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论珠江文学及其新的典型代表之一洪三泰



  ——从系列长篇小说《血族》首部《女海盗》管窥

  著名作家洪三泰新作的系列长篇小说《血族》的首部《女海盗》,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之初,即被《南方都市报》公布的广东文坛2004年大事记列为首件大事。这是颇有见地的说法。因为以我看来,《女海盗》这部小说的创作和出版,是洪三泰在经历近40年文学生涯而进入创作高峰期的界碑,同时也是他成熟为珠江文学新的典型代表之一的重要标志。

                          一 

  珠江文学即珠江文化在文学上的艺术体现。从古代到当今,历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都以各自的所长和风格,分别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体现出珠江文化的风格、特质及其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1991年,我在庆贺陈残云文学生涯55周年及其创作研讨会上,提交《论珠江文化及其的典型代表陈残云》一文,首次提出珠江文化的概念,并从陈残云的创作实践特点,论证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珠江文化的典型代表,迄今已15年有余。正如当时20世纪的80年代的广东文坛,除陈残云外,尚有欧阳山、秦牧、杜埃、吴有恒、黄谷柳、肖殷、黄秋耘等典型代表那样,当今21世纪初叶的广东文坛,也涌现了一批在文学上体现珠江文化、也即是珠江文学新的典型代表,洪三泰是其中尤其突出而鲜明的一位。这是因为他的创作,从创作道路到艺术风格,都全面而强烈地、幷且很有个性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特质和风格,这就是岭南第一诗人张九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所体现的海洋性、宽宏性、共时性、平民性。

  二  

  海洋性是珠江文化、也是珠江文学最显着、最主要的特征。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老作家吴有恒提出“应当有个岭南文派”,其依据是因当时几乎同时出现几部写海外华侨题材的长篇小说,即:秦牧的《愤怒的海》,陈残云的《热带惊涛録》,杜埃的《风雨太平洋》等,显然是因为这些作品具有鲜明海洋性的缘故。如果说这些作品(或者说这个时期的作品)的海洋性,主要表现广东人在海外他国的生活情景,那么洪三泰的《女海盗》所写的则主要是广东人在海上的生活和斗争。这是前所未有的跨越,具有直接进入海洋性实质的意义。

  《女海盗》通过主人公石白金为报丈夫被清朝贪官污吏杀害之仇,沦落大海盗李福野团伙中,以自身的高风亮节和杰出本领,成立了独立的女丁船队,指挥千帆,在马六甲至北部湾海域活动,坚持劫富济贫、保乡卫国,与割地卖国的清廷官吏斗,与侵略我国领土领海的帝国主义和外国海盗斗,与穷凶极恶、毫无人性的海霸斗,与威力无比的狂风巨浪、变幻无常的自然灾害斗,历尽千难万险、九死一生,仍未能完全报仇雪恨的坎坷经历,反映了百年来雷州半岛和南中国海人民在帝国主义侵略、清廷靡烂腐败背景下的艰苦卓絶的斗争。

  这个反映的不同寻常之处是:首次揭开了海盗生活的神秘面纱,剖现了海洋生活中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人性斗争、自然斗争交错的实质,揭示了海洋生活仍然是大陆社会斗争延续或扩展的奥秘;它首次在艺术作品中,提出并展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从海洋开始,尤其是从马六甲海战开始的历史,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又带入海洋文化、传入毒品和血腥又促使愚昧转化文明的详情,并揭示了作为近代史开端的海洋战争,对帝国主义从海上的侵略,发出反抗第一枪的是以白石金为代表的人民群众,显示了海洋战争、反帝斗争也仍然是以人民为真正的动力;再就是标志海洋文化和海上交通文化的海上丝绸之路史,其文明性质在鸦片战争(实则是马六甲海战)后部分改变了,但其优良传统也仍是继续着的。这部小说既写出了这种改变,也写出了这种继续,尤其是在长篇小说中首次写这种题材,幷且是从反面(海盗阻挠)的角度写,而又是以走丝调之路的海上商人为主角去写,都是别出心裁、特有新意的。这些都可说是这部小说直接揭示海洋性实质的主要表现和意义所在,同时也是洪三泰表现珠江文化海洋性特质的艺术跨越所在。

  其实,洪三泰做到这个跨越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来已久、持续进行的。他出生和成长在濒临南中国海的雷州半岛,他的创作一贯充满着“海味”:20世纪70年代,他的成名作《天涯花》(诗集)大都是海滨题材的诗;80年代的散文集,题目即是《心海没有落日》;90年代,他写的中篇小说《爱的翅膀》,也是在爱情中洋溢“海味”的作品;90年代末跨世纪的时候,他与珠江文化研究会同仁一道,在雷州半岛的徐闻,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西汉始发港,将联合国认同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推前1300多年,也由此他领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海上丝绸之路报告文学:《开海——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并参与《千年国门——广州三千年不衰的古港》的创作;又领头创作了着力体现海洋性的电视系列片《祝福珠江》的解说词;紧接着又进入了这部堪称首部海上丝绸之路长篇小说《女海盗》的创作。这历程说明、他创作中的“海味”不仅一脉相承,而且是一部浓过一部,以至达到独具“海风”(特强海洋性艺术风格)的地步。

  三  

  珠江文化的海洋性特质,使其具有极大的宽宏性(正如“天涯共此时”的天涯);珠江又具有江海一体、并与内陆山水密切关联的特点,使其又具有宽宏中的包容性、兼融性、多元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造成并体现在珠江文学上,从思想到艺术都显出一种宽宏、包容、多元的风度和气度。欧阳山说他的作品,从创作方法到语言都是“古今中外法,东西南北调”。吴有恒从创作到理论,都主张“南腔北调”,认为可以“用一些文言文习用的词儿,有时甚至用四六句,把地方语言中的精彩的东西介绍给全国”。这些说法体现了上个世纪珠江文学宽宏性的特点。

  在《女海盗》中,这种宽宏性的特质,似乎主要体现于描写斗争场景和人物的气概上,都显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派和气度。小说中写石白金在海上与大海盗李福野的惊险较量、在海上与官船遭遇的初战告捷、在马六甲海峡胜夺法国海盗船、在北部湾与法国海舰和清官苏元春的面对面搏斗,都写得跌宕曲折、气势非凡;无论是写正义与强权的斗争,或是写在自然灾害中的搏斗,都洋溢着海气、显示出大气。在人物塑造上,无论是写大侠美女石白金,或是写无恶不作的大海盗李福野,也都写得海气十足、大轰大嗡、大气大派,其他人物也都如此。

  2003年10月,洪三泰在接受香港《中国评论》记者韦民的访问中谈到:1979年到大西北和大西南采风,“大西北的荒凉、粗犷,在我的心灵深处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使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广东生活的南方人诗风大变,由细腻变成粗犷大气,由以小见大变成以大见小,写作风格也有了一种突变”。这个感受,显示了《女海盗》中的大气是由来已久的,是与他写大西北的《心海没有落日》《大漠狼烟》等作品一脉贯通的,是西北大沙漠的大气与南中国海的大气结合而喷发出来的。由此可见大气是洪三泰体现珠江文化宽宏性、包容性特质的风格特点,也体现了珠江文化这种特质有了新的发展、幷且不断发展,同时又是有更多的、无穷的艺术体现途径的。

  四  

  张九龄诗句“天涯共此时”,很能说明珠江文化的共时性。吴有恒在《应当有个岭南文派》一文中说:“广东人多计,识得变化……同样是新潮人物,是革新家,是广东人,就有广东人的特征,大概是、更新些,更洋些;读这类作品,使人感觉到海洋气候,而不是大陆气候。”这些话,更具体地点明共时性包括新潮、创新、浮动、多变、多智等特点,以及紧跟时尚的“洋味”“海味”。应该说,欧阳山、陈残云、秦牧等前辈作家的作品都是具有这些特性的。

  洪三泰的创作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比前辈作家更强烈、更与时俱进。这个特点,尤其突出地表现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他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一直不断地运用这种文学体裁为现实发展鼓与呼,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高第街》《魅力在东方》《金鹏岁月》《知音王国》《体坛神笔》《高考状元》都是产生巨大反响的名篇,《中国高第街》还改篇为电影,更是影响海外。尤其是他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全身投入了珠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研究工作,他以高度的热情和惊人的高速度,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创作了百多万字的《开海》《千年国门》(与谭元亨、戴胜德合作)两部历史报告文学作品,为使国内外确认珠江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地位,为建设文化大省和促进泛珠三角(9+2)区城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女海盗》的创作和出版,也是他作出这种贡献的继续。因为这部小说虽然写的是百年前的历史故事,但他作为海洋和海上丝绸之路题材的首部长篇小说,在现在则特有共时性的意义。因为前不久国家文物局宣布:要将古代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所有文化遗存,汇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对于至今尚是世界文化遗产空白地带的广东省,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我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也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而这,也体现了洪三泰创作的共时性,不仅是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还包括现实需要而又具有现代精神的历史题材作品,同时也显示了珠江文化共时性特质是不断发展的,是丰富多样的。

  五  

  吴有恒还说:“写广州一百人,广东一百人,侨乡一百人,等等。此计若成,那就自然有个岭南文派了”。这些话,是指塑造具有本土风格艺术典型,对于形成文派的重要意义。从过去的一些著名作品看来,前辈作家已写了不少这样的典型,如:周炳、区桃、陈文婷、陈文雄、何守仁(均见欧阳山的《三家巷》),许火照、许凤英、何桂珍(均见陈残云的《香飘四季》),虾球、鳄鱼头(均见黄谷柳的《虾球传》),刘琴、斩尾蛇(均见吴有恒的《山乡风云》),霍斯特·李家族(均见杜埃的《风雨太平洋》)等等,都是这样的典型,大致上说,是够百人以上之数的。也就是说,按这标准也足可构成文派的了。我认为不能只从艺术典型的数量上说,应当着意于人物艺术典型的种类丰富性和总体地域特性的上广度和深度去看,也即是应注重对地城文化特质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展现个性的丰富度和共性的深广度,注重其是否塑造出众多栩羽如生的“这一个”典型人物,而这些人物又是否形成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质的人物典型“氏族”,即地城人物的形象系列。

  如果说,吴有恒倡道岭南文派的时候,除了有名称不够确切的原因外,在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的因素中,占重要比重的因素,就是从理论探讨到创作实践,都对解决这个问题不够着力,尤其是主要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们,对自己的创作实践往往有不注重理论把握的缺陷。值得高兴的是,洪三泰恰怡在这点上有新的突破。他多年来常常发表谈自己创作或评别人创作的理论文字,据他自己说有50万字之多,可惜未结集出版,这足可说明他是重视自己创作的理论把握的。这个优点,也可以在他的小说人物塑造中,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点看出来。这些特点是:女性、开放性、平民性、平等性。他的作品主公或主要描写的人物,多是女性,而且多是年青貌美、性格开朗、思想开放、英姿飒爽、自主力强、特有本领的女性,多数本来是社会下层人物、平庸之辈,受社会和生活所逼,经过一番艰苦奋斗,干出非凡业绩的人物。报告文学和电影《女人街》,中篇小说《爱的翅膀》《热吻》是如此,风靡一时的名作《风流时代三部曲》:《野情》《野性》《又见风花雪月》更是如此,许艳婷、许艳娥、夏雨、雁雁、风花、雪月等,仅从其名字即可想知均是此类人物;《女海盗》的主人公石白金,可说是这类人物的顶峰或总代表。这一串人物,都各有个性,又都有共性的风貌,是洪三泰独创的女性形象系列,都打上了他的个人风格烙印,即别林斯基所说的作家个人风格的“纹章印记”,堪称洪三泰的女性形象家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妇女形象,除都具有作家风格特点之外,又都具有开放性、平民性、平等性等共有特点,而这些特点,又都是珠江文化这些特质的体现。所以,又可以将这串女性人物形象系列,称之为珠江文学的一串女性氏族形象系列。

  以上论述可见,从《女海盗》追溯洪三泰数十年的主要创作,从其具体实践到发展轨迹,都较全面而典型地体现珠江文化的特质及其新的发展,所以称他是珠江文学新的典型代表之一。当然,珠江文学的典型代表不仅他一个,还有尚未来得及论述的许多和尚未涌出江面的许多、许多。“江山代有才人出”,珠江文学的典型代表,必将代代涌现,必是像奔流不息的珠江那样,永远发展、永远向前。

  (2006年3月1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