如多做少说罢!

  

  2005年9月2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