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做透文化亮点文章



  我是1992年被聘任为省政府参事的,接着受命为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教组组长、广东文化研究组组长,后又被推举为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担负这些职务,使我十多年来主要在文化方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参事做事。自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同志任广东省委书记后,尤其重视和关怀参事工作,多次亲自批示我们提交的省政府参事建议,使我们一直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考察与研究结合、发现与著述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的途径,去做透文化亮点文章的参事工作,更上一层搂,发挥更大作用。

  首先是着力发现文化亮点,包括历史的亮点和现实的亮点。前些年,有些人持有广东是无文化底藴的“蛮夷之地”,是只讲赚钱的“文化沙漠”等偏见,主要原因是误解和我们宣传不力。张德江同志刚到广东上任,即发出“建设文化大省”号召,真是久旱而来的及时雨。为响应这个号召,我即提交了一份题为《发挥珠江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大省》的省政府参事建议,受到德江同志重视,即批示有关部门参考。在这份建议中,我即提出要着力发现文化亮点的看法和做法,旨在将长年历史尘埃掩埋着的文化珍藏挖掘出来,将现实生活中未受注目的、尤其是尚未被认可其价值的文化珍珠发现出来。这两个方面的发现,往往是结合一起的,即:对历史文化亮点的发现,既在于挖掘出人们尚未知晓的古文化,使文化宝库日益丰富,又在于将历史与现实对接,找出现实发展之根,更有效地推动现实发展。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受聘为省政府参事的时候,为寻找广东文化之根,即着手寻找广东、广西之“广”在哪里,经过努力,考察出我省封开(含广西梧州)是汉武帝平定岭南时所建广信首府所在地,发现这是后来界分两广的标志地和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后来的泛珠三角决策提供了历史依据。接着又在雷州半岛的徐闻,发现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同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推前1300多年。这个发现尤有现实意义的是:揭示了改革开放由广东“先走一步”的历史和地理因由,将人们尚未注意到其内涵的海洋文化珍珠闪亮出来,并以新发现的历史事实匡正西方历来认为中国无海洋文化的偏见。尤有意思的是:去年我们在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考察时发现:岛的名称“特呈”本是古越语和谐之意,胡锦涛总书记前些年视察该岛时倡道和谐,该岛人民在胡总书记视察鼓舞下,短短时间即建设成为和谐渔村典范。我们即以此文化亮点,提交了调研报告:《胡总书记关注的小岛如今怎样了?》,受到张德江书记的格外重视和批示。

  其二,层层开拓文化亮点。无论是历史的或现实的文化亮点,既是客观存在,但又不是以其自然形态而发出亮光的,必须在发现的时候,以现代文化意识去开拓,才能使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光辉发挥出来。这种开拓,往往是不以一次为终结的,而是可以阶段式地一步又一步地层层深入开拓的。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粤北南雄珠玑巷考察,发现这条古巷是唐宋时代中原大批移民迁入岭南、以至海外的重要转折地,我即向当地政府提出发展珠玑巷后裔联谊和发展“寻根”旅游的建议,受到霍英东先生和当时广州市长黎子流的赞许,当即成立了“珠玑巷后裔联谊会”,在珠江三角洲和海外华侨中引起强烈响应。此后我又多次到该地考察,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出新的开拓:2000年我提出珠玑巷又是中华姓氏及其移民文化祖地,2002年我又发现梅关珠玑巷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地,2005年我在南雄乌径又发现“新珠玑巷”并开拓古道文化;直到2006年我在江门市考察,又在蓬江区良溪村发现“后珠玑巷”并开拓侨乡文化。还有更典型的是:去年我们在湛江市霞山区海头港村和霞山村,发现两村是百年前打出抗法战争第一枪的光荣历史圣地,又是保持和谐传统的典范地,于是提交了一份题为《历史新发现:百年和谐的抗法英雄村》调研报告;今年我们到该地考察,又以新的发现提交了题为《应激励“城中村”农民做城市建设的排头兵》的参事建议,很快受到德江书记的重视和批示。从这些事例可见,大多文化亮点是具有多种或多层文化内涵的,是不断发展的,是可以持续地层层开拓的。

  其三,纵横延伸文化亮点。在发现和开拓文化亮点的时候,还得善于以现代文化意识去从其纵横方向去延伸其光辉,以扩大其成果的功能和影响。例如,前些年阳江刚发现南海Ⅰ号宋代沉船的时候,我即从其船中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之冠的文化亮点,延伸其文化意义,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海洋学家的认同和关注;在云浮发现南江文化带,即从其纵横引伸,作出粤西南文化的总代称和古百越文化遗存地的定位,找到广东本土文化之根;从佛山监狱率先建设文化监狱的经验和亮点,延伸中国古今的监狱史和西方世界对我国监狱的偏见,提出打造监狱文化、建设文化监狱的倡议;从广州荔湾区中小学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建设校园文化的做法,延伸提出建设校园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问题;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现代文化理念办学、走出高职教育新路之亮点,延伸提出全国高校体制应按社会人才需要作战略调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当张德江书记提出发展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时候,我即先后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发表题为:《泛珠三角经济圈需珠江文化支撑》,《泛珠三角不仅是个经济概念、也是个文化概念》的谈话,为张德江书记关注、黄华华省长作序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聚焦泛珠三角》等书收入。这些看法,也都是从珠江文化的亮点纵横延伸而提出来的。

  其四,高深升华文化亮点。每一文化亮点的发现、开拓、延伸、利用,都不应当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而应是尽力使其持久保存价值并不断迸发光辉。由此,多年来我主要采取两方面措施,将已发现的文化亮点进行相应的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升华:一方面是以举办论坛或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将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定位,扩大影响;同时与当地建设需要的活动挂钩,使文化与经济互动并相互转化。例如,前些年我们在湛江市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在怀集县举办“金燕文化论坛”,在封开县举办“广信文化论坛”,在云浮市举办“南江文化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山海相约:珠江文化论坛”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理论策略上对其进行升华。我们前些年先后出版的15册《珠江文化丛书》,以及去年出版的10册《十家文谭》,就是由此取得的丰硕成果。最近创刊的《珠江文化》杂志,由省政协主席陈绍基领衔启动的《中国珠江文化史》工程,以及前些时我提交的、受到张德江书记重视并作出批示的长篇理论策略性参事建议:《以自身特性和共通性文化为纽带,促进区域及对外经济合作,促使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转化》,更是进行这种高深升华的重大成果和标志。

  (写于2007年五一劳动节假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