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说“道”论“滘”——序东莞市粤晖园龙图阁



  岭南新园林——粤晖园,座落于广东省东莞市道窖镇。这是最近被评为全国最佳“最有魅力城市”的地方,它是以“制造魅力”的文化定位和旗号而夺冠的。这个文化定位和旗号实在定得好,确切而深有内涵,既切合东莞这座以制造业而创造辉煌的新兴城市,也切合以新的建筑设计和技术而制造的缩影岭南文化风情的大型园林——粤晖园,幷且切合这座园林中刚落成的书画艺术长廊——鸿图阁。为什么呢?我看就在于体现了这里的地名道滘所昭示的道理,即:道滘之“道”,道窖之“滘”。

  道者,在大辞典中的解释有24种含义,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三,即:道理之道,行路之道,江河之道。窖者,本为用于集汇储藏地穴之称谓,而在粤地则加上三点水旁为“滘”,一般是指河涌的水步码头地带,但东莞文化人何伟邦先生则另有新解,认为是指在珠江三角洲纵横交错水网中,那些比江河小、比河涌大的水道,同时又是江河与河涌交汇的水道。可见“滘”这个字词,是添加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但仍然保持其集汇储藏之本意的,只不过是以加水旁而界定其乃集汇水道之义而已。然而,正是由此,使得道滘这个地名,不仅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个性色彩,使得东莞、粤晖园、鸿图阁都是各有特点的汇道之“滘”、而又“滘”有其道。

  道理之道,是指宇宙或世界的规律法则,即所谓天理、世道。不同的世界观或学术思想,有不同的道:儒家有孔子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道家有老子所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道,佛家有惠能所说的“下下人有上上智”的“见性成佛”之道,孙中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三民主义之道,中国共产党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之道,我们广东又有发展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合作之道等等。这些大道、要道,都被集汇于东莞市之“滘”中,而又在这“滘”中以东莞市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去消化融化,尤其是以因位于珠江口而与海外江海一体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加工制造业,充分发挥珠江文化的海洋性、包容性、共时性、实用性特质,从而开辟了一条“制造魅力”之道。这也就是东莞市在政革开放中的发展之道,是东莞市以自身之“滘”集汇道理之道、行路之道、江河之道而走出的东莞特色之道。

  东莞道滘的粤晖园,短短几年时间即建成面积千亩的主题公园,园中雄山秀水,诗亭琴台,画阁碑廊,茶楼书院,小桥牌坊,游船园车,建筑千姿百态,项目多式多样,闹中有静,潇洒悠然,满园红花緑树,影衬着以深灰色为基调的仿古建筑,在典雅古檏中沁发现代情趣。从整体格局到每个文化项目,都具有缩影和凝现岭南园林特色与珠江文化的风格及韵味。尤其是园中的亭台楼阁建筑,都是以钢筋水泥制件代替木梁木柱,都漆以木纹木色,酷似逼真,是该园董事长庾炳桂先生的创造。可见从建园的整体构思、布局、项目、功能,到建造的设计、色调和技术,都可说是集汇了岭南园林和珠江文化之道的“滘”,幷且是在这“滘”中走出了粤晖园自己“制造魅力”之道。

  现在刚落成的粤晖园鸿图阁,是东莞市、粤晖园走出“制造魅力”之道的又一块里程碑,又可以说是再创了一条新的“道”和“滘”。按创办人何伟邦先生设想,是以鸿图阁为三种绘“鸿图”者打造集汇或结合的平台,即:以文字绘鸿图的作家学者,以绘画绘鸿图的画家,以经济绘鸿图的企业家,当然还可包括各行各业的绘鸿图人士。由此集汇与结合,以各家各派之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创造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去满足各种各样的文化市场,以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经济效益。我想,这又是一条很有创意、很有前途的“制造魅力”之道,是一个很有容量、很有潜力的创出新道之“滘”!所以,我很乐意借此机会写下这篇文章:《说“道”论“滘”》。

  (2006年4月1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