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西江流域是重要的广府文化带



  ——访“西江历史文化之旅”大型报导活动总顾问黄伟宗           

  西江流域四家地市级报纸首度携手,共同追溯西江历史文化的渊源和底藴,探索西江历史文化的变迁和交融历程——由本报发起的这一活动得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黄伟宗的学术支持。活动启动前,黄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对西江文化的渊源、特征以及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西江流域是重要的广府文化带

  记者:我们这次活动名为“西江历史文化之旅”,西江文化在珠江文化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特色?

  黄伟宗:从水系来看,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之一,但也是最大的最重要的主干流。单是西江的水流量,在全国大江河中就排第二。它的水量、流域的范围,在珠江里面都是最大的。谈起西江,向来有两个概念,一是“小西江”,即广东省境内的河段;一是“大西江”,即从源头到入海口,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广东的河段。我们这个活动,用的是“小西江”的概念——“西江”在广西梧州之前不同的河段有不同的名称,进入梧州、封开以后才正式开始叫西江。但谈“小西江”,离不开“大西江”的背景,这点我们要注意。

  从文化方面看,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是广东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广府文化带。广东有一个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就是每条江都代表一个文化体系,像西江代表广府文化,东江代表客家文化,北江代表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混合文化,南江代表的则是广东文化的祖宗百越文化。   

  就像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一样,西江代表的广府文化是珠江文化的一个主干流,也是广东文化最主要的代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西江文化的重要性。

  广府文化起源于封开

  记者:为什么西江流域是广府文化带?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伟宗:广府文化,“广府”二字从何而来?就是广信首府。那么什么是广信?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岭南攻打赵佗时,兵力主要从贺江和桂江下来,贺江和桂江交汇的地方,就是现在封开和广西梧州之间,曾在那里设置一个统治岭南的机构,叫交趾部。交趾部的首府开始设在广信县。为什么叫广信?来自汉武帝平定岭南时曾下过一道圣旨:“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首府时就将圣旨中“广”和“信”二字抽出来,称为广信。

  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将岭南划为三个郡,南海郡(现在的广东)、桂林郡(现在的广西)、象郡(越南、海南和雷州半岛),秦始皇统一时是三郡。汉武帝平岭南后,将三个郡再分为九个郡,并设了交趾部管这九个郡,首府开始在广信,所以又称广信府。东汉三国时孙权的吴占岭南,嫌管辖面太大,便以广信为界,分为两个州:广信之西为交州,相当于现在的广西加越南北部;广信之东为广州——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广州之名最初的范围是很大的,民国初年才正式成为现在广州市的名字)唐宋以后,仍以广信为界,分为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后简化为广西、广东。

  我们珠江文化研究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西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梧州和封开交界处是古广信;二是发现粤语(又称广府语)发源于西江的中游(指小西江),即梧州和封开。

  三国两晋是广府文化形成期

  记者:如果说封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那么广府文化主体形成于什么时期?

  黄伟宗:广信首府开始设在封开,后来迁到广西合浦,再后来又迁到越南,我们考证,其间横跨了西汉、东汉到晋朝的四百年时间。这四百年就是广府文化的形成时间。这四百年间,中国北方正值三国两晋时期,天下大乱,而岭南一直是稳定的。四百年间不断有大量的中原移民从广信(封开)下来,和当地的百越族真正融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的广州话就是当时的中原普通话和百越话的融合,所以保留古汉语最多的就是粤语。确切地说,广府文化就是以汉文化为主道并融和百越文化所产生的一种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两个历史性的开端在西江文化带

  记者:西江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黄伟宗:“西江历史文化之旅”,游历的就是广府文化带。岭南文化两个历史性的开端均在西江文化带。

  第一个是从封开开始的广信文化。封开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是真正的中原文化与当地的百越文化融合以后的开端。在广信设首府之前,秦始皇时期曾有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入岭南,为什么我们要说从汉武帝时期是文化融合的开端呢?最重要的原因是,赵佗驻军进来大约九十年间,汉族文化并没有占当地文化的主道地位,是“汉越杂处”,就是赵佗本人,也要学百越族人。赵佗独立为南越王后,汉朝派“大使”来看他,赵佗还要装模作样穿百越服装,并说百越话。这反映出南越国时,汉文化与越文化还没有真正结合。真正的融合是从汉武帝开始,在广信时期逐渐完成的。

  第二,中国的海洋文明是从西江开始的。西方现代文明、即海洋文化,最早是从澳门、珠海进入中国大陆的。澳门从明代时已被葡萄牙占领了,因此澳门和珠海成了近代海洋文化涌进中国的第一站。1996年我曾把珠海定位为中国海洋文化第一港。珠江入海的八个门,珠海占了五个门。明代时以传教士利玛窦为代表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热潮,翻开中西文化交流史新的一页。利玛窦就是从澳门进来,到达当时是“两广总督”首府——肇庆开始传播西洋文化活动的。肇庆在西江的中部,在当时的西江文化带上起着中轴作用,利玛窦进来,不仅将宗教带进来,还将西洋的文明带进来,第一个自鸣钟出现在这里,第一张世界地图也出在这里。

  追朔历史,中国最早的海洋文化是自汉武帝开始的,也是始于封开。《汉书》里记载,汉武帝统一岭南时,即派他的黄门译长,从广信去徐闻(现雷州半岛),坐船到合浦,然后到日南(现越南)。2000年,我们已经论证出来,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徐闻。所以我们提议在封开立了一个碑: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这碑记现仍屹立在封开江口镇的贺江与西江汇合处。

  西江文化带的宗教文化多元性与丰富性

  记者:西江流域的宗教文化也很有特色,我们计划采访的点有德庆龙母庙、有六祖惠能等。

  黄伟宗:西江文化带的宗教文化,具有多元、丰富的特点。我们中国人的宗教文化本来就不很发达,在岭南显得尤其分散而多元,因为百越族包含多个民族,各有各的崇拜和信仰;广府文化是一种“杂交”文化,反映在宗教信仰或类宗教信仰上,也是这样,是多元、芜杂、而又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儒、道、释等全国性的宗教信仰,也有本地性带宗教色彩的文化信仰。

  如德庆有龙母庙,代表的是一种江河文化,是江河之神,所以我曾为其题词:“西江神源”,指其是一种精神之源,题词的碑刻现仍在该庙院中;在郁南、怀集,我们还发现有妈祖庙的遗迹,妈祖是海神、商人渔民出海前都要拜祭她保平安,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奉祀着飘洋过海,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标志,是海洋文化的体现,在西江文化带发现妈祖文化遗存;标志着海洋文化深入内陆;惠能六祖代表的禅宗文化,遍布西江各地;道教文化也相当普遍;被称为开天辟地的盘古,是中国传统的神,在肇庆有盘古庙;代表儒家文化的包公庙和岭南学宫,以及利玛窦首传天主教的圣地,都在西江。可见西江的宗教文化是很多元、很丰富的。

  开拓进取是广府文化一大特点

  记者:近年您所提出的江门良溪是“后珠玑巷”的观点其实也是西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黄伟宗:江门是最典型的侨乡,为什么江门最典型?从地名上讲,江门江门,就是西江之门,西江有一个入海口在新会,这个门出去后就是海了。在江门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多华侨?首先跟“后珠玑巷”有关。南雄珠玑巷说的是客家话,说明这里中原人到达岭南的第一站,他们来不及消化当地的文化,就跟着罗贵主动迁移到江门良溪,然后散开在珠三角。这批移民有一种冒险的天赋,不满足于停留在一个地方,所以会继续向海外迁移。

  我认为,中国文化能够推向前进,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移民。中原向岭南第一次移民,是秦始皇时五十万大军南下,带来多少移民啊!三国两晋时北方和中原动乱,也有大量移民进入岭南;唐、宋、明、清各代,成批南下移民更多。可以说,我们岭南文化中许多因素都是移民来的,如姓氏、语言、农耕、经学、医学等等。陈白沙、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民族精英,都是南雄珠玑巷人的后代。移民海外的华人华侨,也是移民精神的体现。虽然好些华人华侨是被“卖猪仔”出去的,但相当一部分华人华侨是主动移民出去的,是为创业出去的。由此也可见,创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华人华侨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广府文化的一个特点,也是西江文化带的一个特点。

  活动评价:你们在共同创造一个地域文化理念 

  记者:从专家的角度看,您觉得我们发起西江流域四家报社共同主办的“西江历史文化之旅”活动有何意义?

  黄伟宗:江门是江的口,海洋文化与江河文化在江门交汇;而且,从云浮、肇庆,到讧门、珠海,正是从小西江开头到出海口,正可谓从江之头到海之口,江海一线、江海一体,从地理上到文化上,都结成了江海相连、江海相通的格局,从而显示出西江文化带的最大特点:江海一体。这正是珠江文化重要特质之一。所以,我认为这次大型采访活动很有意义。

  地区的合作是当前整个广东省乃至全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经济发展了,社会处于转型期,深圳、东莞等发达地区产业面临转移,要求贫富的区域间必须进行合作。同时,高速公路将城市间交流里程缩短了,交通的发达,就意味着跨地域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方便了。在这两个背景下,你们这四家报社的合作是很有意义的。整个社会需要联合,需要沟通,新闻也有地域性,新闻本身也需要联合,需要沟通。

  你们每家报纸代表着自己所在的地域,既代表着一种新的信息,也代表着每个地区的文化、底藴和经济。你们新闻媒体之间的交流,也代表着地区之间文化内藴的交流、经济的交流、历史的交流,所以我认为你们现在的合作交流,是时代所趋,大势所趋。这种合作形式,在西江流域媒体间是第一次,是首创的。

  你们在共同交流、共同创造一个地域文化理念。这种理念会转化为每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在为西江流域每个城市定位,你们这个活动会促使地方打出品牌。你们的活动,用汪洋书记的话讲,是一种“创意”。创意是什么?就是文化观念、文化理念的创新。我认为你们这样做是对的,必会成功的!我衷心预祝你们胜利!

  (“西江文化之旅”联合报导组《江门日报》记者 张品 王亚方 曹乃付,《江门日报》2008年4月1日A04专版发表)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