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开拓四项古文化与四个论坛



  2006年上半年,连续发现并论证了四项古文化。具体是:

  一、古巷文化。鉴于对南雄珠玑巷文化价值的最早发现,被珠玑巷后裔联谊会会长黎子流(原广州市市长)聘请为电视片《千年珠玑》(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学术顾问,并任评审组组长。11月,参加了该片在广州举行的首发式。6月间,在韶关为中央电视台拍摄《走遍中国》韶关卷珠玑巷集作讲解。借此发现并开拓古巷文化。

  二、古道文化。为促使丝绸之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依据,到粤北考察海陆丝路对接通道,发现南雄梅岭古道、乌径古道和乳源西京古道,都可列入,并可代表古道文化,即提出在韶关打造古道文化的参事建议。接着又为中央电视台在韶关拍摄“走遍中国”栏目论证粤北古道文化,并为韶关发展马坝人和大南华规划提出建议。

  三是古港文化。在洪三泰发现的基础上,广东文化组考察了湛江市霞山区海头港村,确认其是被历史埋没了打出抗法第一枪的圣地,作出了“百年和谐的抗法英雄村”的文化定位,并提交调研报告,弘扬古港传统精神。同时又为胡锦涛总书记关注的特呈岛进行调研,提出这海岛的发展建议。

  四是古村文化。应肇庆市之邀,到该市考察古村文化,并在香港凤凰卫视台“文化大观园”栏目,与主持人王鲁湘对话,以论证这种文化。同时又提交参事建议:《开发古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村》。《西江日报》整版发表这建议。

  同在这半年时间先后举办了四个论坛:

  一是在广州市越秀区委举办《珠江文化丛书·十家文谭》首发式,著名学者张磊、管林、曾昭旋等40余人与会。认为这套书体现了珠江文化工程有六个“新”:运用新方式,连续新发现,提出新理论,开拓新领域,初现新体系,打出新品脾。

  二是在东莞粤晖园举办洪三泰长篇小说《女海盗》研讨会,广州日报整版报导座谈记録,通栏标题是:“岭南文学有了海味”。我在会上的发言及提交的论文题目是:《论珠江文学及其新的典型代表之一洪三泰》。

  三是在广州南沙区,与中国诗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山海相约——南沙珠江文化论坛与红三角诗歌节。珠江文化研究会《十家文谭》作者均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反响甚大、甚好。

  四是在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举办《中国评论》思想者论坛,题目是:走向世界的珠江文化。《十家文谭》作者均为评论员,分别以所长学科及写作体会,论述了珠江文化从历史、地理、特质,到现在、将来,何以能够、又如何走向世界的中心主题。

  (2007年3月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