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高校体制应按社会人才需要作战略调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报告



  在全国和我省先后召开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之后,为响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发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广东职业教育新局面》的号召,我最近到广东轻工职业学院进行了考察,先后与该院院长叶小明教授,以及学校部分处、系领道和学生,进行了多次交谈,察看了校园,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间有70多年历史的高职院校,在近几年乘着改革开放的雄风,坚持以具有岭南特色的务实文化理念办学,走出一条以社会人才需求为道向的、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新路,使学校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在解决当前我省以至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引发的一系列热点问题上,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重要的理论启示,故作调研报告如下。

  一、 值得借鉴的理念和经验

  据2006年12月5日《人民日报》报导:“12月2日,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2007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该院的5200名毕业生遭遇了280多家单位、6300多个职位的‘抢购’。招人的单位居然比待聘的学生还要多,这不但在该校历史上创下了纪録,在广东高校里也是头一回”。这则消息,在当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在民间流传:“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学士无路走”的舆论日渐风行的背景下,是令人兴奋的,是值得重视的。因为它提供瞭解决当今社会难题的实践范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理念和经验。其中主要是:

  (一) 以务实文化意识,确立办学理念,为自身性质、任务、特色和发展方向,作出实事求是的定位。该校自1933年作为“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创办以来,经历过先后更易为“广东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广东轻工学院”、“轻工部广东轻工业学校”,到1999年转制为高职学院至今,一直保持着职业教育传统。这个传统及学校的性质和地理环境,使该校由此形成的、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务实文化意识代代相传,幷且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又有了新的发展。这首先体现于该校确定的“三高一创”的办学理念上,即:“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为道向,创新促发展”。这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务实文化意识确定自身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幷且以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实事求是地确定本校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即:以轻工专业为特色,以工科为重点,发展实用性的多元学科。所以至今,该校在“十五”期间从18个专业发展到54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连年迭增,从2001年的5719人、2002年的6518人、2004年的12136人、发展到2005年的14130人,五年内增加了近两倍,成为我省四个万人以上高职院校之一。

  (二) 以高就业理念为道向,探索因需施教之路。即:按社会人才市场需要,逐步发展相关专业与办学规模;以务实精神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规范,在发展中增强办学实力。这是该校取得当今我省高校毕业生最高就业率佳绩的直接原因。由于以此理念为道向,该校领道特别注视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动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增办新的专业,恢复或者停办某些原有专业。例如,1997年至1999年,经反复考察论证,创办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经几年试办,效果良好,2001年已正式列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最近又被评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此外,前些年还突破了“轻工”的专业范围,按市场需要,创办了艺术设计学院,在专业中增设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图形处理等循环课程,使该专业学生在一系列专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该专业也被评为省的示范性专业,其主干课程《平面广告设计》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些专业和课程,都是该校在以市场为道向的创新中,在探索规律中的创新中,逐步开创和规范的。这样的专业和课程数量逐增,质量益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也就随之提高,办学的规模和办学实力也就逐步扩大,学生的本领也大大增强,能适应社会人才需要,就业率也就提高了。

  (三) 以实用第一为教学主道,强化真才实学的教与学。在校、系两级都成立“专业指道委员会”,将相关专业和企业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请进来”指道和参与学校的教学;以“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密切与相关企业合作,在校内和企业中都有教学和实习基地,创造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学条件,培养具有实用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例如,该校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采取工、学合一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院校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合作,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1996年,他们与著名的广州白天鹅酒店合作开始运用这种模式,取得成功,效果良好;此后十余年,他们继续以此模式先后与广州华美达酒店、爱群酒店、花园酒店、长隆酒店等企业集团合作,幷且走出国门,与德国F+u国际教育集团、新加坡Decise International集团建立合作关系,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欢迎;最近在校内又与香港合办了唐宫酒店管理学院,使这种合作模式更推上新的台阶。

  (四) 倡道以人为本、实干创业精神,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打造奋发图强的校园文化,尤其是以有力措施强化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及自身前途的自信心。该校以务实文化意识为办学理念,以高就业为道向,以实用第一为教学主道,使学生学得实,学得真,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奔头,无空虚感,无就业之忧,所以,校园空气生机蓬勃,多年都未发生过恶性事件。对教师采取多种培养措施,使其达到“双师”要求,即:既取得讲师以上教学职称,又取得所在专业的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之类技术职称,使教师安心岗位,乐于教学。正因为如此,学校在困难的时候,教职员工都能为学校分忧,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如三年前学校创办南海校区,校领道班子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进驻工地,把好质量关,亲跑各大银行筹措资金,争取企业投资,全校教职员工也积极参与委托贷款,使学校解除燃眉之急,这正是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充满信心的体现,也是该校的创业精神、环境氛围、校园文化都充满生机活力的体现。

  二、 几点认识与启示

  (一) 从上述情况看来,可以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新的高职教育之路,即: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从办学理念、学校体制、专业设置,到课程开设、师资要求、教学方式、学生规范等等,都进行了改革,形成了有机的系统和机制。虽然尚有不足或不够成熟之处,但完全可以预期,该校今后还会沿着此路继续前进,会更成熟,会更大发展。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该校所开创这条路,其成功的实践和经验,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是有普遍意义的,是值得进一步总结、并升华为理论予以推广的。

  (二) 现在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人才需求也开始市场化;大学毕业统一分配制度已取消,改为人才招聘制。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重大变化,正在困扰着所有大学。这个情况,应当促使我们注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所走以“高就业为道向”之路,可适用高职院校系列,能否适用于普通高校?如果不适,又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供需矛盾问题?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适应问题?

  (三) 自建国初期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以来,我国的高校主要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系列。改革开放后,专业性院校纷纷突破原有专业分工,日趋向综合性发展,如:原来工科、农科院校扩办文科、艺术专业,医科院校被并入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却又开办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名之为“跨学科、边沿性办学”,实质上是促使高等教育走上“同化”之路,不仅使专业分工逐步消失,也使各大学原有传统、特色和优势消失。这种“同化”现象发展下去,势必将原来专业性与综合性大学演变为同一类型,各校之间大同小异,也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大同小异,这就出现同类人才过多、不能适应人才多样化市场需要的问题。恐怕这也是当今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下降的一个原因。据最近《广州日报》报导,“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的数字,研究生就业率,不仅低于本科,而且低于大专。这个情况说明,经“同化”后的高学历毕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萎缩,而这些“同化”大学,因体制要求,正积极以扩招研究生的途径谋求大发展。显然,如果长此下去,势必更加剧“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学士无路走”现象;同时,也势必出现大专、尤其是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高技院校毕业生越来越抢手、就业率越来越高、与“同化”大学就业率对比日益鲜明的现象。应当怎样看待和对待这种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对高校体制作战略调整的建议

  (一)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应当将现有高校的体制和布局作战略性调整,即:将所有“同化”类的高校,统称为研究型或学术型系列,其职能主要是造就科学研究或学术型人才,提高质量,控制数量;将其中部分院校和现有高职高技院校,分类为实用技能或职业技术型系列,按社会人才市场需要,大力扶持,加速发展。

  (二) 参照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分工的思路,将研究学术类高校与技能职业类高校,分工为平行的两类高校系列,构成我国高校的总体格局,以“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由此,两类高校都应当有同等的教学与学术体制,同样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教育阶梯或层次体制,同样有培养博士、硕士、学士的教学点和授予学位的职能系列,教师同样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称系列。

  (三) 如果短期内难以做到两类高校分流,也应当尽快取消现有高职技术院校只限于大专学制的规定,扩大其办学自主权,鼓励其按自身条件及其发展需要,逐步增办本科和研究生教学,逐步增设或调整专业和课程,自定教学规范和教学模式,自定招生指标和録取标准,自找扩大生源途径和就业途径。

  (四) 根据张德江书记在报告中的指示,我省高职院校还担负“两项工程”任务,即: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工程。这是我省高职院校特有的光荣任务,也为高职院校增添了成年教育的职能,这是具有战略性的,省教厅龢民政厅应当联合作出相应的系统规划和部署,各院校也可借此扩大自身职能和办学规模。

  (五)  近年来,我省高职院校虽然数量不多,仅60余所,但所起的作用是重大的,是取得全国前列地位的,前景是无限的。正如张德江书记所说:“职业教育已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谁能在职业技术教育上异军突起,谁就能在经济发展和国力竞争中占得先机”。因此,建议省领道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尽快地将其扶持为真正的“异军突起”。

  (2007年2月7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