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金燕——美的象征,文化的载体


  今当仲夏时节,适逢中国唯一的燕子节在被誉称为“中国燕都”的广东怀集县举办的大喜日子,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肇庆市市委和市政府、怀集县委和县政府共同举办“金燕文化”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金燕文化研究中心”定在怀集的挂牌仪式,我仅代表珠江文化研究会和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光临大会的领道、专家学者、报刊记者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我们珠江文化研究会为什么在怀集设立金燕文化研究中心呢?就是因为怀集是著名的岭南燕都、中国燕都。其所以是燕都,主要是因为怀集县桥头镇的燕崖,自古至今是金丝燕生息传代的圣地,而金丝燕又是世界上千百种燕子中最稀有、最珍贵、最圣洁的品种,可谓燕中之王、燕子之后,全国仅云南某地和广东怀集的燕岩拥有,而且燕崖是迄今金丝燕数量最多、燕窝质量最高、文化内涵最深最广的地方。所以,怀集被称为“燕都”,我们也因此而在这里设立研究中心,举办这次中国有史以来首届金燕文化学术研讨会,藉以深入挖掘弘扬其文化内涵。为此,下面我想谈谈我个人对金燕文化的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并供大家参考。

  一、怀集的金燕文化

  2002年夏天,我和一班教授、作家到怀集考察,深为这个山区县有如此多种、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而高兴,我们发现这里的文化,似乎都与金丝燕及其栖生地燕岩有关,当时兴之所至,即提笔写下“岭南燕都”四字,以表试为怀集作文化定位之意。回穗后,觉得意犹未尽,便写了散文《岭南燕都——怀集》,先后在《新怀集》报、《西江日报》和《南方日报》上发表,产生了一定社会反响。使我意外的是,同年冬天,怀城广场落成,在征求取名的时候,多数群众投票赞成用“燕都广场”,也即是说,怀集县的领道和群众都认同了我提出的“燕都”定位。在这盛会之际,刚落成的又一群众性文化广场,也由尊敬的毛荣楷书记亲自题名为“燕城广场”,广场中的建筑也分别由著名作家或书法家题写以“燕”领衔的名字,如:燕歌亭、燕舞亭、燕美亭等等。这些情况,说明怀集人民群众对这文化定位是认同的。

  为什么会如此迅速地认同呢?我看除领道重视之外,根本在于这种文化内涵,早已成为怀集县的一种文化传统,幷且是贯穿于各种领域的一种带主道性的文化潜能,使这里的人们都能感受它、欣赏它,而又持续地积累它、创造它,我不过是将其明朗地点出而已。其实,金丝燕是一种鸟类,它本身并不具有什么文化内涵的,只是历代人们根据它的自然特性而赋予它一定的文化功能和内涵,经过年久日深的认同、加工和积累,其功能日多,内涵也越深、越丰富。照我看来,人们对金丝燕的文化赋予,主要是作为一种美的象征,一种文化的载体;而它的象征和文化内涵,则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的,但却又是很有本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世俗风情特点的。

  据辞典称:金丝燕“属雨燕科,体长约18厘米,主体羽毛黑或褐色,有时带蓝色光泽,下体灰白色,翼尖而长。足短,淡红色,四趾均向前。群栖,食虫。巢以羽毛、苔藓或海藻等混合唾液胶结而成,即供药用、食用的‘燕窝’,分布于印度、马来群岛一带”。可见这是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一种海洋候鸟,每年春分时节飞来燕崖造窝生育,而又于每年秋分时节重返海洋,每批飞燕数量有百万之多。奇怪的是怀集岩洞甚多,唯独燕崖有金丝燕,而其他燕类也从不飞进燕崖,可见燕崖是金丝燕的独家天地,也即是说,唯独燕崖的环境适宜这种海洋候鸟生活。所以,金丝燕及其生息的燕崖,是密切结合的,其美学意味和文化价值也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金丝燕代表着海洋性的生态和文化、燕岩代表着大陆山区的生态和文化,那么,每年金丝燕飞来燕崖生育传代,不就是海洋生态与山区生态相通的实证,并具有海洋自然美与山区自然美结合的象征意味,同时又具有海洋文化与山区文化对接结合的寓意么?我想,这是怀集以金燕文化为标志的主要精神所在,也是其具有带动性的内在潜能的文化特质所在。

  怀集县文联于2002年编辑出版的《燕岩诗选》一书,汇编了从宋代、明代、清代直到近代、现代、当代的二百多文化人,撰写的吟咏燕岩的诗、词,联、曲、赋达550题之多。这诗选,既是怀集金燕诗文之精华,也是怀集特有的金燕美学与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从中即历历可见这种海洋美与山区美对接结合的文化特点。例如,诗选第一首诗是南宋道家诗人葛长庚(号海琼子)写的《燕岩游罢与岩主话别》:“西风吹作此岩游,满目松筠翠欲上流。玉燕不飞明月夜,石钟一振晓霜秋。惜乎分手便南北,忽尔回头欲去留。且去人间办丹料,却来山顶结茆林”。诗以玉燕去留喻朋友分离,以云游至山顶结林而内涵海山相接之意。清代诗人陈如锦《燕岩渡艇》:“燕岩山腹水通舟,半里壶天接渡头。密竹疏花相辉映,緑波翠壁共沉浮。桃源路窄莓苔古,蓬岛云深洞府幽。十丈红尘飞不到,春风一棹且闲游”。诗以山水相通、桃源与蓬岛对映而有海山对接之内涵。当今著名作家戴胜德《题燕岩洞天》、“百丈岩空燕子来,拈花海外插幽梅。经书血唾呈窝相,穴露不空便不回”。诗以金燕拈花海外而来百丈高岩挿梅的意境以寓海山对接之意。当今诗人徐续《燕岩》“洞穴巍巍亿万春,天南巨窍竟谁伦。不知穹顶三千丈,上有悬竿捕燕人”。诗以“天南巨窍”和“穹顶三千丈”的宏大而写崖之大,也含海阔天空的文化底藴,写捕燕人悬竿直上三千丈的功力和情景,更现山崖有似海燕的英姿和气魄,以及深层次的海山文化融合的意韵。仅举数例即可见金燕诗中的金燕文化底藴是海山并海陆结合的。

  饶有意味的是,燕崖的自然景观特点,也似乎巧夺天工地自然寓现这种美学与文化特色。崖洞位于一座大山之中,崖顶高达千尺,无数嶙峋岩石构成的洞口奇形怪状,有大有小,星罗棋布,比蜂巢还密密麻麻,都是金燕筑巢之处;洞中有一条地下河,与岩中通道平行,蜿蜒曲折,直通洞尾;河床宽敞,流水漾漾,可以载舟。正如清代诗人龙世储在《咏燕岩》一诗所写:“潺潺流水岩西走,落落斜阳洞口悬。琴立台前真妙化,舟行石底更奇传”。这种山水天崖一体的自然风光,本身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融合妙境。更有意味的是洞中有一尊钟乳石,活似一座巨佛座像,人们称其为佛释六祖惠能石像。这一文化赋予,是有来由的。据《六祖坛经》称,当惠能在湖北黄梅东山寺时,因作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名偈,得承禅宗六祖衣钵,五祖弘忍预料会有人害他,要他南归,临行特嘱他“逢怀(怀集)则止,遇会(四会)即藏”,由此他隐遁于怀集、四会之间达16年之久,怀集至今仍有许多六祖遗迹。所以称这座石像是六祖化身也不无道理。值得进一步思索的是:佛教禅宗是初祖达摩由海上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惠能接六祖位而在怀集避难期间深化禅宗文化,为使佛教中国化、创造中国佛教(毛泽东语)作了重要的思想积累。如果说,达摩传来的佛教是海洋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而惠能是在怀集为将其中国化作了重要转化工作。那么,这不就意味着怀集是佛教禅宗从海洋文化转化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圣地之一,同时也意味着怀集是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的交汇点吗?看来人们称燕崖的石像为六祖化身,正就是这种意念的文化赋予。

  上述这些都可以说是人们从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人情风俗的观念,而对金燕的美学与文化的赋予,也即是其美学与文化之内涵。如果说,这些内涵的想象成分偏重的话,那么,从怀集的历史经济与生产特色上去看,也会发现这种文化特质是无处不在、极其鲜明的。例如,怀集的特产厘竹(茶干竹),其叶形似金燕,节节都有,对对而上,似燕舞翩跹,可谓美的象征;更为重要的是,厘竹自古是怀集主要生产和出口产品,历来收竹时扎成竹排,沿绥江、经西江、至珠江而运海外,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交汇的历代实物和证物之一,此外尚有木材、山货等等;正因为是有悠久的对外交通和贸易的历史,在怀集县博物馆里有许多国家的古代钱币,在怀城还有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标志之一的天后庙和运输码头。正如毛荣楷书记在《怀集抒怀》一诗中所写:“翠竹花松叠怀岭,峰林巨穴燕盈岩。文昌阁畔醉江月,六祖洞前读遗篇。古营旧迹依稀在,老宅百年亦壮观。历次山乡风雨后,彩虹一道挂晴川”。诗将怀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产经济的历史与现实,融化入“彩虹一道挂晴川”的艺术境界中,同时又以综合性实在性的地方人文和经济生产特色,印证和升华了金燕文化所具有和体现的:在山区特有的海陆文化交汇性的特质。由此,也可见怀集的金燕文化,不仅是意念文化,而且是有实在生产和经济基础的实体文化,既是历史文化、遗产文化,又是现实的文化、发展的文化。

  二、文学中的燕子文化

  怀集的金丝燕虽有显着特性,但它也仍属总体的燕类;怀集的金燕文化虽有其特定的美学与文化内涵,但也在一般的燕子美学与文化内涵之中。所以,在对其特性研究的同时,也应当对其进行一般性的共性研究,这样才能更明确其特性,更好地发展和提高其特性。因而从中外古今的文学、尤其是诗词中的燕子文化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很有意思的。

  在中外古今的文学、尤其是在诗词歌赋中,有许多关于燕子的描写,其共性也即是:美的象征,文化的载体。但作为文学、特别是诗词,其美的象征和文化的内涵,则多侧重于以情感和情绪的抒发而表现内在的观念和意识。由此,我们可以将文学作品中借燕子而表现的情感或情绪作出分类,然后进而分析其美学与文化内涵。

  在文学作品中对燕子的描写,相当多是将燕子的飞翔轻捷英姿,化为舞蹈形象,去表现欢乐、轻松、愉快的情绪,或者生气勃勃、升平吉祥的景象。如:毛泽东诗词“到处莺歌燕舞”(《重返井岗山》);杜甫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道心》);苏轼词“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贺新郎》);李清照词“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秦观词“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苔芳榭,飞燕蹴红英”(《满庭芳》);万俟咏词“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诉衷情》);欧阳炯词“恨不如双燕,飞舞帘笼”(《献衷心》);李之仪词:“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谢池春》);毛熙震词“莺啼燕语芳菲节,瑞庭花发,昔时欢宴歌声揭,管弦清越”(《后庭花》)等等,都是这类表现的代表作品。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篇散文《海燕》,更是以燕子这种轻捷飞翔的本性,引申其在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仍坚持飞翔于海阔天空、时与狂风暴雨、翻腾海浪搏斗的特点,赋喻为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敢拼搏精神,并将其作为革命者的象征,以至作为革命时代狂飙精神的寓现。这些美的象征,也都内涵着强烈的歌颂欢乐、美好、吉祥、勇敢的文化精神。

  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燕子是一种候鸟,每年秋去春来,定期往返,从不延误,此可谓“自然之法律(法则)”。由此,人们往往将其为一种时令的标志,此可谓“其关系限制之处”;又由于燕子多于人们家居屋梁上建巢,离开不毁,重返仍住,除非人去楼空,由此又使人们将其作为往事记忆和思念的载体,此亦可谓又一“关系限制之处”。所以在文学作品中,以燕子喻时令变迁和往事忆念者特多,在散文和诗词中简直俯抬皆是。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开篇即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緑的时候”而喻时间的消逝;宋代史达祖词《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快拂花梢,翠羽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跨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捿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全诗写燕子按时归来的欢快生活情景而喻对往昔生活的思念;宋徽宗《燕山亭》词:“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张炎词《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冯延已词:“雨晴烟晚,緑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掩”(《清平乐》);周邦彦词“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瑞龙吟》);“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风流子》);“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西河·金陵怀古》)等等,都是这类作品之代表。如果说,这些诗词还较多停留在借燕子抒怀往事新情,而体现情感和理想美、并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话,那么下列两首众所熟悉的著名诗词,则是由此进一步升华而别开生面之作:一是刘禹锡诗《鸟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晏殊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前者以燕子重归时从原住的贵族家转住寻常百姓家的景象,写出本是达官贵人居住的乌衣巷的没落,在抒发时世变迁的同时,体现了人世盛衰的哲理;后者以好花违背人意之自然凋落与旧燕重归同时出现的景象,表现了对时世变迁无奈而又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此消彼长、新旧轮逥的哲理。两首诗词先后被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九评”中引用,正在于其具有这些哲理内涵。而这,也正是这类燕子诗的美学与文化内涵之最深最高层次。

  在诗词作品中,以燕子寄寓爱情的描写很多,其原因可能主要在于燕子是具有温柔、善良、勤劳的天性,特别是往往成双成对飞翔,雌雄轮流孵疍,轮流哺育乳燕;往往双双离去,又双双归来;双双经风雨,又双双嬉戏、遨游。这些自然属性,都具有人间的恋爱、家庭的甜密、温馨意味,从而人们也即赋以爱情或家庭的美学与文化之象征和内涵,作为情感和理想的寄托或载体。例如,宋代词人冯延已词:“春日宴,緑酒一杯歌一遍,再拜三陈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长命女》);“六曲栏杆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舍缕。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鹊踏枝》);“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归来,陌上相逢否?”(《鹊踏枝》);姜夔词“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踏莎行》),“燕雁无心,太湖西伴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秦观词:“春风吹柳日初长,南余芳草斜阳,杏花零乱燕泥香,睡损红妆”(《画堂春》)等等,都可谓以燕寄情的好诗。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糹玄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诗以“梦后”的孤独,对比“当时”的相思,以“落花人独立”的寂寥,对比“微雨燕双飞”的恩爱,既明朗地现出爱情深切的意境,也显出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哲理,同时也在美的意境中,寓有深厚的爱情与伦理文化内涵。

  以上对文学作品的燕子文化的分类分析,是很粗浅的。我之所以从金燕文化引伸探讨这个课题,是旨在提高和扩大对金燕文化的研宄视点和视野,既从共性的燕子文化去探讨金燕文化,又从金燕文化去窥视共性燕子文化。这样,我们就可能更好地达到提高幷发展金燕文化、从而以此为珠江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增添光彩的目的。

  (2005年6月2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