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文化的海洋性与海洋文化



  值得特别记述的是,我们在珠海市考察的时候,发现这个改革开放首批特区之一,既是中国近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港,又是中国接受西方现代海洋文化第一港,是体现珠江文化海洋性、开放性的典型圣地。从地理上说,珠江入海口有八个门(即:磨刀门、虎跳门、鸡啼门、蕉门、横门、崖门、虎门、洪奇门),其中前4个门在珠海,由此鲜明地体现了珠江与南海之间是江海一体的形势,从而也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具有江海一体的特征,即江河性与海洋性水乳交融;从历史上说,从葡萄牙在明代占领澳门开始,西方文化多经此传入中国,如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是从此进入广东开始其传教活动并传入现代西方科技文化的,可以说早在清代鸦片战争之前,珠海已是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地和转折地,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标志开创现代文明的“第一”人物都出自此地,如: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和第一间培训留学生出国学校(甄贤学校)的创办人容闳,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第一所大学——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中共早期领道人之一苏兆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等等,不是偶然的,显然有现代文化环境孕育的因素,这是称珠海为中国近代海洋文化第一港的重要依据,也是珠江文化具有江海一体特征、并具有特强海洋性、开放性之历史佐证。我们根据这些考察论证而提出的建议,对于珠海被列为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促进作用。

  可喜的是我们这些考察研究成果,在著名作家朱崇山(也是珠江文化研究会创会人之一)几乎同时陆续完成的多卷长篇小说《深港澳三部曲》的艺术形象中,不约而同地也体现出来:首部《南方的风》,以描绘改革开放初期创办深圳特区的窗口,体现了珠江文化海洋性、开放性的历史和地理优势及其所引起举世瞩目的震动;缩影香港百年沦桑的《风中灯》和澳门数百年苦难史的《十字门》,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体现了珠江文化在香港、澳门与西方海洋文化对撞交汇的历程,在充分体现珠江文化海洋性的同时,充分显现了独特的、属于珠江文化一部分的港澳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的体现和提出,在文艺创作和学术上是有首创性的。谭元亨的《客家魂》三部曲,以自北南来定居的客家氏族千年历史的艺术形象,将作为珠江文化的这一组成部分,从大陆性到海洋性、从传统性到开放牲的历程和走向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洪三泰的《风流时代三部曲》(即:《野情》《野性》《又是风花雪月》),以南方都市生活与人们观念在改革开放中的高速而巨大的发展变化,生动活泼地反映了珠江文化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的巨大开放热能。李科烈的《山还是山》和洪三泰等的《通天之路》,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在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人文精神,从企业或行业文化中体现了珠江文化在与时俱进的发展。洪三泰、谭元亨的电视片文学本《祝福珠江》,以诗情洋溢、画意清新的笔墨,热烈地讴歌了日新月异的珠江经济和珠江文化。洪三泰的新作《女海盗》,是描写海上丝绸之路题材的首部长篇小说,它以雷州半岛及其海域百年沦桑为背景,以“女海盗”石白金的神奇经历和奋斗历程,有声有势地写出了雷州人的海气、海威,活现了珠江文化的海性、海魂,塑造了一系列充分体现珠江文化海洋性的典型形象。著名地理学家司徒尚纪教授以悠美文彩的笔墨写的地理学专著《珠江传》也在这个时候问世,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这是河北大学出版社主编的《大江大河传记丛书》之一,与《黄河传》《长江传》等同时出版,既清楚地将珠江在中国大江大河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来,同时又以雄辩的学术力量和文学力量论证了珠江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地理事实,充分地论述了珠江文化与其他江河不同的特质和特性。这些著作的写作和出版,既是我们这个团队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发现论证珠江文化海洋性、开放性特质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以多学科、多方式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的扩展和深化。这些文艺作品在珠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中的贡献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使我更领悟恩格斯曾说从巴尔扎克的小说“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的名言。

  (2006年5月15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