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在广州白鹅潭建造珠江金钟文化宫的建议



  最近,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和广州市芳村区委、区政府,联合组织一批文化学、文字学、音乐学、建筑学、规划学、铸造学的专家教授,在广州芳村区白鹅潭实地考察,经反复研究论证,达成共识,一致推举我作为代表,向省市领道和有关部门郑重提出:在广州市白鹅潭建造珠江金钟文化宫的建议如下:

  一、初拟的构建与功能

  我们设想的珠江金钟文化宫(以下简称金钟宫)的构建,是一座具有鲜明传统民族和地方风格的、外型有似钟鼎形象的宫殿式巨大建筑,屹立于珠江入穗口三水交汇道之西岸芳村,与东北沙面白天鹅大厦相对,形成为从水道进入广州城区之门户。如果说,白天鹅大厦的外型和文化内涵,具有象征广州在改革开放中有似“风正一帆悬”的领先地位和寓意,那么,对应的金钟宫,则应寓有数千年的广州、广东、以至泛珠三角或珠江水系的文化有似“金钟长鸣”之意藴。

  我们为这建筑取名为珠江金钟文化宫的缘由,首先是在于我们感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近年连续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发展战略,势必促使我省跨上新的发展时期,由此很有必要建造一座将这些战略的文化内涵寓现的标志性建筑,而这建筑又应具有纵贯古今、横盖南北的文化内涵为好。于是我们想到金钟。因为金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是钟鼎文,最早的音乐是编钟音乐,可见有形与无形的文化皆可以金钟为载体,作为所有传统和现代文化之象征或代码;由于此建筑着重于凝聚和体现珠江文化,又位于珠江之滨,并与2000年元旦在北京敲响的世纪钟——“中华和钟”有别,故冠上“珠江” 二字界定;称其为“宫”是为强化传统建筑文化的构建风格。

  我们设想这座建筑,既是标志性、中心性的文化建筑,又是一座多功能的文化设施。其标志性,是以其辉煌厚重的传统文化之外型与底藴、及其与具有象征现代文化意味的白天鹅大厦对称的形象,而作为广州和珠江的门户标志之一;其中心性,是以在其顶层铸造一鼎巨型金钟,重新发挥过去广州海关大钟的报时作用,尤其是每年元旦和春节敲响新年钟声的作用;它的多功能性,是寓珍藏、展览、演出、比赛、研究、交流、培训、活动、观光、旅游于一体,在主体建筑的各层,开设各门各类的文化展览厅、表演厅、讲学厅、交流厅、活动厅等等,可以开展或进行多种多样的展览或活动,如: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演变展览、各种民族传统音乐和乐器的发层演变展览,各种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影视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在主体建筑之下层或附属建筑及场地,可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如:各种传统或现代音乐和乐器的演奏、比赛或培训;各种音乐、演唱、舞蹈、戏剧、曲艺、戏曲的表演、培训或比赛;各种书法、美术、工艺的展览、培训或比赛,以及书店、画廊、报摊、咖啡或茶亭等等。总之,整个设施完成后,应当是中国最大最丰富的民族金钟文化博览园,是珠江文化的最大最丰富的缩影苑,是广州最大最丰富最有品味的文化殿堂与活动圣地,幷且是广州最有文化内涵和文化风采的旅游点,是著名的“珠江夜游”项目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二、必要性与意义

  首先在于广州至今尚缺一座作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和“泛珠三角”的标志性建筑,如果以建造金钟宫为标志建筑,正可填补这一空白,而且以具有深厚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金钟宫为标志,也是最适当的。因为广州是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都,是世界上仅存的三个千年古城未移的城市之一(另两个是意大利的罗马和埃及的亚历山大),也是中国唯一的城市,应当在其原有南越王墓、五层楼等古建筑之外,再新建凝聚传统文化的标志建筑,才无愧于本有的光辉历史,并使其精神永远弘扬。北京有天安门为其传统文化的标志,上海有东方明珠为其现代文化标志,我们广州如有金钟宫与白天鹅对称、分别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之标志而又合为一景,则具有两者俱兼、两全其美的意义。

  广州是珠江水系的多江交汇中心,是泛珠三角和珠江文化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是世界上两个二千余年不衰的古港之一(另一个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是珠江文化和中华文化具有江海一体特点和海洋性的主要标志城市。如能在白鹅潭建造金钟宫,因其处于三河交汇处,是珠江之滨,其水面宽阔、景色优美,有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诗)所体现珠江文化江海一体特质的境界,且这里又有许多关于珠江之珠的历史故事,又将其赋以珠江之名和文化内涵,自然就更具有珠江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意义。金钟在西方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钟声文化也是江河与海洋文化的内涵之一。因而珠江金钟文化宫的建造,也具有体现并标志以广州为代表或中心的珠江文化江海一体与海洋性特质的意义。

  2003年开始,中国音乐最高奬——金钟奬确定永远落户广州,以后每年在此举办全国音乐评奬。这就意味着赋予广州为全国音乐中心的使命,承认广州是中国的音乐大市。为此,也应当建造金钟宫为这全国大奬的活动中心,并成其为标志性建筑;同时,也应以此为中心,发扬广州历代注重音乐文化、具有悠久音乐传统、现代音乐又连连领先全国并影响海外的优势,以充分的场地与活动条件为保证,使这些传统和优势得以代代相传;而过去西堤海关大楼的悠扬钟声,曾经迷醉多少代广州人,使广州倍增浓郁的文化氖围与风采,迄今已久违多年,著名的上海海关和许多城镇的钟声也消失良久,如广州率先敲响金钟宫的钟声,特别是在元旦和春节放烟花、逛花市时敲响新年钟声,那就不仅使美丽的花城真正成为有声有色的文化大市,而且使广州率先成为名至实归的全国音乐大市、又是高品位的文化大市。

  我们选择芳村区为建造金钟宫的城区,除了白鹅潭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这里是20世纪60年代评的羊城八景之一“鹅潭映月”)为最佳选择的原因之外,尚在于这个城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藴。据清代学者仇巨川《羊城古钞》称:芳村区在古代原名大通镇,早在中古时已名扬海外,宋代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清朝时评的羊城八景之一“大通烟雨”就在这里;芳村区的花地,是广州种植花卉历史最久的地方,是羊城被誉为花城的缘由之一,驰名中外的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也借此得名。如果金钟宫落户芳村区,既可由此重新整合历史悠久的“大通”名镇和名景文化,又可以金钟宫的音乐花会与花地的世界博览花会相辉映,合奏出一阙有声有色的古今文商并茂交响曲。从广州全市整体格局上看,芳村区是地铁三条线的西总站,是广州西部门户,交通发达,人流量大,却没有一个可称为标志广州文化的建筑或景区,是不应该的,如果在此建金钟宫,则可填补这个空白,也是广州建设文化大市的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需要。

  三、可行性及其依据

  首先是用地问题。在实地考察见到,从白鹅潭沿芳村一侧江畔有近十公里长之大道,三水交汇处之江岸有一较大广场,足可以作为建筑金钟宫及其附属建筑用地。这片土地,现在是芳村区的文化产业区,尚无巨大建筑,拆迁不太困难。如果省市领道同意建造金钟宫,将此立为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大市的重点项目之一,为此调整这片土地的原用规划,是不难解决的,芳村区也必是乐意的。

  金钟铸造问题。制造巨型金钟,以及具有高质量的编钟和各种古代乐器,要有高水平有经验的铸造专家才能为之。最早提出为广州建造金钟的关洪野老先生,就是这样的专家。他是广东省机械厅铸造研究所原所长、高级工程师。2000年元旦在北京由江泽民主席敲响的世纪钟——“中华和钟”就是由他制造的,也是由他提议并经江主席亲自批准创制的,他当时是中央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华夏编钟创制工作组副组长(组长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兼总工程师。他表示:如获省市领道批准,定全力以赴,并负责邀请参与创制“中华第一钟”的主要人马和北京著名的音乐研究家,来广州铸造“中华第二钟”——珠江金钟。

  规划与策划问题。如获省市领道批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与广州市芳村区委、区政府,将继续邀请各种专家教授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立体论证,并委托由华南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建筑美学博士点负责人谭元亨教授为首的珠江文化研究会规划与策划委员会具体进行。

  资金问题。三条途径:一是希望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由政府拨款;二是将项目公开竞投招标;三是请求财团投资支持,希望省市领道出面请霍英东先生投资,他投资建设的白天鹅大厦被誉为广州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建筑,是广州珠江口的一扇门;如能再投资建珠江金钟文化宫,那就是再为广州建一座标志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和珠江文化的建筑,再为广州珠江口加建另一扇门,使其构成为完整的门户,那就是为广州再全其美了。从霍英东先生投巨资在珠江口建南沙新港的远见卓识上看,他为金钟宫投资几亿,也是他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投资计划可能重视并能办到的事。

  (2004年6月1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