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江文化的情艺乐章——傅志坤散文集《南江晨曲》序



  2004年夏天,我偕同一班多学科专家教授,到粤西作文化考察,在云浮市所属各县区,发现有不少南粤土著百越(南越)族古文化遗存,而且,这些遗存共同构成为一条与其他地域明显不同文化特点的文化带。鉴于该市的主干河流泷江(罗定江)原名南江,自古有将其与西江、北江、东江并列为珠江水系四大主干流,并有各自代表一定文化带之意,故此,我们便为这条文化带冠以“南江文化”的称谓,并由此延伸扩大,作为云浮市和粤西地区文化带的称谓和概念。

  记得在郁南县连滩镇考察时,看到该镇群众的禾楼舞表演,虽然粗糙,但很受鼓舞,因为我从其独特而古檏的舞蹈情节、旋律、动作、化妆、服装所共同显示的内涵和风格上,看到了我们南粤本土文化的祖根——百越(南越)文化的血脉,深切地感受到浓郁的民族传统和山区的泥土气息。这个直接的印象和感受,可以说是我形成和提出南江文化概念和内涵的重要素材和依据之一。正因为如此,当时我即向主要负责整理、创作、排演这个舞蹈的傅志坤同志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前途的文化艺术创作,要坚持传统本色、不断求精求深创造。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事隔三年之后,连滩的禾搂舞被正式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傅志坤同志随即被确定为这个项目的承传人。这是很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后来我才知道,傅志坤同志一直是个医生,他长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禾楼舞的整理和创作的。一个乡村医生,何以有如此的热情和素养,进行如此重要的文化艺术承传和创造呢?最近他给我寄来《南江晨曲》书稿,拜读一过,才解开这个谜团。

  这是他多年写的散文结集。在“家乡风物”的篇章中,作者以情深意浓、妙趣横生的笔墨,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南江风土人情,如:《银滩钓趣》、《夜袭马蜂窝》、《南江斗画眉》、《斗蟋趣事》、《大垌土狗与历洞柴虫》、《神奇的吹石》、《飘色溯源》、《朱屋传奇》等篇章,从标题即可想见文中所写的趣事,读之更使人爱不释手,念念不忘。因为所写的虽是生活点滴,但却是具有浓郁泥土气息和传统文化内涵的颗颗珍珠,可谓以浓厚乡情写出的本土风情的乐章。

  在“声韵乐章”的篇章中,作者以檏实的文笔,清晰而生劲地纪録了美不胜收的南江民间艺术,如:禾楼舞、连滩山歌、恋爱山歌、邓家湾情歌、文广庙历史歌、南江曲艺、南江渔鼓,以及节庆、迎亲、取名、殡葬等的习俗艺术描写,都具有千姿百态、风韵纷呈的艺术感染力,既是体现民间艺术的文字作品,又是承传文化遗产的珍贵史料,堪称南江文化的民艺实録。

  “南江泛舟”中的篇章,主要写作者具有南江文化风采的新人新事,如:连滩女婿、特色支书、捉鸡剃头、南江花未发、连滩叶先生、南江流域的山歌皇后、弘扬南江民间艺术的朱氏三杰、纸扎工艺艺人朱展英、武术家谭华干、灰雕艺人傅汉明、锁呐艺人许氏兄弟、古稀禾楼舞者等等,每篇既在具体的人和事中体现出南江文化的情和艺,又从中体现出南江文化在民间的深入承传和持续发展的情景,细致而深刻地体现了南江文化所具有的广泛承传力和持久生命力。

  显然,这部书是作者以极大而持久的热情,长期研究、吸取和创作南江文化的结晶。由此,他主持编道禾楼舞并取得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以说,这部体现并弘扬南江文化的好书正式出版,又是一大喜事。所以我特应作者盛情邀请,为其写序。

                  2008年7目15日于中山大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