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锲而不舍,文如其人——序李俊航的长篇小说《迟迟的婚礼》



  李俊航同志是我的学生,是一位自找上门、而且相磋三十年如一日的学生。早在1979年他尚在解放军某部司令部当参谋的时候,他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开始写毕业论文,要找论文的指道老师,他从当时《南方日报》上读到我写的一篇文艺评论文章,有好印象,于是便认我为师,我也为接受他这位学生而高兴。因为他当时向我谈到:虽然在部队不是从事文艺工作,将来转业地方也不一定会进入文艺行业,但他爱好文艺,爱读小说,也想将来写些作品,在所在工作岗位上,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事业余创作。我很赞赏他这样的想法和做法,相信他将来必有成绩、必有成果。

  果然不出所料,1987年秋天,他专程到我家,将他刚完成的长篇小说稿送我阅读。当时面对他这部近30万字的处女作,我实在是高兴而又钦佩,因为这是他用了近年业余时间、而又是在医院养病期间完成的。这小说稿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迟迟的婚礼》。我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之后,他在1988年和1989年,又先后作了两次修改。1990年,书尚未交出版社出版,他就转业到广州市的机关工作了。也许是正如他所说,从事的是行政工作而不是文艺行业的缘故,加之事务繁忙,他不仅未能继续进行业余创作,连原已三稿完成的书稿,也未能改定出版。直到2005年春,广州市作家协会为扶持业余创作而编辑出版一套丛书,将他这部小说稿列入其中,他才将这尘封多年的书稿取出修改定稿,于2007年春正式出版。从1987年初稿至2007年出版,这部以《迟迟的婚礼》为书名的小说,经历了整整20年的漫长岁月,也真称得上是“迟迟”出版的处女作了!书名与书的创作出版历程相同,真是不可理喻的命运。

  更妙的是小说主人公覃默的命运,同小说的创作出版的历程,也几乎是明同暗合的。原是解放军某部坦克营203车车长,在一次战斗中,他和另一位战士卢一兵都在受重伤的情况下,完成了战斗任务,覃默也由此成为失去一只腿的残废军人。但他们俩人都未能将战斗过程向领道讲清楚,就复员回乡生产了。回乡后,他主动地想方设法办家乡经济发展的事,利用山区资源优势,自筹资金,创办了编织芦儿芯工艺品的工厂。经过好些波折,逐步发展,成为以生产家具为主的沙龙开发公司,后又扩大办生产耕种机工厂,办起了总公司,他当了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当成功的时候,却又遭受误解审查,最后终如消除误解,站住脚根,扩大发展,成了家乡的龙头支柱企业。而他在战场上所立的功勋也得到了肯定,被部队补评为功臣。以上覃默在部队服务的功绩迟迟才获得经历,与他在家乡办企业的成功最后才被审查肯定的过程,是相似而对应的,都是开始成功时即受挫折,最后才得到承认和肯定,可见这位小说主人公的事业道路,都是以“迟迟”来到的荣誉为特点的。

  覃默的爱情婚姻道路也正如此。他与小说女主人公田螺,青梅竹马,自小结识,同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后因田螺父母调动工作而分开。覃默从部队回乡后才得重逢,两人在事业上相互支持,在风雨中经受考验,在治病中相互关怀,两人在少年时代埋下的情种终得复萌,两人都在三十三岁的大龄结为终生伴侣,正如书名所示,举行了“迟迟的婚礼”。

  小说主人公覃默的事业和爱情历程,都是经历长期曲折、最后才得到“迟迟”的荣誉和幸福的结果,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一种对事业对爱情都长期忠贞不移的锲而不舍精神。作者在小说中热烈地歌颂了这种精神;而且在这部小说的创作和出版过程中,也是强烈地体现了这种精神,这不是作者本身也具有这种精神(当然不是说主人公就是作者化身)的最好说明么?!所以,我以由衷的欣慰之情,以“锲而不舍,文如其人”为题,为这部寓有甚深“迟迟”内涵的小说写序。

  (2006年11月19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