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浮光掠影寓多藴——读韦名的小小说集《水本无味》



  微型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是写生活中的一鳞片爪,写一段小故事或一段小情节,故又称小小说;这种小说,通常千字左右,一般只是写出生活中的一片浮光掠影,也即是一闪而过的一瞬。陆机《文赋》云:“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看每篇微型小说及其作者水平的高低和风格特点,主要在于所写的“一瞬”浮光掠影之中,寓含“古今”和“四海”之多寡深浅及其掌握的方式如何。最近问世的韦名笫二部小小说集《水本无味》正在这个主要点上现出了自己的水平和风格特点,即:在看似平淡肤浅的浮光掠影形象中,以多种寓现方法体现丰富多彩的意藴。具体表现在:

  一、寓贬斥于幽默之中。这小说集有部分篇什是批评现实生活中不良现象的,但都是从善意出发的,不是剑拔弩张或冷嘲热讽、刻意挖苦,而是在幽默风趣中进行严厉批评。例如,首篇《小王老王》写一位初出茅庐不懂世事、因岳父是县领道而当上镇长的“小王”,在出了多次洋相后,学会了耍手段,最后终如成为市农业局长的“老王”,从“小”到“老”的称谓变化和职务的变化,批评了靠亲朋关系到靠手段而升官的不良现象。

  二、寓丑恶真相于华丽表象之中。如:《“四不”干部张政文》写一位具有“四不”(“吃请不到,钱礼不收,女人不动,麻将不摸”)干部好名声的县委副书记张政文,实则是以此做表面文章,他只对部分人讲“四不”,并以此去整人而获名声,但在高一层领道面前则不如此,而是“三扯淡”(“靠工资收入养情人是扯淡,靠工作业绩升迁也是扯淡”)的发现者和倡道者。这才是其人其名的真实本相。

  三、寓社会深层问题于思考形象之中。如《网》,写一位正当官运亨通、连续升迁的年青干部,却自己要求调到北京工作,有背于时尚称:“到了海南,才知道身体不好;到了广东才知道钱少;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所言道的“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而这位年青人则别有见地:称其是为了孩子。说让孩子进北师大附中读书,而这学校毕业生每年有百分之60毕业生考上北大、清华。这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孩子将拥有多好的社会关系,“关系就是生产力呀!”由此可见:这样的盘算和这样的社会关系,不就是一张可怕的、发人深思的、提出社会深层问题的“生活的网”么?

  四、寓矛盾冲突于悄悄变化之中。小说集中有些篇什是写新旧领道班子的事。这类事情,多是有激烈矛盾冲突的。但作者不采取激化冲突的写法,而是以淡化和潜移转化的写法,从细处着眼,将矛盾冲突淡化于悄悄变化的形象之中。如:《能人》写一位新来的书记与原来镇长有矛盾,镇长有自己一班能人,有自己的网。书记到任后即感到这网的压力,小心翼翼,尽管有人事权,却一个不动、一个不换,只是在偶然无人开车情况下,才用一个呆头呆脑的司机小李,并说“小李也是一个能人”,用他为司机兼秘书。从这件小事开始,新书记才不动声色地将一班类似小李那样不受重用的人用活起来,原镇长和一班能人也围向书记周围,原来的网也自行破了。这些变化,实际上是化解了许多矛盾冲突才取得的,小说却写得平淡无奇,轻松活泼。

  五、寓社会氛围于风趣的形象之中。如:《迷失》以一个人从早到晚在城巿被各种各样的交通塞车、杂音、车祸、假药、假牌食品等等挤逼得无处容身的感受,风趣写城市空气和食品的严重污染现象;《给我装上防盗门》则以两夫妻在是否装防盗门问题上的争论,风趣地显现了城市治安问题造成的心理状态,所写的社会氛围,是很真切的,令人遐想的。再如《阴阳官司》,写一位叶桶掌的农民,很相信村口土地宫的神灵,一贯孝敬奉拜。有一次上城卖猪苗时走得匆忙,来不及拜,结果卖不出去,还让猪苗跑了。他气愤地写下状纸,要向城隍爷告土地爷,写完不知往那里投递,便对着灯盏把状纸烧了。灯盏神保护土地爷,不将状纸报上城隍爷,土地爷知道后,更要给点颜色桶掌看。第二天桶掌再去卖猪苗,路过土地宫,特为告状事向土地爷道歉,祈求保佑,卖好价钱,没想到仍未转运,第三次仍是如此,猪苗全跑了。桶掌气愤地用锄头将土地宫和土地爷像全砸成一堆烂土。这故事既风趣写出迷信的可笑,又讽刺了连阴间也和阳间一样是官官相护、互相包庇的,将社会不良空气和社会问题针砭得入木三分。

  六、寓深情于无言的形象之中。小说集中每篇作品,无论是批评性、思考性的,或者是表扬性、歌颂性的,都是内藴深情的,尤其是思考性和表扬性的作品,其内藴的深情往往寓于无言的形象之中。如:《家教》写一位穷大学生被分派到一个垃圾场去,为一个捡垃圾小孩进行家教,是这位小孩的姐姐用卖垃圾的钱付学费的。这位大学生虽穷,也不忍收费,姐姐仍坚持要付,并嘱要坚持来教。可是,再次来却见不到这姐弟俩了。这样的故事和形象,不是提出了发人思考的社会适龄儿量的失学问题么?作者的深情不就在形象中溢于言表么?再如《永恒的墙》写一对爷爷辈的老人:牛娃和他头家的三房太太之间持续数十年的爱情,直到先后死去都不能住在一起,两人死后才发现两人的床只隔一堵墙,在那墙上,牛娃这边画了无数小脚女人,都是三房太太从年轻到年老的像,在三房太太那边,也画了无数牛娃的像,两位孤家寡人的数十年的爱情,尽在这堵无言的永恒的墙上活现出来,使人思念无穷。

  以上这些方法和意藴只是部分较突出的,但已足可见这部小说集的成功所在和风格特点了。所以,我很乐意推荐这部小说。

  (2005年11月2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