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件旧事和一件新事——黄洁峰编着《从守望到引道》代序



  20世纪60年代,我在《羊城晚报》当编辑的时候,尚未到而立之年,在新闻单位工作,时时接触新闻,事事都感新鲜,但也感到新闻都是事先未料到发生的事,发生后记者报导,编辑编发,都是被动的。由此感到新闻工作,似乎无规律可循。这看法直到1965年才得到纠正。

  那时《羊城晚报》刚归中南局直属领道。第一书记陶铸是《羊城晚报》的创办人,一直关心晚报工作。这年他被怀疑患有癌症,要在从化温泉疗养并检查身体,他便决定在这段期间直接过问《羊城晚报》的新闻报导工作。在他亲到报社宣布自己来“垂帘听政”的小型会议上,他引用当时香港一个刊物《新闻天地》扉页印的话:“天地间皆有新闻,新闻中自有天地”,以说明新闻报导要主动的道理。当时正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他要求晚报注意报导他即将陪同贺龙、叶剑英两位元帅接见海军战斗英雄麦贤得,以及同陈毅元帅一道谈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的新闻。事后这两条事先策划的主动新闻,果真效果甚好。由此我领悟到新闻工作不完全是被动的、不是无规律可循的道理。

  这件旧事,是我最近遇到一件新事才想起来的,这就是读到中共广州越秀区委宣传部出版的《从“守望”到“引道”——城区新闻工作新思考新实践》书稿。因为这书稿所列的事例,正就是主动新闻的事例,“守望”是被动,“引道”即是主动;他们的“新思考新实践”,就是从被动到主动。可见这件新事与陶铸的旧事异曲同工,精神相通。

  虽然如此,但也有新与旧的不同。“旧者”,陶铸所要报导的两条新闻,虽然是他的职务要做的事情,但仍有“制造”新闻之嫌。而越秀区宣传部所列的几件新闻事例,则无此疪诟。如:2005年11月28日《羊城晚报》整版新闻:《流花地区大整治,十大硬招掀狂飙》,突出报导了在新越秀区成立后,采取标本并治的硬招,使令人担惊受怕的刑事案频发地区(广州火车站)的发案量,一年内压减三分之一,令人拍手称快。这样的新闻,是群众盼望已久、特别关注的,可谓主动的“百姓新闻”;尤其是整治火车站的举措,是切实为保一方平安的政府行为,可谓主动的“安民告示”;这样的举措,决不是为宣传报导的需要而采取的,但对这举措的宣传报导,是宣传其积极效果的主动新闻,是其效果的扩大、延伸,也当是这举措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这件新事与旧事有明显的差异,有新的发展。这些差异和发展,这正是他们“新思考新实践”的主要所在。由此,我更深领悟到:新闻的主动和主动的新闻,都是发展的,新闻工作的规律也是发展的,正是:天地间的新闻时时有,新闻中的天地时时新。

  (2006年6月3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