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新理念·新视角·新材料——郑佩瑗着《语言训练系列教材》序



  岭南文化多元荟萃,多彩多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地区的粤方言(又称广府语、广州话),不仅是岭南地区的重要交际工具,而且是研究古汉语和岭南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粤方言是与普通话差距较大的方言,如何在普通话和粤方言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们更快地掌握这两种语言,更好地进行多元文化的融合,是语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努力的方向,也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随着《广州话训练教程》的再版,郑佩瑗同志的语言训练系列教材:《广州话训练教程》、《广州话常用词语释例》、《广州人学普通话》、《广州故事》与读者见面了。在付梓之际,我对作者的辛勤劳动、创新精神,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套系列教材针对说普通话的人学广州话、广州人学普通话的难点与需要而着,是作者用“综合特征法”来研究语言教学的成果。对推广普通话、粤方言教学及语言研究、文化研究,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较同类教材而言,这套系列教材最大的特色如下:

  其一,紧扣普通话及粤方言的特征,运用比较法设计教材的框架,着眼于语言规律的探求、归纳,使语言训练建立于规律引道之上,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语言教学的效率。

  语音训练详而有序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每课不但有大量的语音练习题,而且课文撰写注意引道读者掌握规律,并增加地方特色浓的儿歌、绕口令,使训练有序又有趣。

  其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建设理论指道结合比较训练的教材系统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这套系列教材,不乏理论的探讨,反映了作者运用“综合特征法”研究语言的理念及成果。由于作者从事汉语言文学、粤方言的教学、教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和教学成果,致使这套教材的语言训练内容充实到位,课文撰写得有时代感,有广州特色,内容丰富,语彚实用,不失为普通话训练、广州话训练的成功教材。

  其三,从文化学的高度进行语言教学,提倡语言学习与文化融汇相结合,改变了把语言学习变成孤立的掌握工具的训练,拓展了语言教学的功能,提高了教材的信息量。如,每课的[扩展阅读],给读者以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知识,帮助读者尽快地进行多元文化的融合,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文化境界。

  由于作者是广州人,生于东山,长于西关,在西关居住长达20多年,广州话较标准。又因其父就职于交通部属单位,幼年随父迁徙于祖国的多个省份,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基础教育基本在江苏省完成,语音基础较好。从小受多元文化的浸润,培养了比较的思维方法,多种文化之比较,使她对岭南文化情有独钟,尤其是西关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她。这使教材增添了亲切感,也是作者另辟蹊径,讲述广州故事的原因。

  作者30多年来,在教育线默默耕耘,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语言教学——语言教研——文化研究的道路。我相信,这套教材的新理念、新视角、新材料将给读者以新的启迪和帮助。有鉴于此,欣然命笔推荐,是为序。

  (2007年6月2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