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闻藴留历史 快门锁住无穷——读林玲作品选集《留住流年》
林玲先生是南方日报、广东画报的资深记者,又是曾获多次大奬的著名摄影家。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了他的作品选集《留住流年》,从其巨型的典雅的装帧版本,到所选的精印的每件作品,都可以说是值得珍藏的佳作,是凝现他既是新闻记者,又是摄影家而具有的独特风格的艺术精品。
一幅照片能否称其为艺术作品,取决于它的内涵和艺术品位;一般摄影者与摄影家的区别,在于是否创作出一系列高品位的作品;摄影家之间的区别,在于一贯创作所体现的思想艺术风格的不同。林玲在这部集数十年创作精华的作品选集中,所体现的思想艺术风格,是从新闻记者的采访与摄影艺术结合的特点而产生的,概而言之,可谓:新闻藴留历史,快门锁住无穷。
所谓新闻藴留历史,是指林玲所拍的摄影作品,大多是具有强烈新闻性作品,又是内含重大或深厚历史意义的永久历史性的作品。如在《数风流人物》辑中,展现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时,在广东画院专注看画的情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在广州臼天鹅宾馆接受霍英东先生送赠中国烟壶的情景;江泽民主席在八届人大会议时参加广东代表团讨论时专注沉思的情景;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广州接见诺贝尔奬金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时亲密地手握手的情景;以及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摄下的“末代港督”彭定康的“谢幕戏”、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为赛马会开幕鸣锣的情景。在《记历史时刻》、《睹盛会胜事》等辑中,也大都是具有如此内涵和价值的作品。
林玲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独特风格,不能排除他的职业便利的因素,但主要的决定的因素,还是在于他具有高度的新闻和历史的敏感,具有较深的文化素质和内涵。例如,他为《南方周末》创刊号撰写和拍摄的头条新闻:《生命的第三次曝光——黄宗英在蛇口当经理》;在改革开放初期采拍的:《永远微笑的公关小姐》;在拍卖行业刚兴起时,拍下《拍卖师的功架》等等,都是既有新闻性、又有历史性的镜头。
林玲在此书的《跋》中说:这部作品选集,是在“尘封的箱子里,从2万多张底片、5千多张照片和3百多篇文章中反复筛选”出来的。这些数字,首先表明瞭他数十年摄影记者生涯的勤奋度,同时也表明瞭他用相机快门锁住的生活画面具有的广度。在《览五洲风情》辑中,留下了他几乎走遍全世界五大洲的足迹;在《望长城内外》辑中,锁住了中国著名胜地的山水风光;人物则包含世界上各色人种、各种民族,既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又有普天之下的平民百姓、老少妇孺;从画面形象而言,既有重大历史时刻、新闻聚焦,又有日常生活、社会风情,既有自然的美丽风光、风云变幻,又有各种动植物的勃勃生态、花鸟虫鱼的妙趣横生。
林玲的艺术功力,还在于他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为每幅照片打的标题,既贴切形象,又有深远意境。例如,香港回归前夕英国驻港军队撤兵仪式的照片,以《帝国斜阳——英国举行“日落仪武”》为题,对英国号称“日不落国”的帝国主义,是很有深意的讽刺,又是深有意境的艺术。
十分别致的是:这部作品选集的《自序》只用两张照片:上幅是山区春耕图,下幅是果农肩扛硕大的椰子,没有文字说明,只有“自序”二字。其实,不用文字说明读者也会明白:这是艰苦耕耘所结出的硕果。可谓此处无言胜有言,意在无言中。
附记:林玲先生是我在20世纪60年代时的新闻界同仁,“文革”中英德黄陂五七干校的难友,70年代初同时“流放”韶关四年的同事。他在患病期间,编印这部选集,曾嘱奉阅一过,并嘱评说。幸于他辞世前完成此文,并由弟子韦杰红女士为他朗读全文后,他才安然离世,可谓亦“留住流年”之文也。他辞世七忌后,《南方日报》2004年4月4日发表此文,以志对患难之交的永远怀念。
(2004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