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乐叔·虾仔·奀妹》是动漫艺术中珠江文化的典型形象



  20多年前,在我们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珠江文化精髓颇为熟悉的华尘先生,当时在草创中的岭南美术出版社工作,凭着对形势的敏感与一技之长,率先提笔创作了漫画作品《乐叔和虾仔》。由于这一作品的根子深扎在珠江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它一问世就风行一时,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文化珍品,创造了广东本土漫画史上的一个新成果。后来的20多年中,由于多种原因《乐叔和虾仔》几起几落,还是不断地在读者群中产生轰动效应,以至在今日年龄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群中,只要提起这一作品来,还是津津乐道。因此,可以说漫画《乐叔和虾仔》是珠江文化在漫画领域内的代表,它二十多年长盛不衰充分说明瞭珠江文化的强烈生命力。

  珠江文化是整个珠江流域内的人们共同的文化,珠江人具有共同的或近似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习惯、文化、风俗、语言、心理等,珠江将这一地区的人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文明史中,岭南的高山阻隔没有障碍珠江人的目光,他们创造了珠江文化。珠江文化的精髓在于根子深扎在本土中,从珠江流域广袤的沃土中吸收丰富的生活源泉,从中提炼出了与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并列的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珠江文化同时也是海纳百川,包容一切的文化,珠江面向大海,珠江人胸怀开阔,从不排外,善于目光向外,善于向外学习。珠江人最早开眼向外看世界,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尘的漫画《乐叔和虾仔》是中国本土漫画中不可多得的成功作品,它的根子深扎在珠江文化的土壤中,不仅它的语言是以广府白话为特色的,它反映的题材也来自于珠江三角洲人的生活,一幅幅都是市民社会的风俗场景,作品中充满了珠江人口头常听到的俗语、俚语、歇后语,有的甚至是粗语,这使社会底层的大众读来很有亲切感,作品就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下里巴人的作品,而不是孤芳自赏的少数人享受的文化。为创作好这一作品,华尘曾多年锲而不舍下苦功夫,收集的白话俗语、俚语、歇后语达一万多句,并对许多白话字的音、形、义作了多方面的研究,为他的作品的成功打下了深厚的珠江文化底藴。

  语言是历史的活化石,世界文化史研究证明语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一旦形成后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人类历史几经沧桑变化,许多历史事实的实证之物都消失了,产生了不少历史之谜,有的从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语言中找到了解开历史谜团的钥匙。一部广府白话就是一部珠江文化史,珠江人的许多生产、生活特色、风俗、习惯、心理都与白话方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各地的方言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的基础,正是在各种方言基础上才产生了普通话。广东由于经济的发达各地人们对广东文化十分敏感,白话中许多精彩的内容流传于全国各地,对全国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营养成份。比如,“埋单”、“洗手间”、“的士”等生动的词彚就为广大北方地区的人们所采用。所以我们应当在提倡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不要忘记地方的白话。现在许多年轻人对白话中曾经很流行的许多俗语、俚语、歇后语等不熟悉了,而漫画《乐叔、虾仔、奀妹》正是用漫画人物解读这些方言,可以使他们读来十分新鲜、亲切,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

  《乐叔和虾仔》的题材也来自于珠江人的生活,反映的大多是人们身边熟悉的生活故事。八十年代初刚进入改革开放,经济生活中各种必需品极度匮乏,文化生活也十分单调,《乐叔和虾仔》的许多故事是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如针贬开后门、拉关系之风、倡道和睦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人们日常所见的社会风俗场景,而不是那些无厘头的、纯粹搞笑的东西。这不仅有阅读的价值,也有一定的正面宣教的效果。

  近来,华尘在十七大精神的感召下,再次创作了一批以宣传十七大精神为内容的漫画作品,分别以胡锦涛总书记倡道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思想,规划了《人》、《和》、《发》、《财》四本漫画书。这种以漫画形式宣传十七大精神的作品得到了省委书记汪洋的支持,要求在当前发展创意产业的大形势下,把这一题材的作品发扬光大。这意味着华尘的作品将走向更广阔的文化舞台,从平面漫画形式向三维的动画形式发展,成为新形式的文化产品,从而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华尘的作品作为珠江文化的代表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也同样是珠江文化在新时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此,我代表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祝愿华尘取得更大的成绩。

  (2008年1月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