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包容与相容



  近期沉寂的香港政坛突然沸腾起来,经中央首肯,特首曾荫权在9月将率立法会全体议员60人访问广东,此消息恰如一石击湖,波澜迭起。 

  香港社会舆论对此咸表欢迎,评价很高。如《星岛日报》称之为「破冰之旅」。至于民主派议员,则可用「出乎意料」或者「喜出望外」来形容之,承认这是一项突破,皆以比较积极态度回应,至少没有口出骂言了。 

  香港的经济复苏、特首更换之后,原来积压的民怨大多消散。民主派人士利用民怨造势,进行政治斗争的手段,已经日益无效。尤其是中央深入瞭解民意,采取了多项有利香港经济发展的措施之后,香港原来的滑向危险的政治困局的势头,已经被阻挡下来了。 

  纵观这一段时期以来中央政府的政策措施,可知强调的重点是包容。由曾荫权出任行政长官,不就是最大的包容吗?只要对稳定香港有利的,不管是人、是事、是团体、是政治观点,都能包容。这些措施,与一国两制的精神是吻合的。今次同意民主派议员全部访问广东,是包容的再一次具体体现。 

  反观香港的某种政治力量,长期来一直以对峙为主,民主派可谓典型。反中、反董,回归8年来,何时有过停顿?闹到现在,为香港作出了何种建树?政治上徒劳无功,经济上丝毫无益。如果继续闹下去,走上边缘化的道路一点不足为奇。原因何在?主要因为民主派有对峙之胆,没有相容之心。 

  香港絶大多数市民,是支持一国两制的,是以繁荣稳定为重的,是期盼与内地经济合作的。也就是说,相容是社会的主流思潮。而只要政治诉求,只玩政党斗争,只争政党利益,不要说无法与内地相容,与香港市民也无法相容,这样的政党人士迟早会成为孤家寡人。 

  在民主派最困惑、最艰难的时候,中央打开了大门。如何能够顺利地迈进去?对民主派议员而言,是严峻的考验。因为全体香港市民,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拂逆了民意,政党势必陷入败局,如果顺应了民意,政党还有再生的能力。香港的各个政党,都要有相容精神,为香港的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是包容的,香港需要相容。

  

  2005年9月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