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共第四代领导的对台工作纲领——胡锦涛对台讲话解读


  郭震远
  二○○五年三月四日,胡锦涛主席在参加政协会议的联组会时,发表了关于对台工作的讲话。这一讲话已经在海峡两岸和世界范围引起热烈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宣示了中共第四代领导的对台工作纲领,在延续中共对台工作一贯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新意。“三·四讲话”必将对今后的对台工作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反分裂国家法”就全面体现了这一讲话的精神。可以预料,“三·四讲话”的贯彻实施,必将促使大陆的对台工作出现新面貌,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新气氛,形成台海局势的新局面,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把握形势与时俱进地做好对台工作

  胡锦涛“三·四讲话”发表的时机和目的,是各方评论关注的焦点之一。认为胡全面接班后提出自己的对台工作纲领者有之,认为在“反分裂国家法”公布前缓和气氛者亦有之。但这些看法都失之表面化和偏颇,应该看到,“江八点”发表十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海峡两岸关系、台海局势正处于重要的转折之中,“三·四讲话”正是中共第四代领导把握形势、与时俱进地做好对台工作的必然之举。

  “三·四讲话”对于海峡两岸关系、台海局势和对台工作都做了精辟论述。第一,“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

  第二,“通过坚决斗争和积极工作,维护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继续得到巩固”。

  第三,“当前,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

  总之,由于“台独”分裂势力活动的不断加剧,海峡两岸关系复杂、台海局势严峻,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势和基本格局没有变,存在缓解和改善的可能,并且正在发生重要转折。

  对于形势的判断,“三·四讲话”比十年前的“江八点”明显要严峻得多,但“三·四讲话”对于海峡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未来的变化却表现出明显的自信,因而不同于近年来普遍存在的悲观论调。实际上,既严峻而又出现新的可能的局面表明,经过十年来的变化和斗争,海峡两岸关系、台海局势和中国的统一大业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中共第四代领导准确地把握了这一形势,为与时俱进地做好对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三·四讲话”就是集中表现,而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则是一个重要步骤。

  维护以民为本是对台政策的核心

  以民为本是中共第四代领导坚持的核心理念,不仅在社会经济政策、外交政策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表现,而且也在对台政策中开始得到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三·四讲话”第一次明确而又全面地把对台工作的各个方面,与坚决维护海峡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清楚地显示出以民为本是中共第四代领导对台政策的核心。

  “三·四讲话”明确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一次把反“台独”斗争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三·四讲话”还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一次把实现和平统一与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三·四讲话”还一再表示,希望台湾当局“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做出正确的历史抉择”;“祇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第一次把各项具体的对台政策与两岸同胞的福祉,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坚决维护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对台政策的核心,是影响深远的重要变化。这一变化是提出“四个决不”的基础,也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基础。

  “四个决不”是对台工作纲领的主体

  “四个决不”是“三·四讲话”的基本内容,也正是中共第四代领导对台工作纲领的主体。“四个决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各个“决不”之间存在的逻辑上和实际上的紧密联系基础上,作为对台工作纲领主体的“四个决不”,既是对台政策的战略框架,又是对台工作的策略指导。

  作为一个整体的“四个决不”,为对台政策建立了战略框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目标的具体化;“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和“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则是基本的战略措施。而且,“四个决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战略联系和配合。祇有“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才可能实现和平统一;祇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才能争取实现和平统一和有效地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祇有“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才可能实现和平统一。所以,“四个决不”对于对台政策具有全局性的宏观指导意义,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订则是这种指导意义的充分表现。

  作为一个整体的“四个决不”,是对于对台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指导。不仅每个“决不”的具体内涵都有丰富的策略指导,更重要的是“四个决不”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策略指导。

  “四个决不”充分体现了“硬的更硬、软的更软”的对台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指导。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海峡两岸关系复杂、台海局势严峻的局面中,这是最正确、最有效的策略指导。“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就是这一策略重要的具体运用。

  作为“三·四讲话”的基本内容,“四个决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可以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对台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作为中共第四代领导对台工作纲领主体的“四个决不”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必将有更充分的表现。

  务实执政风格在对台工作上的体现

  在提出“四个决不”战略框架的基础上,“三·四讲话”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细致、具体的政策要求和目标,大为充实了“四个决不”的战略框架,使之成为切实可行的对台工作纲领,这是中共第四代领导突出的务实执政风格在对台工作中的进一步表现。

  “三·四讲话”中提出的政策要求和目标有很明显的特点。首先,提出的政策要求和目标都很具体,因而易于落实,也易于经过努力而实现。从“祇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到争取实现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常态化”,以及切实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相关的政策要求和目标都细致而具体。

  第二,“四个决不”中的每个“决不”,都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要求和目标充实、支持。无论是“硬的更硬”还是“软的更软”,都通过细致、具体的政策要求和目标得到落实和表现。

  第三,不仅针对每个“决不”提出的一系列具体政策要求和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协调,而且所有“四个决不”包含的具体政策要求和目标也明显地相互协调、配套,构成了完整的对台工作目标体系。

  着眼于大局和两岸关系的未来

  人们已经充分肯定了“三·四讲话”中表现的善意和包容性。还应该进一步地看到,这些善意和包容性正是中共第四代领导着眼于实现祖国统一大局、着眼于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进一步展现的诚意和信心。

  在“三·四讲话”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一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部分的相关论述,特别是其中的“祇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二是在“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部分的相关论述,特别是其中对于“扁宋会”的“十点共识”的回应,这两部分当然体现了很大的包容性和善意。但透过包容性和善意更可看到,中共第四代领导着眼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局,着眼于海峡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对于维护两岸同胞根本利益、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最大诚意,以及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坚定信心,“三·四讲话”的其他部分,同样充分表现了这种诚意和信心。这种诚意和信心在“反分裂国家法”中都得到充分表现。

  作为中共第四代领导对台工作纲领的“三·四讲话”的发表,是海峡两岸关系、台海局势进入重要转折时期的标志,同时又将有力地促进转折的发展。“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公布,正是落实这一纲领的重大步骤。尽管海峡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仍然严峻复杂,但是,随着中共第四代领导对台工作纲领的不断落实,已经开始的重要转折将向着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向持续发展。

  (原载《中国评论》二○○五年四月号,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