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风·文行·检魂——序周作学散文集《非常风行》



  1997年初,我曾为周作学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剑棋网》写序,称之为“检察文学优势体现之作”。眨眼间,不觉快十年了!记得当时他从大学毕业出来不久,是广东省检察院研究室工作人员,长期喜爱文学,坚持业余创作,尤其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热心倡道并创作兴起不久的检察文学。由于他的才气和勤奋,很快结出硕果,并担负了主编广东唯一检察行业杂志——《当代检察官》的重任。可喜的是他并不就此止步,仍在繁忙工作中坚持写作,持续在报刊发表不少文章,最近,又在前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走进布骆驼》之后,编出了新的散文集《非常风行》,不断进取,成果垒垒。作为他的老师,我也感到光荣,十分高兴!

  高兴的原因,固然是这位学生不断出成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从这部新书稿中,我看到他跨上了新的高度、迈开新的征程,这就是:从文学步入文化、以文化观照文学、炼铸生活、升华文学。这个高度及其特点,清楚地体现在作者所取书名的含义上,即:所谓“非常风行”,就是不一般的“风”、不寻常的“行”;其“非常”者,文化也。具体地说,所写的是:南风、文行、检魂。

  南风,就是南方之风,也即是岭南文化之风、珠江文化之风。书中的大多数篇什,是写岭南和珠江流城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的,是着意写出其文化之风的。如:在《永远的香柚树》《金土百色》《榕与巢》等文中,通过对童年在故乡生活时的回忆,写出了“怀念是酒”的真情深意,同时又在吃柚子、赶圩日、取鸟巢等细节趣事的生动描写中,活灵活现了浓郁的南国风土人情;在《东方之珠》《烟波万緑》《感受龙城》《开平碉楼》等游记中,以美丽的文采写出了美不胜收的游览圣地,又在“东方金融商旅的明珠”,“博彩娱乐”,“粤人好游”,华侨“融合东西方文化”建造的碉楼等描写中,写出了珠江文化的重商性、消闲性、浮动性、兼融性;在《珠水云山》中,从对母亲河珠江和白云山喻为广州的根和魂的歌颂,深刻地表现了广州的千年文化底藴和文化品德,写出了新一代广州人的“大气、风格和魅力”;尤其是可视为代表作的散文诗《风从南方来》中,慷慨激昂地讴歌了自古以来引为骄傲的珠江文化代表人物(惠能、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詹天佑)、代表性的历史、遗址、遗事(海丝路、黄埔军校、农讲所、《春天的故事》)、代表性的特产、建筑和景观(荔枝、碉楼、丹霞),从中体现了珠江文化的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同时,也揭示了“风”之所以“从南方来”、以及“南风”之所以强劲的风源和潜质之所在,这就是率先走向世界的珠江文化海洋性特质和文化力。

  文行,即文化之行,也即是书中所写的旅游(包括地方之游与阅读之游),都是文化之旅,可谓在旅游中观照文化,以文化观照旅游。上述写岭南风情的篇章如此,其他写外地、外国的游记,以及阅读和偶感的杂记,也都如此。如:他在江西特地登上三清山,领悟道家文化;在江西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追溯“婺”字与“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内涵;在内蒙古草原回味“草原之鹰”的神韵;在香港从《国潮先生》看到海外儒商的素养与风度;在韩国透过盆栽艺术寻觅“农夫之魂”;在荷兰透过《威廉先生》的“逗”看欧洲人的文化性格。书中抒发阅读札记或偶感类的篇章,奇想翩翩,感慨良多,哲理丰富,知识面广,也都莫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色彩。如:从《三国演义》认识人的《度量》;从《菊香》品味人生的价值和情感境界;从卖花女的眼神领悟《风中政瑰》的风姿;《金狗》《日落》《石头风格》等篇,都可称人生哲理与文化意识浑然一体之美文。

  检魂,即检察事业的精神或灵魂,也即是检察文化观念意识。因为每种事业或行业的共性意识和行为规范,也属文化范畴,即可谓某种事业或专业的文化。作者所从事的职业,是属于检察事业。虽然书稿直接体现这种文化观念意识的作品,只有两篇,但也是很能体现检察文化意识的。《检魂》一文,直述了作者投身检察战线的动因和经过,直述了受王书田、郑爱民等献身检察事业的英雄人物对自己的激励,从而领悟什么是真正的检察之魂。尤其是从南丁格尔的名言“护士的天职是守护生命”,进而领悟:“检察官的天职是守护秩序”,更是道出检魂的核心。《文学与法的交叉地》一文,从自身的创作体会,从阅淡《诗经》《阿Q正传》《人间喜剧》等经典名著,发现了这块文学与法交叉的“神奇沃土”,并决心以“开荒牛”的精神去“不断垦荒,栽培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花朵”。这块沃土的发现和开荒的决心,更充分说明瞭作者的检魂所在及其威力。显然,这是周作学十多年来锲而不舍、不断进取、成果累累的动力所在。

  我试图从这书稿所写的南风、文行、检魂而寻找其“非常”之处,不一定切合作者的初衷,只不过是个人粗浅的读后感,是作为老师的读后印象和期望的表述。也许是我近十多年主要从事现代文化学和珠江文化研究的关系,从文化上去解读书稿偏多,期望偏高,可能会造成与作者思想与实践有些距离。我想,这样也好,可以留个空间让作者去继续填补,也可使读者有个空间去想象、期待。我相信不会失望的,所以很乐意再为周作学写这篇序。

  (2006年7月2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