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江文化和多项文化的发现和倡议



  近几年来,我们在珠江文化的研究考察过程中,层出不穷地发现过去从未受到注意的多种文化带或文化遗存,挖掘或整合出多项文化门类或文化品牌,对于促进各县市经济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起到直接的有力的推动作用,为建设文化大省、促进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作出贡献。其中较突出的是:

  2004年发现并论证出南江文化带。这是在研究有关历史资科之后,率领一批多学科专家教授前往云浮、罗定、郁南等地考察而发现并论证的。原来现在的罗定江,古名南江,不知何时改称现名。这条江发源于信宜鸡笼山,流经信宜、罗定、云安、郁南,在郁南南江口汇入西江。南江虽然从长度或水量均不能称大江,但意义重大。首先,它的发现,意味着珠江以方位而命名的四大支流达到完整,即填补了有西江、北江、东江,却缺南江的空白,完整了珠江水系及其“光芒四射”的风姿。其次,从地理上看,这条江是广东境内西江以南水域的代表,因为它是粤西南地区唯一自南向北流入西江、从而归属珠江水系的江河,而它在粤西南地区,又与其他三条主要江河密切交错着,即:与它同样发源于信宜的鉴江往茂名于湛江出海,它流经的云安相邻的新兴则是从阳江出海的漠阳江发源地,虽然都未能与这些江河交汇,但却在自然地理、经济文化息息相通,具有代表这些江河从属珠江水系及其水域的象征性意义。从文化上说,南江及其相邻的江河流域,包括云浮、阳江、湛江、茂名四市共同构成的粤西南地区,可称之为南江文化带。如果这看法得到普逼认同,那么,则意味着岭南本土祖先百越族的文化有了具体江河文化为载体,同时也填补了粤西南地区从无总体文化称谓的空白。因为广东文化构成的各种主要成分,都是分别以某地区或某江河文化为载体的,如:粤北地区北江文化是客家与广府文化的载体,粤中西地区西江文化是广府文化载体,粤东南地区东江文化是客家文化载体,粤东地区韩江文化是潮汕(福佬)文化的载体。由此,粤西南地区南江文化,也即可称之为百越文化或后百越文化的载体。因为在这文化带迄今古百越文化遗存较多,保存较好,遗风尚在。所以,南江文化带的发现和论证,是有填补学术空白和确认岭南文化祖根的重要意义。可喜的是,自发现南江和提出南江文化带倡议之后,《南方日报》等媒体纷纷报导,在国内外产生强烈反响,粤西南四市(云浮、阳江、湛江、茂名)的领道和专家均表支持;云浮市成立了南江文化研究会,陆续出版了《南江文化丛书》,并于2006年初举办了“南江文化艺术节”,盛况空前,影响甚大。

  2005年在怀集发现并论证金燕文化。这是2002年到怀集县考察时发现的。源于在该县桥头镇燕岩,是金丝燕栖息之地。这是一种珍奇燕种,每年冬天到太平洋生活,夏天回燕岩脬卵生子,是海陆候鸟,全国只有云南某地和怀集有此燕种,所以此地以产燕窝驰名,而且传统有燕子节的习俗。我认为这种文化极其珍贵,便为其题辞:“岭南燕都”,随后即写出同题散文在《南方日报》《西江日报》先后发表,经网上传播,影响颇大。在怀集县领道和群众支持下,将县城中心广场命名为“燕都广场”,从而确认了怀集为“燕都”之名。2005年夏天,在怀集举办了“金燕文化研讨会”,近百名专家教授肯定了这文化定位和这种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在燕岩举行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金燕文化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同时举办的招商会上,签约合同达35亿之多,体现了文化促进经济的新格局。怀集还先后出版了《燕岩诗选》《泛珠三角与燕都文化》等书。

  2004年春,在新兴县参加六祖文化节及六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以及六祖家乡集成镇改名六祖镇挂牌仪式之后,提交省政府参事建议:《走出神教误区,确立六祖惠能的文化地位,弘扬妈祖、龙母文化精华》,受到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由于在此之前先后支持南华禅寺1500周年庆典并收回部分土地、提出惠能是珠江文化哲圣、宣扬惠能在怀集16年修炼史迹的影响,使这建议更受重视,开始了将佛教的禅宗教派与作为哲学的禅学分开的提法,使惠能的禅学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在学术上相并列,并使六祖及其所开创的禅宗、禅学成为一种文化。也由于在此之前,由于曾为德庆悦城龙母庙题辞“西江神源”,以及曾到龙母的出生地广西岑溪(原属广西藤县)考察的影响,使得本来是由人变成为祭祀神的龙母,又从祭祀神衍化为一种精神形态的文化现象。同时,又应肇庆市人文丛书编委会之约,为《包公兴端州》一书撰写引言:《包公文化论》,也由此率先将这历代受人祭拜的神,升华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2005年春,提出一份省政府参事建议:《应即抢救广州海云寺及海云学派文化遗产》,为恢复和保护明末清初岭南高僧天然和尚的旧址和遗产呼吁,确认其作为一代高僧和开创一个学派(包括诗派、书派)的功绩,借此确认其也是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现象。

  2005年春,南方日报社在肇庆市开会,就其在2004年期间出版“广东历史文化行”专版系列进行总结。在这系列中,曾为多个专版(韶关、六祖、封开、南江、海上丝路)以“专家说法”作出文化定位。在总结会上作了题为《打造多项文化工程,将文化大省建设推上新台阶》的发言,会后又向省政府提交了以此为题的参事建议。同年8月,省社科院在怀集举办“广东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学术研讨会,我也以切身经验提交了题为《在整合中挖掘,在开发中保护》的调研报告。这些建议和报告,都是对多项文化的发现和倡议的实録。

  (2006年1月1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