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实情·真情·感情——读郭福平的长篇报告文学《冷暖百姓》



  2003年3月,韶关市在全市乡镇干部中开展了《民情日记》活动,即:要求各地乡镇干部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听取群众意见、呼声和要求,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这是该市领道率团赴浙江绍兴嵊州考察而取回的“经”。原来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当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时倡道的活动,并为此题词:“贵在坚持,为民办事”。在浙江影响甚大,取得良好效果。韶关市取“经”回来后,即在全市推广。据统计,从2003年5月至2005年6月底,全市基层干部共写有《民情日记》495103篇,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182841件,收到了“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人民群众”的明显效果。

  郭福平最近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达27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冷暖百姓——走进[民情日记]》,就是真实地、生动地、深刻地反映韶关市开展这场感人活动的成功艺术作品。当我越读越感动地读完这部文如其人的平实作品之后,慢慢思索,才层层深入地发现作品的成功奥秘,乃在于着力地抓住并充分地体现出实情、心情、感情。

  写《民情日记》,自然是要当事者写出百姓的实情,即: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况,不是过去极左年代时“吹牛皮,说大话”的虚情,也不是当今某些人制造“政绩”的假情。作者采取有似在汪洋大海中选取标本的做法,将经过筛选的可靠的真实日记选取,然后又以亲临现场采访当事人的真实纪事的写法,将每则日记所写的人和事及其相关的前因后果活现出来。例如《春风送雨润万家》,写韶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助理调研员廖卓为始兴县顿岗镇高留、周所、围下三个村委会扶贫奔康的故事。开始他瞭解到该村有400多亩农田缺水,希望能建一个电动排灌站,但年年有工作队来都不能解决。他多次现场考察之后,提出以加长拦河坝并清除淤泥杂草的方案,解决燃眉之急。第二步,他在考察中发现,一条大水圳从农田旁经过,因水圳低过农田,却不能流进农田,用抽水机抽水,却又产生分水纠纷。必须搞一个电动排灌站才能解决。建站要1万多元,村委会也无能为力。他便回到原单位请领道解决。结果从局和市文联筹得12000元,终于建成排灌站。落成那天,人们都欢欣鼓舞,对他连声称谢,而他却考虑的是下一步:如何帮村委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想出了在村委会前空地上建设奔康村的方案,得到一致赞成。设计方案订出并经审批后,村民争先报告,很快预购一空。集体经济增强了,全村百姓也乐融融。廖卓这则日记引出的故事,真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步步前进,没有任何虚夸、造假或毛躁的痕迹。这种实事求是、实情实报、实话实说的作风和文风,是全书每篇日记的共通特点。

  其次,也即是进一步的特点是:在着力写实情的同时,更着力写心情,即日记作者及相关基层干部与百姓的心情。日记虽是当事者所写,但在这部报告文学中,当事者是被描写的对象,相关的基层干部和百姓也都是被描写对象。这部书的作者,不是停留在就事写事的层面上,而是着力写当事者、基层干部和百姓之间冷暖与共之心情,是“走进”《民情日记》的心情,从实情深入心情,以心情深化实情。例如《烈村人的福气》,写省委统战部干部孙朝阳和黄琼到乳源县游溪镇烈村扶贫的事迹。一开头即写他俩在熟睡中被“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的急切心情,写他俩在半夜冒着寒风送即将分娩的孙小梅到医院的急切心情,写他俩亲耳听到婴儿出生第一声清脆哭声的由衷欣喜!进而写他俩进村以来,在省统战部支持下为烈村办的三大实事:一是将前些年在洪灾损毁的大碑桥修复,百姓衷心地称之为“连心桥”;二是将村内呈Z形28公里长的烂泥路改铺为水泥路,百姓万分感激地为之取名“同心路”;三是为该村架设了三公里长水管,使3000多农民喝上自来水。不仅如此,他俩还注意到观念扶贫,着力改变农民的观念,破除“等、靠、要”依赖思想。这些描写,都是将心情的表现写到心坎上的,尤其是关于观念扶贫、改变观念的提法和写法,更将心情的内涵和体现,提到了更高的档次,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力和文化力。达到如此水平的篇章,在书中是不胜枚举的。

  更为深厚而动人的是:感情。既是指当事者与百姓之间的感情,又是指本书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的感情;两者在书中是交相辉映、水乳交溶的。从全书的整体风格上看,作者仍保持着平和、檏实的一贯文风,心平气和,檏素真实,不作过度的激情渲发,也不作色调过浓的渲染,但都能达到情文并茂、深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例如《贾队长和村主任》,写以贾建华队长在新丰县回龙镇住队时的一个双休日,突发百年不遇的洪灾,他所住的楼下村顿成泽国,他即赶回村去,未到即远见全村已被水包围,农田被淹,呼救铜锣震天响,小孩喊,老人叫,夹杂猪牛叫声。他的“心脏似乎一下提到喉头”。他好不容易到达村头,与村主任卢元録共同指挥抢救百姓。大部分群众转移了,仍有少数上年纪老人迟迟不肯撤离。有一位老伯本已撤出,又转回去拿东西,转眼即被洪水围困在屋顶上,他两个儿子看到汹涌的洪水也不敢前去救他。在这紧急时刻,女村主任即派两位年轻村干部前去抢救,几经周折,终于使老人脱险。事后有村民指责这样做不值得,女主任卢元録动情地说:“值不值得?当时我感到十分委屈,泪水不停地在眼眶打转。但我心想,我并没有错,我们是村干部,更是共产党员,总之,村里不能死一个人,千重要万重要,没有比村民们的生命更重要!”书的作者紧接着写道:“望着这位四十来岁的农村基层干部,听着她动情的叙述,我充满敬意,她人檏实,语言也檏实,农村正需要这样的带头人!”这段描写,无论是写贾队长或是写村主任,都极其动人地写出他俩在洪灾危难时与村民百姓的深厚感情,写出他俩以村民生命为第一的崇高责任感,同时又写出了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崇高敬意。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动人的场面,如此崇高的人格,作者却不费太多笔墨,却写得栩栩如生,亲切感人。真是:檏实的笔更善于写檏实的人,檏实的文风更显出情感的真实可贵!

  欣闻此书作者郭福平同志,最近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这喜讯更使我感到作者写这部书不是偶然的,而是作为全省文艺创作界至今尚是少见的模范人物的自然行为。因为获得如此崇高荣誉的人物,是与写《民情日记》的人物是心灵相通的,所以才能义不容辞而又极其顺畅地“走进”《民情日记》,才能写出如此深切体现实情、心情、感情的成功之作。谨以此文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敬意。

  (2006年6月1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