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应特别重视“石头和尚”文化遗产



  最近我到高要市考察历史文化,发现有一位被宗教界和文化界遗忘了的重要人物——被称为“石头和尚”的陈希迁。他是唐代著名高僧,被唐穆宗赐谥天际禅师。他的生平、著作、以至圆寂后的肉身,都很有传奇色彩,都是极其宝贵的科学财富和文化遗产,应当受到特别的重视和保护。

  一、“石头和尚”其人其事

  据《高要县志》和方志办主任陈益民的介绍,石头和尚本名陈希迁(700-790年),别号希仙。唐圣历三年出生于广东高要。12岁时出家到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拜六祖惠能为师。惠能圆寂后,往吉州(今江西)青原山静居寺,拜行思为师,深受器重。不久,受行思之命到南岳般若寺观音台,参学于怀若禅师。23年后,他重返静居寺,得行思衣钵真传。天宝元年(742年)受请住持湖南衡山南寺,寺东有大石,平坦如台,他在石上结庵而居,故被人称为“石头和尚”。广德二年(764年),应邀往长沙招提寺。四方禅学者齐集门下,影响甚广,与怀让禅师高徒马祖道一合称“并世二大士”。

  他90岁时,自知不久于人世,遂重返南岳,收集草药数百种,制成奇香汤剂,每日痛饮,一个月后饮量渐减。此时他已颜面如枣,双目有神,镇座如钟。一日,口念佛经,无疾而终。逝后肉身停放月余不腐,香气浓郁。门下弟子及地方信士集资建庙供奉。千余年来,香火不断,直至明末清初,肉身一直完好。20世纪30年代,一位名为渡边四郎的日本牙医探知此事,暗地将其肉身移往他处收藏。不久由于寺庙毁于战火,世人以为其肉身与寺庙一并俱焚,故不追究。1944年抗战末期,日本牙医将其肉身装船经沪运往日本,藏于东京郊外一座地下仓库。1947年牙医死后,人们清理遗物时,从日记中获知此事。日本政府派人打开仓库,揭开罩在肉身上的黄绸,仍双目炯炯,与活人无异。日本政府视如国宝,于1975年6月19日举行盛大仪式,将石头和尚肉身从日本新浒县移往横滨鹤见区总持寺供奉,后又转至梅秀区的大明寺。1985年,日本总持寺负责人表示愿将肉身和尚归还,同年日本友好协会事务局长专程来华与中国佛协洽谈归还事宜,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也致信赵朴初表示同样意向。但日本要求中方拿出能够确定肉身和尚归属的确凿证据,并委托中国社科院日裔专家滕颖教授负责对肉身祖地、身份的鉴定工作。经数年查访,终于在漳州玄坛宫村找到遗址仅留的一块“拜石”,于是证实这是肉身祖地。但是,1993年10月,石头和尚生前所在地——湖南南岳衡山南台寺也向日本提出归还肉身要求,以肉身上挂有一块木牌上书“石头希迁”为证,但经专家调查,该地找不出任何肉身被迁运痕迹。1997年,专门负责鉴定工作的日裔滕颖教授根据肉身手臂上有汉唐时代的苎麻,推断肉身比石头和尚更古,有两者混同的可能,所以至今尚无定论,归还事宜搁浅。

  石头和尚有独到的禅学理论,着有《参同契》《草庵歌》,倡道“回互”禅法,认为万殊诸法虽互不相犯,但又相涉相入。修禅者能悟此法,则灵照不昧。其三传弟子曹山木寂、洞山良价将其思想发展为曹洞一派,即“曹洞宗”,主张禅学与儒学结合,直言忠孝之道,得到广泛认可,唐时在赣东北发展迅速,后扩展至长江北以至海外,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主流。南宋后期传至日本。日本的曹洞宗发展到20世纪末,信徒有上千万人,至今仍以《参同契》为每日必读经典。其五传弟子创云门宗,以韶州云门山为基地,在岭南发展。其七传弟子创法眼宗,在江浙发展,后传入朝鲜。

  二、石头和尚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肉身问题。显然,如果确实是石头和尚的肉身,其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举世无双、无可估量的(尤其是在生命学、药物学、防腐学上),对于石头和尚的故乡——广东高要来说,更有出生地的特殊意义。由此,也可以此为理由提出归还肉身于故土。“落叶归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训。

  应当充分认识石头和尚在佛教禅宗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中国的禅宗教派,从初祖达摩传至六祖惠能之后,即分传为多家宗派,即所谓“花开五叶”(即五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三“叶”(宗)系石头和尚的影响所创传,即: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可见其在佛门禅宗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几乎可与六祖惠能比肩,无怪乎曾有后人称之为禅宗八祖。

  石头和尚有自创的禅学理论“回互”禅法,着有影响国内外并千古流传的禅学经典《参同契》《草庵歌》和《心药方》。如此丰厚完整的理论建树,在佛门大师中是不多的,堪称重要的禅学理论家,可称六祖惠能之后禅学思想的理论代表。

  从珠江文化(含岭南文化)层面上而言,石头和尚与六祖惠能都出生于广东,两人思想均属珠江文化思想体系,如果说,六祖惠能是古代珠江文化哲圣,那么,石头和尚陈希迁则是古代珠江文化之禅圣,即作为思想学术上的禅学之圣。所以,六祖惠能和石头和尚堪称中国禅学日月双星座,应当特别重视他们的文化遗产在学术上的地位。还应当看到,石头和尚与六祖惠能,都是千百年来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岭南人,他们在海内外的影响实则代表并体现珠江文化(含岭南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如果说,六祖惠能在海内外的影响已开始受到重视的话,那么,石头和尚陈希迁在海内外的影响则显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起码在广东对其知者甚少,知名度不高,没有一个对其供奉的寺庙,甚至连个佛位座像也没有,实在可悲可怜!

  三、保护并弘扬石头和尚文化遗产的具体建议

  1. 现在石头和尚的肉身归属问题尚在争议中。从南岳与漳州提出的依据看来,要查实和落实恐怕要相当时日;而两者的理由也只是从石头和尚圆寂地和肉身供奉地为据。既然如此,我省高要市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悬而未决的时机,以石头和尚出生地为理据参与竞争,向日方委托的中国社科院正式提出申请。为此,省、市有关部门应协助高要市办理此事,成立专门机构并指定专人,考察核实石头和尚的出生地资料,竭尽全力做好肉身申归工作。

  2. 应当在高要市设立供奉石头和尚的佛位和座像。为节省财力人力,可在高要市莲塘镇城区北现存的宝莲寺内设立。该寺创建于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1995年省宗教局批准重修。现寺庙完好,是佛教寺庙,可拨出一殿专门供奉石头和尚,使其荣归故里,直面福泽乡亲。此事请省市宗教部门批准,并请宝莲寺僧友支持。

  3. 应在肇庆市及高要市成立石头和尚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整理出版其著作;考察其在南华寺、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活动,以及在朝鲜、日本的影响;组织海内外学者研究其著作,在适当时候举办学术研讨会;组织作家创作石头和尚的传记性报告文学,创作专题电视剧或电视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2006年7月26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