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立项的建议



  2005年10月1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国将联手相关国家进行考察丝绸之路拟申报世遗”。消息称:“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18日表示,中国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相关国家共同努力,尽早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总长超过一万公里,在中国境内就有4000多公里。同时还有‘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历史文化遗存。”“因为申报要涉及十多个国家,需要‘丝路’沿线各国一起参与。为此,国家文物局已组织相关国家驻中国的外交官到‘丝绸之路’沿线考察”。

  这则消息与我省有特别密切而重要的关系。因为经我组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的多学科专家、学者、教授的考察研究证实:广东的海上丝绸之路古港,在全国是历史最早的、数量最多的、年代最齐全的、路线是最多最长的,如果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申报获得成功,我省是最有条件成为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分支项目的;而且,我省在这方面的文化遗存,也应当是我们国家申请这项目的重要依据和重要内容。

  我省应当高度重视这个信息,并以此为契机,立即采取措施,组织统筹机构,将全省各界、各地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成果和力量进行整合,订出行动计划,尽快做好迎接国家向联合国申报后必会前来考察的种种准备工作,不失大好时机,力将我省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及其相应的更多文化遗存,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尽快实现我省至今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2000年6月,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专家考察团赴雷州半岛考察调研,证实了徐闻是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由此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为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提前了1300多年),得到省政府领道高度重视,指示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并拨给启动经费。为此,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文史研究馆成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长黄伟宗,副组长洪三泰、罗康宁)。 5年来,组织多学科专家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主要有:2001年出版了《开海》《千年国门》等500多万字的专著;在湛江举办“海上丝路与中国南方港”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确认了徐闻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路始发港之一;先后到广东沿海古港(饶平、潮州、澄海、汕头、汕尾、惠州、东莞、广州、珠海、台山、阳江、电白、湛江、雷州、遂溪等),以及香港、澳门和广西的合浦、北海、钦州、防城港进行考察,发现这些古港分别是从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海上丝路始发港,前枯后荣,此盛彼衰,构成了海上丝路年代最长、朝代最全,线路最多、最长的格局;2003年出版了前所未有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等书,并在“海上丝绸之路与建设文化大省”研讨会上受到省领道和专家的好评;2004年为阳江南海Ⅰ号定位“海上敦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海洋学家赞许;在两广和粤赣边境考察,提出研究开发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通道理论,被认为是填补学术空白之举。如此等等,说明我们有基础、有实力、有理由再为我省申请世遗效力。

  当前,省政府应抓住这一机遇,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专题立项,由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组织实施,具体内容和做法:

  一、再次深入细致考察我省和相连区省海上丝绸之路古港,协助各古港整理研究其史料,编写并出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图》,既可作申报世遗之用,又可作研究开发旅游或文化产业之用。

  二、修订再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编着《海上丝路的研究开发》、《广东及南海的海上丝路古港》等书,既可作为申报世遗的理论和学术支撑专著,又可作为申报的宣传和普及读物。

  三、经我们多年逐步考察发现,南雄梅关古道、封开贺江水道、怀集水陆古道、云浮南江水道、乐昌武江水道、连州湟水古道等,均有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的遗存或史料记载。因而提出海陆丝路对接通道的理论是有实际依据的。如能继续深入考察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不仅具有填补学术空白意义,而且可以为我省和我国增添更多更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为此,我们拟继续深入考察研究,编写并出版考察报告和学术专著,并在联合国来我省考察之前,联合有关省市举办全国性、跨境的海陆丝路对接通道学木研讨会(拟于2006年底召开),会后出版论文集。

  (2005年11月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